楊志民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及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民間資本融資也不斷走向正規化。目前我國民資銀行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資銀行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愈加突顯,信用風險就是民資銀行面臨的基本風險,為提高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能力,必須對其設立的外部環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同時分析其信用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找出與之相適應的措施進行有效防范,進而推動我國民資銀行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措施;問題;外部環境
2010年5月7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亦稱新三十六條),其中第20條指出:“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在加強有效監管、促進規范經營、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放寬對金融機構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間資本以入股方式參與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參與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放寬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中法人銀行最低出資比例的限制?!庇纱丝梢姡瑖沂种匾暶褓Y銀行的建設,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資銀行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信用風險控制等,本文主要對民資銀行設立中存在的信用風險控進行了分析與探究,并與自身實踐經驗相結合,提出一些建議,以此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必要的參考依據。
一、民資銀行設立的外部環境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特別是銀監會在7月31日召開2013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議,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首次對外提出“試辦自擔風險的民營金融機構”以來,民資銀行的設立就成了一股熱潮。在這股狂熱的背后,必須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民資銀行的健康發展。
1.政府改革和轉型到位
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就是在實現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必須盡可能減少行政干預,政府必須創建寬松的政策環境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進而推動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民營經濟進行鼓勵和引導,不僅可以促進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還可以為更多的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支持、鼓勵和促進民資銀行健康發展的法規政策的出臺,可以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2.民間資本充足,投資欲望強烈
民資銀行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供給,民間資本充足與投資欲望強烈是民資銀行發展的基本條件。引導民資步入正規金融領域,發展民資為主體的銀行不僅可以對民間資本進行最大限度地吸收,還可以將之轉變為投資,達到民間資本資源優化配置及資金利用率提高的目的。
3.監管態度:建立重在服務的動態監管理念,提高監管有效性
作為民資銀行發展的重要條件,寬松適度、動態有效的監管約束必不可少。在民資銀行監管中必須遵循工作規范進行監管職能的有效履行,在市場競爭中監管者不能過分介入,通過市場競爭進行民資主體銀行的有效監管,不能進行人為障礙地設置。做到合理適度監管、統一監管、動態監管。
4.政策環境:稅惠支持、營造平等有序的競爭環境
民資銀行的特點主要有小規模、較低的抗風險能力。基于此,國家必須進行建立健全民資銀行稅收優惠政策,將稅種適量減少并進行稅率下調,進而推動民資銀行的發展。同時制定有關法律法規,明確民資銀行的法律地位,建立適于民資銀行發展的市場環境。
二、民資銀行設立中信用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作為民資銀行面臨的基本風險,信用風險也是現階段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重要金融風險。在銀行內外部環境中,不僅存在大量不良資產,還要面臨國外銀行的激烈競爭,促使相關部門必須提高民資銀行的信用風險控制水平,才能推動民資銀行的發展?;诖?,必須找出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出與之相適應的解決方式,才能推動民資銀行的發展。
1.銀行體制存在缺陷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處于計劃經濟體制的狀態,其金融基本格局主要為大財政、小銀行,銀行制度的特征主要是高度集中、計劃管理與行政約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民資銀行在結構治理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目前我國現代民資銀行制度還不完善,在公司結構治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民資銀行改革難度不斷加大,這也是民資銀行信用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當民資銀行治理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時,將導致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基礎薄弱,同時還會對民資銀行事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2.組織管理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國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中采用的制度為審貸分離,貸款的發放主要由客戶經理部負責,貸款審查工作主要由信用風險管理部負責,這樣信用風險管理部就無法與貸款客戶直接接觸,進而達到回避貸款風險的目的。相比與國外銀行,國內民資銀行這兩個部門存在諸多聯系,不能做到相互獨立,同時還受到較多外部因素的制約及影響,在工作中不能將兩者之間的獨立性充分體現出來,導致界面不清、職責不明等情況的大量出現。就現階段而言,我國民資銀行由于其組織管理體系不完善,根本無法對經營目標及運行環境的轉變完全適應。
3.風險管理工具及技術落后
近年來,我國民資銀行在信用風險控制中,已經在不斷完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但相比國際性銀行,不管是度量方法、數據采集及數據加工中,還是在檢驗信用風險管理結果等方面,我國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都存在極大的差距,進而對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風險方面的作用進行了極大地限制。
三、提高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內部評級體系
現階段在我國民資銀行發展中信用風險仍是其面臨的最主要風險類型,民資銀行核心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就是信用風險計量工具和技術平臺的內部評級體系。在高額成本投入的限制下,信用評級法只在部分規模較大及資金充足的民資銀行當中。如果規模及資金量小的民資銀行,其內部評級系統的建立,也可以通過多家銀行共同合作的方式進行。
2.建立有效的組織結構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大中型民資銀行在公司結構治理改革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如風險管理委員會或風險政策委員會的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等。這種組織結構的建立,不僅可以在信用風險管理中充分發揮民資銀行管理層、制度執行層和監督層的作用,還可以向各項風險管理制度和技術工具的運用提供必需的組織基礎。
3.設計新的信貸流程和信貸組織架構
信用風險控制不僅需要民資銀行具有完善的內部評級體系,還要求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和組織架構進行有效地改革。選用監測信用風險的構成的方式進行民資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進行所有顧客的整體風險水平和貸款限額的制定,對顧客評級結果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并對準備金規模、貸款定價及利潤等進行確定?;诖?,信用風險控制關系到民資銀行工作中的多個環節,信貸管理流程必須符合內部評級系統。通過信貸組織架構,完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與此同時,必須嚴格遵循相關政策進行信用風險控制,當進行不同業務品種信用風險控制時,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際金融事業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機構的重要部分,民資銀行在其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我國民資銀行發展的外部環境與信用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到其信用風險組織管理不完善及體制不健全等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健全內部評級體系、建立有效的組織結構及設計新的信貸流程和信貸組織架構三個措施進行民資銀行信用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民資銀行健康發展,并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推動我國金融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正仲.信用集中度風險與經濟資本研究[J]. 金融與經濟,2012(07)
[2]王瓊,陳金賢.信用風險定價方法與模型研究[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2(04)
[3] 汪林.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集中問題探析[J]. 中國城市經濟,2012(02)
[4]巴曙松,陳劍. 貸款集中度風險:當前信貸風險管理與監管的關鍵因素[J]. 金融管理與研究,2010(08)
[5]張煥南. 我國銀行業的內部評級法應用研究[D]. 湖南大學, 2010
[6]隋凱. 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體制的創新優化[D]. 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