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琢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教育技術專業的人才視覺素質培養所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進一步完善其培養策略,促進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視覺素質的培養,從而提高其專業技能,使其開發出更多優秀的教育資源。
關鍵詞: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視覺素質;培養體系
前言: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視覺文化時代應運而生,視覺信息已經逐漸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流,因此,對于視覺素質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視覺素養指的是人們用眼所看的能力。視覺素質培養的主要目標是使人通過事物的能指,即對事物外顯層次的觀察,在看好、看懂的基礎上,實現對事物更深層次的解讀,即運用視覺思維,解讀并運用事物的內涵。教育技術專業的人才視覺素質不僅決定了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此同時,還影響到了他人視覺素質的培養,因此,這就對教育專業人才的視覺素質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當前教育專業的人才視覺素質培養所存在的問題
在視覺時代的發展背景下,教育技術領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這就使很多高校的教育技術專業意識到了對于視覺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并相繼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是,由于其培養策略存在著的缺陷,致使專業課程開展的效果不盡人意,具體問題表現為:
(一)對視覺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課程開展的力度不足
當前,各高校由于對視覺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致使視覺素質培養相關方面的課程開設力度小,縱觀當前高校關于視覺素質培養專業課程的開設狀況,一些教育技術專業尚未開設相關的課程,而開設了此課程的院校,僅在本科生階段開設了《視覺文化概念》的選修課,以及在碩士生階段開設了《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的專業課。
(二)關于視覺素質培養課程的開設缺乏合理性
當前,在本科生階段所開設的《視覺文化概論》課程,只作為了一般性的選修課,而且設置在大四階段,而與此相關的一些軟件設計課程卻開設在了大三階段,這就致使實踐先于理論,學生在不具備相關視覺技術教育的前提下,是無法真正的利用好這些軟件,從而也就無法開發出優秀的教育資源。視覺素質培養課程作為教育技術人員開發教學資源的基礎課程,應當將視覺素質培養放在軟件應用開發之前,作為其基礎。
(三)培養內容與目標偏離了視覺素質培養的要求,培養方法有待完善
在已經開設了關于視覺素質培養的高校中,其教學方法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在開展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師通常都會將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從而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設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視覺觀察能力為核心,這就嚴重的偏離了視覺素質培養目標與內容的要求。由于教師對于視覺素質培養的認識不夠全面,致使沒有合理的根據視覺素質能力培養的層次,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四)師資力量過于薄弱
當前,即使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關于視覺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但是,還是有很多教師與學生對視覺素質培養的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從而根本無法深刻的理解開設這一課程對于教育技術專業學生有何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致使視覺素質培養相關專業的師資力量過于薄弱,缺少具有專業授課經驗的教師,關于視覺素質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
二、培養教育專業人才視覺素質的途徑
(一)改善宏觀層面的環境以作為視覺素質培養的支持與保障
首先,政府與高校應該加強對視覺素質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大力引進相關專業的教育人才,強化師資力量,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以及校園視覺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制定完善的宏觀機制作為強有力的保障措施[1]。其次,高校要加大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視覺素質培養的力度,在開設相關課程的過程中,要做到有針對性、有重點,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視覺素質培養策略與課程體系。
(二)改善微觀層面的具體問題以培養教育技術專業的人才視覺素質
1、完善視覺素質培養的課程設置
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價值之一就在于對教育資源的開發與設計,因此,視覺素質培養對于教育技術專業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育技術專業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將其放在基礎階段,這就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將視覺素質培養的相關專業設置在大一階段,并開展相應的基礎理論課程,如符號學的基本知識、格式塔心理學視覺法則等,然后在大二階段開設相關軟件基礎課程,這樣才能使學生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具備開發教育資源的能力,與此同時,高校應將視覺素質培養的相關課程滲入到其他課程中,從而使其貫穿于教育技術專業的教育過程中,并得到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
2、構建完善的視覺素質培養層次
針對教育技術專業視覺素質能力體系的構成,應從以下三個層次進行視覺素質培養的教學與實踐:第一,基礎理論知識模式:要求教師在基礎階段以案例教學法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了解視覺要素的基礎上,明確視覺素質培養目標,從而實現“看”的內涵的意義。第二,理解模式:要求教師在學生掌握基礎內容以后,將理論有機的聯系實際,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視覺素質,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實物的“看”,領會出實物的內涵,并通過實踐判斷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洞察能力[2]。第三,能力模式:這就要求教師要將視覺素質培養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與軟件開發、設計的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設計、開發教育資源,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能夠使學生充分的運用視覺素質的專業技能,不斷的開發出更多的優秀教育資源,從而發揮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價值。
總結:綜上所述,要想實現視覺素質培養的目標與內容,教育技術專業需要立足于當前教學開展的實際,不斷的從宏觀以及微觀兩個層面對培養策略進行優化與完善,這樣才能在提高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視覺素質的基礎上,促使其開發出更多且更優秀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申靈靈,張舒予.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媒介素養培養途徑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12(03):21-25.
[2]柯俊.論教育技術人員視覺文化素養的培養[J].黃山學院學報,2014,9(0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