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張凱
摘要:中日景觀都屬于東亞園林體系中的一員,兩者相互交融,后期又各有特色。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日本景觀在中國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中日初期的園林景觀在結構、意境理念等方式方法上,如出一轍。例如以島池為中心布置景觀,以散石構成石組,積土成山等造景手法,這些由于中國歷史的發展中保存極少,大部分被現在明清時期園林景觀所代替,但可在古籍中查詢到蹤跡。但在日本園林景觀中這些造景手法和風格大部分都得到了延續和創新。本文將著力比較兩國園林的景觀設計。
關鍵詞:中日園林;歷史;比較
一、中國園林景觀歷史演變
早在商周時期景觀園林就已經萌芽。當時的帝王開辟大自然中的叢林山水,主要用于狩獵,同時起到玩賞的作用,多依托濕地等生產力較高的自然環境,其物產主要供給祭祀活動及賓客宴請,是中國園林的初始形態被稱作囿。我國園林景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可分為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l、秦漢“一池三山”的造園理念。
2、魏晉、南北朝走向自然山水園發展方向。這時期是中國園林的重要轉折時期同時對日本園林的產生于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3、隋唐至明清時期從山水園林到文人寫意園林。中國的園林景觀大批建造,走向興盛。
中國園林起源于“一池三山”的園林模式。源于對汰池和三山蓬萊、方丈、瀛洲神仙島山的崇拜,對神話、仙人的向往。景觀意境的體現是對神的敬意而不是面向生活,標志統治地位的高臺成為人向神明朝拜、溝通的神圣之地。中國園林經過幾代的持續發展到秦漢時期,盡管人文性得到加強,但景觀園林作為崇拜神明、狩獵和處理政務的功能卻始終如一。
我國園林景觀第一次重要轉折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各地域間的融合,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從對神仙宮闕的向往和模仿轉向自然的再現,由娛神到樂人的轉變。這一時期中國山水畫也飛速發展,在園林景觀中可以看到中國山水畫的影響,例如謝赫在《古畫名錄》中提出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轉移默寫”對今后的園林景觀的結構、布局、手法等。這期間由于文人厭煩戰爭、文學上抒情與玄思風氣的出現,寄情于文人心中的精神世界,把自然山水濃縮于自家園林之中貴族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間誕生了私家園林景觀。這期間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都有濃重的文人氣質,在園林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上從單純的模仿轉向對自然意境的追求,追求內心的共鳴。建筑也不再是一味的宏大壯闊,出現了亭、臺、樓、榭等構筑物串聯在園林景觀之中,曲折幽靜,空間多變。
唐宋時期中國園林景觀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走過了從質樸的自然山水到詩情畫意的寫意園林景觀的跨越。同時皇家園林自西漢后又以恢弘的氣勢和豐富多彩的顏色;官僚和文人墨客更大程度的參與到園林的景觀的設計中。隨著社會的穩定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的成熟,園林設計和文學、書法、繪畫在形式和藝術特點上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詩情畫意的寫意意境。隨著文人士大夫的世界觀、宇宙觀和園林審美的更加成熟最終形成了“壺中天地”的園林格局。同時園林技藝日益精悍造就了中國園林的文學性象征性的特點。唐朝之后至民國前期,我國的園林景觀的探索更多的是局限在了設計手法與技術的應用上,而在布局和結構上一直沒有轉變。
中國古代園林的最后的輝煌期出現在明清時期,技巧手法在這一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由于城市文化的不斷發展,大批文人、官僚希望在城市中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自然和富有文化氣質的園林景觀并加入進園林設計之中,因而造就了這一時期的造園高峰,同時由于技巧的成熟運用因此形成了程式化的造園,因此我覺得就園林的意境和氛圍渲染,明清時期未得到發展,難及唐宋時期。
二、日本園林景觀歷史演變
日本的園林在中國的影響下,經過了和中國園林基本相近的發展歷程。日本上古園林以巖坐和神池的石崇拜為代表,原始道教和多神教的自然崇拜成為園林的主導思想。直到飛鳥、奈良時代時期后受到中國以及佛教影響出現了池島和須彌石祖。從飛鳥時代開始日本與中國開始了直接的聯系,學習中國先進文化技術形成了以三國時期為藍本的飛鳥佛教藝術和唐風盛行的奈良風格。
飛鳥時期的佛教藝術和奈良風格為平安時代奠定了基礎,產生了寢殿造園和凈土庭院兩園林形式。寢殿造園以池島為基礎與寢殿結合形成。而凈土庭院是在佛教理念的影響下形成。寢殿式庭園主要是在佛教禪宗思想和的配置主要建立在四神及陰陽五行思想基礎之上,其有蓬萊樣式的特征,鋪滿白砂的庭園成為貴族們舉行儀式及各種社交活動場所。此外,早期佛教凈土思想是造就平安園林獨特意境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一時期被稱為日本造園史上的黃金時代,是日本園林展現獨特民族風格的時代。禪宗文化和武家政治成為園林文化的主旋律。先后出現了融合凈土和禪祭兩種風格的新型池泉回游式園林以及枯山水庭園和書院茶亭等多種園林形式。這一時期的園林藝術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前期為鐮倉、南北朝時代,園林主要形式仍然是以筑山和池泉為主,有相當一批杰出的園林是通過對原有的凈土庭園改造而來。如西芳寺、金閣寺園林等。后期以室盯時代枯山水和書院園林為代表。
日本園林走向綜合和完善的時代。出現了將池泉、枯山水、茶庭等多種園林景觀集中于一體大型綜合回游園,如桂離宮、修學院等。影響園林風格的主要因素是政治上的鎖國政策和經濟上町人地位的上升。前者促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高度完善。日本傳統的歌道、劍道、茶道、能藝、狂言等民族藝術形式都是在鎖國的兩個多世紀中最終完形的,而后者對園林藝術的發展更起了決定性作用。隨著町人文化、市民藝術的上升,日本藝術包括園林風格從中世紀的清冷、孤寂,走向近代的豐富多姿,其世俗化趣味明顯上升。
三、總結
中國文化對日本園林的主要影響是在飛鳥、奈良時代和鐮倉、南北朝、室町兩個階段,即古代和中世園林階段。前者以唐文化輸入為代表,主要園林形式為以須彌石組的池泉園,這種園林形式在后期逐步演化為自由格局的寢殿造園林和更為自由的書院造園林樣式,中世紀園林風格的形成與鐮倉初期禪宗文化的輸入有很大關系。日本園林從枯山水到茶庭,從舟游到坐觀式園林,都無不體現出禪宗特有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