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一
摘要: 本文在倫理、會計倫理以及會計倫理教育的相關含義的基礎上,以當前會計專業大學生會計倫理教育的現狀為出發點,全面闡述了加強會計專業大學生會計倫理教育的必要性,進而重點闡述了完善會計專業大學生倫理教育體系幾點建議。
關鍵詞:倫理;會計倫理;會計倫理教育
一、會計倫理教育相關含義分析
從概念學角度講倫理應該是人們對道德現象的哲學思考,是指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以及處理這些關系的規則。而社會學所認為的倫理則指在人類社會的大環境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等各方面關系的規范。倫理在一定層面上講可以等同于道德,但不同的是倫理研究道德現象并以最終實現揭秘道德關系本質規范以及發展規律的抽象化哲學思考。
會計倫理,是研究會計工作職業道德現象,具體可以包括會計人員關系倫理、會計工作關系倫理、會計機構關系倫理以及會計行業倫理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會計倫理主要講的是在會計工作環境下的倫理關系分析,其核心是將倫理置于會計環境中進行相關關系的哲學分析,以進一步揭示其內部發展規律的研究工作。
會計倫理教育,在高校大學生的專業教育中開展的全面的專業倫理教育工作,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會計職業道德內部關系,其目的是對會計工作者的職業良心進行道德教育,糾正錯誤的、違反會計法規及會計職業道德的相關行為以引導會計工作以及會計工作者自身的良性發展。究其實質,會計倫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會計人員具備從業的基本專業價值理念,實現以基礎理念為核心公正地開展會計工作。
二、會計專業大學生會計倫理教育現狀分析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作為教育主體,很多高校及專業教師能夠認識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行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但是現實卻是職業道德教育資源匱乏、課程開設單一,并且存在過于理論化脫離實際,不能實現對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有很大幫助和提升的最終目的,而這種供需嚴重脫節的教育現實并沒有得到高校的足夠重視。
(二)會計倫理教育幾乎空白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倫理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會計倫理的基礎,而會計倫理教育是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抽象化提升,是以培養大學生具備會計專業從業價值理念和素養為最終目的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國內尚存在嚴重認識和重視不足的情形,會計倫理教育在國內的大學生的專業教育幾乎為空白,零星的會計職業道德知識不能夠體系性地影響學生公正職業價值觀養成。也就是說,會計專業大學生畢業后的從業過程中一旦陷入某種困境中的時候,會計倫理教育的教育成果——公正的專業價值理念能夠激發從業者潛意識中的公正性,最終促使行業道德的全面提升。
三、加強會計專業大學生會計倫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會計倫理失范的社會現象要求加強會計倫理教育
會計工作的實質是為相關人員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以備決策之需。但是從當前會計信息供應情況來看,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嚴重下降。2001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結果顯示:12戶民營企業資產不實11.48億元,所有者權益不實10.34億元,利潤不實者5.9億元,這種會計信息失真的表象實質上是會計倫理的失范。也就是說會計從業者在從業過程中并沒有會計倫理的價值理念性約束而導致的最終結果,加強會計專業大學生會計倫理教育的任務迫在眉睫。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缺失要求加強會計倫理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倫理的外在形式,無論是從現在行業的職業道德現狀還是從在校大學生的道德以及職業道德現狀的角度來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校嚴重缺失時導致職業道德嚴重下滑的表象性因素,但就其是指仍是會計倫理教育的缺失使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顯得零散、理論脫離實際,不能夠形成理論最終影響學生的專業價值理念,因此必須加緊開設會計倫理教育課程,從根本山解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缺失的問題。
四、完善會計專業大學生倫理教育體系幾點建議
(一)加強會計倫理教材建設
會計本身是一項較為特殊的專業技能,這項專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完成理論上會計知識的學些;第二階段:結合基礎會計知識學習進行會計實務處理工作。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會計教材也主要有兩個傾向:一個是理論化傾向;一個是實務化傾向,而會計倫理應該是上述兩個方向的哲學連接點。而這也就注定了會計倫理往往會被忽視甚至是回避。就會計倫理教育本身來講,要想解決會計倫理建設的基本問題首先必須有一本能夠結合本國國情,結合本國經濟堅實特點的兼顧理論與實務的會計倫理教材,能夠從專業大學生的專業價值觀教育進行直接影響。
(二)合理設置會計倫理課程
在課程開設過程,可以具體推定為四個階段:一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倫理知識;二是使學生具備會計倫理的推定能力;三是使學生實現倫理判斷;四是使學生具備潛在的道德領導能力的倫理基礎。
會計倫理教育的首要任務是開設并合理設置會計倫理教育課程,從培養目的角度出發,主要以實現學生具備道德意識的基礎上進行道德推理,進而從事道德行為實現道德領導能力展現為最終目的。
(三)完善會計倫理教學方法
當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可以供給我們的教學經驗就是:不要將會計倫理教育獨立于會計專業教育過程中,應該在開設會計倫理教育基礎課程的前提下將會計倫理教育貫穿于整個專業課程教育的始末。需要根據會計倫理教學的特點,在基礎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獨特的開放式體驗教學,筆者大膽設想在學生具備基本專業素養的基礎之上,在大四第一學期開展學期式的倫理教學周期。可以就會計倫理這一中心課題開展定期定向的倫理案例大討論,并可以請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和講解,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倫理推定能力,學習并體驗解決相關倫理抉擇問題,實現會計倫理對會計專業素養的正方向提升。同時,我們還可以在逐步實施過程中建立會計倫理教學案例庫,將案例庫面向全部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開放,可以使相關人員在解決相關問題是有所參考,有所依據,有所收獲和領悟。
參考文獻:
[1]李現宗.會計倫理教育框架研究[J].《會計之友》,2009(10):8
[2]馬元駒.關于會計倫理教育的思考和建議[J].《會計之友》,2011(11):4
[3]李志斌.會計倫理教育:困境、目標及實現路徑[J].《財會月刊》,2007(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