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
摘要 《Person to Person》是默羅創辦的頗具個人風格的電視欄目,也是電視采訪交談節目的始祖。這個帶有新聞性的訪談節目開播于1953年,直到1959年6月26日停播。默羅在此期間先后邀請了500多位來賓?!禤erson to Person》是50年代收視率最高的十大名牌電視節目之一。它的成功不僅在于節目形態的創新,更在于默羅與來賓最本真、自然、隨意的狀態,以及向公眾展示被采訪人的家庭環境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
關鍵詞 默羅;電視專訪;輕松;直播;熱點人物
一、節目概述
《Person to Person》是默羅于1953年創辦的電視專訪節目。每周默羅都會邀請一至兩個嘉賓,通過詼諧調侃的語言,拉家常似的和他們交談。
默羅之所以要創辦這樣的輕松談話節目,是基于“人人都有天生的好奇心”這樣一個想法。默羅認為人們對名人和公眾人物的生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有必要開辦這么一個節目,在最普通的環境——通常是在家里——采訪那些不平凡的大人物。
在節目中,默羅以一個非常舒服的姿態坐在安置了攝像機的屋子里,很隨意地向兩位嘉賓問好。接下來就開始了30分鐘的采訪。采訪時在嘉賓們自己的家里進行的,談的主要都是這些公眾人物們的日常生活和瑣事。也會介紹自己家中房間、收藏品、裝飾品等等,坐在電視前的觀眾仿佛到明星家拜訪,而明星們打開大門,為人們講解一樣。
直到1959年6月26日停播。默羅在此期間先后邀請了500多位來賓。在默羅的訪談對象中有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約翰·肯尼迪、古巴領導人菲德羅·卡斯特羅、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歌劇演員胡里亞·克拉斯、體育明星杰克·羅賓遜等等。
二、節目制作特點
默羅希望訪談能在“排除電視干擾”的情況下進行,也就是說要讓嘉賓和主持人都忘掉攝像機的存在,在大眾傳播媒介上重新恢復面對面談話的魅力。《Person to Person》節目的拍攝一般要使用2-6臺攝像機,在一期節目中,談話地點往往會有改變,但都在嘉賓的家中。如從起居室挪到會客廳,或者從門廳到收藏室等等。
比如,馬龍·白蘭度那期就是這樣。一開始,是在馬龍·白蘭度家門口,從那里可以看到洛杉磯的美麗夜景,然后談話地點轉到他的臥室,最后又來到樓下客廳,那里有一群朋友等著和馬龍·白蘭度一起演奏音樂。
因為是電視直播節目的原因,因此有些問題可能是事先準備好的,而且還有必要進行事先的彩排,但是問題的回答都是即興的。即便提前彩排過,有時也難免發生尷尬,比如朱莉·哈里斯一邊說話一邊疊尿布。
由于受訪人居住在各個地方,信號就必須突破地形的障礙。在當時衛星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里,這可是一項困難的工作,《Person to Person》小組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把轉播電纜從轉播站一直拉到嘉賓們的家里。同時,附加在受訪人身上與主持人溝通的高頻無線麥克風,還需獲得FCC的批準。
三、節目結構
1、主持人
為了使來賓情緒放松談吐自如,默羅往往努力創造出輕松適宜的現場環境和氣氛。當他訪談性格內向的肯尼迪總統夫婦時,默羅以詼諧調侃的語言,拉家常似的和他們交流,努力使他主持的談話節目能顯露出訪談對象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來。最終,總統在公眾面前讀了一首詩,并談了他作為公眾矚目的人物所意識到的責任感和他渴望作好公仆的心聲。
其次,默羅的提問和談論話題盡量避免受訪人的尷尬。默羅總是讓嘉賓而不是他們自己來掌握整個談話,他們從不用一個難堪的問題“逼問”或情緒化地“質詢”別人。他非常尊重嘉賓,但又不卑不亢。同時,節目也展示了默羅個性中較為輕松的一面。
2、受訪人
接受采訪的嘉賓分為兩個陣營,其一是娛樂和體育明星;其二包括藝術家、作家、政治家、律師、科學家和企業家等。
首先,被選擇的嘉賓一般都是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名人,這樣才能保證節目的被關注度。其次,名人的私生活也是最受大家關注的,因此能夠保證節目的收視。同時,節目中的嘉賓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新聞性”。如,肯尼迪總統夫婦,在婚禮后的一個月時參加了節目。
3、話題
雖然他訪談的對象都是社會名人,其中包括政客,但默羅的話題設置大多是關于如何走向成功,以及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的感受和理解等個人生活經驗之內的話題。由于未觸及社會意識形態中的實質問題,嘉賓往往能夠較輕松自由地回答,也使得大多數觀眾對訪談的內容產生興趣。
4、受眾
《Person to Person》的受眾定位也是相當明確的。1953年10月至1959年6月,節目的播出時間為上午十點半到中午十一點。這一時段的主要觀眾群體為家庭主婦。而家庭主婦也是非正式談話節目的受眾主體,恰好她們對名人的私生活的關注度比較高。因此,節目的受眾定位明確,且播出時間安排得當,保證了收視率。
5、采訪環境
在很多情況下,節目能夠成功取決于嘉賓和主持人能夠真正放得開,取決于他們對訪談的氛圍是否感到舒適。默羅認為,家是一個人最放松也最容易展現自己真是性格的地方,所以他堅持要在嘉賓們的家中進行訪談。之所以選擇受訪人的家這種采訪環境,首要原因是,家是讓受訪人感動最輕松、愉悅并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因此,在自己的家中聊些生活瑣碎,更讓采訪看起來自然而順暢,也會表現出名人最普通、最輕松、最不為人知的那面。
其次,因為是在受訪者的家中采訪,采訪的過程中也會有受訪者介紹家中的環境等,這就使得觀眾由于對明星私生活的獵奇心而格外關注這個談話節目。
四、社會影響
那個時候,《Person to Person》這種風格的訪談對于名人采訪來說,可謂是一種歷史性的突破?!禤erson to Person》不僅僅是電視專訪的首創、脫口秀的前驅,而且還是一個突出個性的節目,主持人和受訪嘉賓的特點鮮明,每個受訪者都有自己的話題與故事。但是,有一些關于節目的爭論不能說都是無意義的,其中一些至今還會引起人們的思考。
參考文獻:
[1]【美】Bob Edwards 著 周培勤譯《愛德華·R·默羅和美國廣播電視新聞夜的誕生》復旦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