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林 韓芳
摘要:城中村問題在我國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并且日益成為阻礙城市發展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城中村出現,給城市的管理與城市化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也影響到了村民自身利益。但對于城中村的改造也不是頃刻間就能實現的,因此本文從對城中村居民居住狀況角度出發進行調查分析,以便提供城中村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建議。
關鍵詞:城中村;居民;居住狀況;建議
一、烏魯木齊市城中村外來人口的居住狀況中存在的問題
1、住房面積較小,烏魯木齊市城中村的外來人口住房面積普遍不大
從此次的烏魯木齊市平頂山社區實地調查結果來看,烏魯木齊市城市村的人均租住房屋面積大約在4~11m之間。租住的大多是較混雜的多層樓房,并且所租住的房屋內幾乎沒有較好的相應生活配套設施[1,2,3-4]。
2、居住形式差異較大,一家人共同居住的比例有增大趨勢
外來人口的居住形式現如今雖說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種類,但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與家人同住或與他人集體居住,自己獨住也存在,但較為少見。
3、住房狀況以租住房屋為主。
從此次調查得出的結果來看,城中村外來人口獲得住房的形式主要以租房為主,占住房來源的40%一85%之間。
4、租金較為低廉,相關配套設施較為齊全的地方成為城市外來人口的集中居住區
此次調查研究發現,在城市較偏遠的郊區由于大量低廉的房屋出租、居住成本相對較低、交通比較發達、流動人口較多等特點,成為外來務工人員的首選聚居地[1,3,5-6]。
二、調查范圍和研究區域概況
本次烏魯木齊市城中村調查選擇沙依巴克區紅廟子街道平頂山社區。紅廟子街道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轄15個社區,平頂山社區是其中外來人口最多的社區。平頂山社區位于沙依巴克區紅廟子街道平頂山新南街一巷2號,成立于2001年5月15日,管轄面積1.1平方公里,社區辦公用房建筑面積540平方米。社區共有居民3685戶11460人,其中流動總戶數2580戶8173人,占總人數的71.3%;少數民族居民1220戶5043人,占總人口44%。平頂山社區具有自建房多,外來人口多,出租房屋多,人員構成復雜,外來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收入不高的特點。
三、烏魯木齊市城中村外來人口居住問題分析
1、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是問卷發現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平頂山外來人口貧困的主要根本原因之一,文化程度低影響了外來打工者勞動技能的提高。大部分外來人口靠出賣體力為生,從事的行業以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建筑業為主,占總數的59.9%,被調查者以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為主,現有的技能難以滿足市場化需求。而技能缺乏又影響就業和收入:收入少且很不穩定,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8%。
2、住房面積小,條件差,生活環境惡劣:外來人口居住條件簡陋,居住面積小,基本生活設施缺乏。有些出租屋內是有上水沒下水,而有的是有下水沒有上水。
3、子女教育沒有達到全部入學:調查樣本顯示,外來人口子女在烏魯木齊市上學的有109人,占87.2%,且普遍認為城市學校比農村學校硬件條件好、教育資源豐富。還有10%適齡兒童未接受義務教育。
4、社會保障狀況堪憂:社會保障包括養老、醫療、住房、就業和最低生活保障,調查樣本顯示,參加過醫療保險占30%,卻還不能跨區使用醫保卡,參加過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占21.3%,而從未交過和不知道養老保險怎么回事的人分別占70.2%和8.5%。
四、相關對策建議
1、加大外來人口的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進外來人員集中居住區建設:(1)完善針對城市外來人員的住房公積金體系。(2)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外來打工人員提供與其收入水平相配套的住房。(3)加快烏魯木齊市所有城中村外來打工者的居住環境及硬件設施改造是改變外來人員居住環境的有效措施。
2、加強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1)全面展開對城中村內排水體系及污水處理情況的排查。(2)加快對城中村內電力、通信網絡、互聯網寬帶的建立或改造。(3)逐步改善燃氣供應體系。(4)改善城中村內的衛生服務系統。
3、加強外來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財政出資的職業培訓是政府幫助外來人口就業最根本的措施。針對外來人口的培訓還比較少,所以有關部門仍要逐步加強對城中村外來人口的培訓,針對那些外來人口的自身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培訓項目,最終達到使其自身各項能力都有所提高的目的。
4、完善外來人口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要逐步將外來人口尤其是城中村外來人口納入社會保障范疇,重點解決外來人口住房、醫療、就業和最低生活保障。
5、加強社區服務,使外來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區:不但要把外來人口聚居區納入到社區的管理模式中,更要把其納入到社區的服務當中。
6、積極引導外來人口參與社區事務和活動:要讓外來人口感覺到自己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打工不是孤獨的,讓其感覺到家的環境氛圍,讓其覺得生活在自己的社區是一件十分溫馨的事,要讓他們多多參與社區舉辦的各項活動,豐富外來人員的閑暇時光,讓其逐漸產生主人翁意識。
五、結語
通過對平頂山、雅山及大灣地區城中村居民生活環境現狀的調查研究,得出城中村居民生活環境的提高需要政府根據長遠的整體城市規劃和城市功能定位,結合當地的文化風貌、城市景觀、經濟結構現狀以及各類居住人群的生活能力和需求等各種復雜原因,循序漸進地對“城中村”進行科學合理地改造,從根本上解決“城中村”生活環境的惡劣現狀。
參考文獻:
[1]劉玲,“城市里的村民:中國大城市農村外來人口的狀況和自我感受”,載柯蘭君、李漢林主編,《城市里的村民——中國大城市的流動人口》,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第111頁.
[2]黃卓寧.農民工住房來源及住房水平的實證研究[J].珠江經濟,2007,(9):59-67.
[3]錢瑛瑛.當前大都市住房租賃群體的特征及租賃保障思路[J].住房保障,2007,(5):57—59.
[4]錢瑛瑛,浮延強.城鎮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問題探討[J],中國房地產,2006,(5):66—69.
[5]王強,范濤.廣東外來人群生活方式適應性[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27(2):48.
[6]湯奪先.西北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El現狀的調查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8,80(2):37—43.
作者簡介:杜芳林(1992.2~)女,新疆人,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2011級管理學學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韓芳(1974~)女,新疆人,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2014年度大學生創新項目計劃 項目編號:jqztp720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