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營連不要成為“五多”的“幫手”
●郭勇
現(xiàn)在,關于糾治“五多”問題的文章已經(jīng)鋪天蓋地,各路高手都提出了一些解決新老“五多”問題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這些文章中,大部分作者認為“五多”問題的根子在上頭,認為上級給基層安排的事情太多,基層疲于應付。“自上而下一級逼一級”當然是要不得的,同時還應該看到,“自下而上一級怨一級”也是不對的。一些基層營連在“五多”問題上當了“幫手”,應該在查找并解決自身問題上下功夫見成效。
一、不當作風漂浮者的“幫手”。現(xiàn)在,各級機關普遍重視“五多”問題治理,大軍區(qū)這一級定時對各部下發(fā)的文電進行統(tǒng)計、講評,應該說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整治,上級下發(fā)文電的質量在不斷提高、數(shù)量呈遞減趨勢。然而,現(xiàn)在基層部隊存在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無論你文電是排山倒海還是急如火電,有的基層干部總結了一套應對文電的“絕招”——紅頭連夜先補會、通知趕緊貼公示、統(tǒng)計上報交文書。我們講文電多的問題,主要就是反對“上級機關以下發(fā)文電代替工作落實”的工作方法和漂浮工作作風,如果我們基層黨組織以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應對上級文電,恐怕是步了作風漂浮者的后塵,當了“幫手”,把應該落實在末端的工作做虛了。面對上級文電,營連一定要有一份擔當,不能當甩手掌柜、“二傳手”,該上會研究的要上會研究,要求傳達到哪一級的文件絕不讓一人漏網(wǎng),該上報的東西主官一定要親自把關。末端的工作最辛苦、最細致、最繁重,需要扎實的人、務實的人、勤快的人,營連主官要有這份責任和擔當。
二、不當擾亂秩序者的“幫手”。用會議統(tǒng)一思想、解決問題、激勵士氣,作為我黨我軍的一種主要工作方式本身無可厚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這是我黨我軍革命年代就已經(jīng)認同的真理性認識。用檢查評比激勵先進、鞭笞后進、推動工作,這也是我們多少年來一直沿用的工作方式。開會、調研、檢查、評比都是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方法,現(xiàn)在官兵之所以將它們列為“五多”問題怨聲載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開展這些工作擾亂了基層正常秩序,而一些營連恰恰又是“幫手”。現(xiàn)在部隊有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上級開會,旅團提前10分鐘,營又提前10分鐘,連隊再提前10分鐘,到了班里班長直接喊一句“收拾一下準備開會”,層層提前,仿佛不提前就不重視、不提前就不正常;只要有調研組來,營連必做三件事,一是停止一切工作徹底打掃衛(wèi)生,二是安排炊事班搞好伙食,當天伙食一定比平常好,三是集合大家統(tǒng)一口徑“座談不能亂講,問卷不能亂寫”;只要有檢查組來,營連必做四件事,一是停止工作打掃衛(wèi)生,二是搞好伙食,三是惡補文件資料,四是集合大家統(tǒng)一思想“檢查不能冒泡,評比不能丟臉”。部分營連主官已經(jīng)形成了思維定式,正如一些官兵風趣地講,“好像每次領導來都要檢查衛(wèi)生”“領導常來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大家吃得比平常好”。營連這樣做,確實不應該騎驢找驢再到處找“五多”的癥結了!營連要有一份坦蕩,要敢于把基層最真實的一面反映給調研者,因為這是他們最需要的;提倡把單位建設最薄弱的一面談出來,因為這是每一個領導都想努力幫助解決的。
三、不當破壞制度者的“幫手”。官兵之所以對“五多”問題嗤之以鼻,是因為“五多”破壞了制度,損害了官兵的權益,而一些營連正是“五多”破壞制度的“幫手”。一些部隊存在一些很不好的做法:黨委(支部)會議記錄說改就改,目無黨紀;只要有領導過來,就采取停止(推遲)休假、中途招回、中止休息等措施;只要參加上級活動,總要犧牲休息時間搞、加班加點練,仿佛不這樣就體現(xiàn)不出重視和敬業(yè)。營連這樣做,顯然是破壞了制度,影響了內部關系。營連一級要善于搞好統(tǒng)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級指示要求最終落實到末端還是靠營連。要做到統(tǒng)籌有據(jù),靠制度抓,《綱要》怎么規(guī)定就怎么抓,這樣就不會打亂仗;要做到統(tǒng)籌有理,充分發(fā)揮“三大民主”,尋找解決問題的“良方”“真經(jīng)”,集大家智慧共同應對大事、難事;要做到統(tǒng)籌有情,充分體諒個人、家庭面臨實際困難官兵的難處,不搞“一刀切“”一鍋煮”,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的內部關系。
【作者系新疆軍區(qū)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