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復蘇:繼續分化
經濟復蘇維持強勁勢頭,消費表現強勁,信心指數創八年新高;GDP在短期可能遭受拖累,15年年中升息更加確定;歐洲3季度經濟增速回升,但壓力仍在,第二輪TLTRO規模低于預期,歐央行推出QE 壓力增加;希臘總統大選意外提前,政治風險升溫,油價驟降背景下,俄央行接連加息難抵盧布貶值趨勢。
經濟低迷,零利率或是長期趨勢
國內經濟下行趨勢既定:外需尚平穩,4季度仍有隱憂;地產銷售依然低迷,放開限購效果已淡;通脹保持低位穩定。我們預測2015年GDP增長目標將下調至7.1%。貨幣政策寬松格局望延續,正回購利率有望隨時下調,以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海外歐央行再度降息并啟動QE,國內為應對地產泡沫破滅及其帶來的信用收縮風險,中國央行降息和QE的空間巨大。
A股市場一季度投資策略
流動性寬松格局延續。預計整體利率水平在1季度整體維持較低水平,11月22日央行宣布降息,11月經濟數據顯示,通縮才是頭號風險,貨幣政策偏松不會變。12年-14年中經濟不溫不火,盈利沒有趨勢變化,股市陷于存量資金博弈行情,甚至于14年上半年擔心經濟最終先破后立。14年7月后這種格局有所改變,投資者更關注改革、創新帶來的盈利改善預期,GDP短期波動已經不是關注焦點,利率下行背景下增量資金入市。
盈利:趨穩,局部改善的狀態仍將延續。2015年利率繼續下行背景下,預計盈利趨穩,局部改善的狀態仍將延續。營收增速仍伴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向下,毛利率和費用率改善,毛利率受益于成本端的疲弱,費用率則受益于利率下行趨勢下財務費用下降,預計全年全部A股、金融凈利潤同比為9%、6%。結構方面,改革和創新相關的局部細分亮點可能在15年繼續發酵或初現端倪。從節奏上來看,A股過去歷史上每次行情的啟動通常是利率、風險偏好、盈利依次觸底變化,目前來看,明年利率向下、風險偏好向上的趨勢相對較為明朗,整體盈利我們則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有望回升。
歷史規律顯示,市場3-5月易生波折。歷史表現看,2010年以來,上證綜指在每年的3-5月都面臨一定波折。這一方面是由于一季度春季攻勢漲幅過多,市場獲利盤有拋售訴求。另一方面,3月是入春的季節,通常3-5月開工旺季數據成為基本面走勢驗證的關鍵。諸多因素疊加,決定了3-5月市場易生波折。
改革預期深化,把握工業4.0浪潮,走雙輪驅動之路。當前我國制造業同樣面臨山寨化嚴重而自主性不足、傳統產業放緩而新興產業亟待崛起的困境。面對工業4.0浪潮,我國需要實現雙輪驅動:一方面繼續升級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3.0時代,實現裝備制造業的國產化、自動化;另一方面,也加快物聯網基礎建設的發展,緊跟物聯網+制造業新模式的步伐。根據工信部相關領導透露,“中國制造業2025”十年規劃將在15年發布,未來裝備制造升級將在頂層設計層面迎來巨大紅利。
增量資金入市,行情有望持續。7月以來,在利率下行、改革提速、滬港通、央行定向寬松等多重因素驅動下,增量資金加速流入股市:證券交易結算余額、QFII&RQFII規模、股票融資余額均增長。未來資金流入股市趨勢仍將持續:國內股票占家庭資產比例僅為2%,是美國的十分之一。目前居民儲蓄47萬億,理財和信托總規模大25萬億,A股自由流通市值只有12.3萬億,在利率下行、樓市萎縮的背景下,居民財富有望持續流入股市。
投資主線1:利刃出擊。投資順應創新、改革大勢,積極進攻,用好三把利刃:①改革刀-國企改革。6家央企啟動“四項改革”試點、25省市公布國資改革方案,國企改革進入實質階段,從集團資產注入、股權激勵、殼價值三條路線掘金。②創新劍-先進制造。實現中國夢,制造業必須升級、走出去,借鑒日、德經驗,制造升級需走國產化、自動化之路,高鐵、機器人、軍工、油氣設備“四小龍”將加速騰飛。③牛市矛-券商類,業績優、彈性高。此外,以高股息率股、健康服務做護體盾。
投資主線2:滬港通開頭,MSCI緊跟;移動端互聯網,你未唱罷我登場。①滬港通開通,資本項下自由進出便利性更強,MSCI有望將A股逐步納入到EM指數當中。具有國際化競爭優勢的藍籌龍頭有望享受估值溢價;②計算機去周期化揭開成長新篇章,互聯網2C 化將成穿越周期的重要方向之一,重點關注在醫療、食品安全、金融服務領域相關業務進展。高估值下板塊系統性機會缺失,關注結構性機會。信息化作為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行業中仍然會出現大量具備投資價值的企業。
投資主線3:房地產及產業鏈,波段性機會。受益于貨幣寬松及行業復蘇,房地產在政策寬松的環境下,逐步去庫存,有望進入下一個行業復蘇期,并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回暖。<\\Hp1020\圖片\13年固定彩圖\結束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