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競言
摘 要:本文通過對11家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并將其分為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探討了非利息收入占比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及影響的作用機制。結果顯示,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在控制了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效應后,非利息收入對商業銀行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同時對國有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對比,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對兩者的影響并就此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經營績效;回歸分析
一、引言
非利息收入能否提高商業銀行績效,這是眾多學者和銀行管理者一直關注的問題。國內外對于非利息收入與商業銀行績效的關系的研究,主要分為兩派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非利息收入業務可以增加銀行收益率;另一種觀點反之,認為非利息收入不僅不能帶來銀行收益的增加,反而會因為開展非利息業務而增加風險,加大波動性,從而降低銀行的收益,降低銀行績效。
早期的研究大多強調非利息收入的正向積極影響,例如Lepetit等(2008)對歐洲銀行業,以及Calmes等(2009)對加拿大的銀行業非利息收入業務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研究都表明非利息收入業務的發展的確會增大銀行收入的波動性,提高了銀行的風險系數,從而降低銀行的績效。從國內相關人員的研究來看,婁迎春(2008)的論文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對資產收益率是起負作用的。但是在盛虎等(2008)的研究中則得出相反的結論,張羽等(2010)的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會產生風險分散化效應,同時非利息收入也會衍生惡化風險與收益權衡關系的可能性。
二、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與經營績效之間的實證研究
1.研究假設
商業銀行拓展非利息業務是為了增加非利息收入,擴展銀行的業務范圍,通過業務范圍的擴展促進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提高。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設為: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
2.模型設計
面板數據是將截面數據與時間序列數據綜合起來的一種數據類型。它能夠克服時間序列數據和截面數據容易出現的自相關、序列相關和異方差等問題,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模型估計方法,也更符合實際的經濟意義。根據上述分析,本文選擇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回歸,來考察非利息收入與銀行盈利水平之間的關系。本文設定的基本模型為:
根據表1和表2的輸出結果顯示,國有商業銀行樣本組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樣本組的Prob的值兩者分別為0.9881和1.000,都遠高于0.07,因此無法拒絕原假設,應使用個體隨機效應模型。
3.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我們首先對解釋變量NIIR和被解釋變量ROA進行簡單的描述性統計,以便更好的分析樣本數據的變化趨勢。
表3是根據截面數據對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統計性分析。從ROA均值看,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銀行的稅前總資產利潤率普遍都高于5家國有商業銀行,尤其是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的表現十分搶眼,達到0.15326和0.12934。從NIIR的數據看,國有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表現較為突出的是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其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別為0.17730和0.14954;但其中不容忽視的是民生銀行,在11家銀行中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名列第一,其非利息收入占比達到了0.19864,而且稅前總資產利潤率也達到了0.12934,超過了所有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
4.回歸分析
本文使用Eviews的equation estimation功能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列示了國有商業銀行樣本組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樣本組使用個體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回歸的結果。
根據國有企業銀行樣本組的回歸結果,調整后的R-squared為0.7882,模型的擬合度較為理想。COST、LNGDP、LNASSET的系數都通過了T檢驗,是顯著的。模型的擬合度較好,非利息收入占比與LNGDP增長率顯著影響了國有銀行的稅前銷售利潤率,利潤率與宏觀經濟同步增長,并且非利息收入與此相關。而NIIR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5家國有商業銀行樣本組的盈利能力受非利息收入的影響較小,這可能是由于現階段在5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中利息收入仍然占主導地位,而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比重比較小,但其系數為正,表明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比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增加經營收益的同時。但是,COST的系數為負,說明營業費用率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經營收益呈顯著的負相關。
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回歸結果,調整后的R-squared為 0.7359,說明股份制商業銀行樣本組的擬合程度也較高,與國有銀行的數據相近。其中,NIIR、COST、LNASSET、LNGDP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非利息收入占比、營業費用率、資產規模和LNGDP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有顯著性的影響。但是,COST和LNASSET的系數為負,說明營業費用率和資產規模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經營收益呈顯著的負相關;同時,NIIR的系數為正,說明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對銀行績效具有促進作用。
5.實證結果的解釋與分析
通過利用面板數據模型,通過實證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對銀行績效的影響,具體的回歸結果見表4和表5。其結果可見,對于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非利息收入業務對銀行績效呈現正向作用。同時,股份制商業銀行組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對銀行績效的影響要低于國有商業銀行組。從營業費用的來看,國有商業銀行資金規模大,營業網點廣泛,歷史悠久口碑信任度較為高,大型企業的優質客戶多等優勢下,能夠為非利息業務的開展節約更多的營業費用。而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要想最大化發揮非利息業務的正向作用,不僅要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同時要控制成本費用。
三、建議與政策
1.扎實傳統代理業務,完善非利息業務產品結構
無論是國有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增長不均衡,絕大多數是依靠中間業務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拉動,其他例如交易凈收入投資收益以及其他業務收入占比非常的小。種類選擇恰當,一方面可以使有關業務順利地進入市場,另一方面能快速擴大業務量,使非利息收入迅速增長。從我國商業銀行近期主客觀情況來看,非利息收入業務主要種類選擇是加工業務,輔之是咨詢業務,并且逐漸為從事交易業務創造條件,實現非利息收入業務種類多樣化。
2.增強產品創新能力,提升發展空間
從目前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來看,非利息收入業務缺乏自身的特點,大多產品都是相互的模仿和參照,缺乏創新力,在我國非利息業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各銀行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出一些如積極研發新的非利息業務產品、完善非利息業務結構、增加非利息收入等恰當可行的實施規劃。通過健全非利息業務產品創新的評價機制、推廣機制、風險控制機制等來進一步完善非利息業務拓展的風險范防機制。
3.加強與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合作
我國市場利率化背景下,一方面制約了銀行的多元化發展,資本、債券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受到限制,使得很多非利息業務都無法順利展開。與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結成戰略合作同盟形成了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的外部業務合作,這種合作關系實現了雙方的優勢互補,而且并沒有觸犯制度和法律的規定。
4.加強監管和風險控制,規范不合理收費
政府應發揮“看不見手”的作用,加強引導銀行非利息業務的健康發展。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加強金融監管來為我國上市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營造良好的外部運行環境。2008年因對證券化產品創新過度的監管不足而導致的金融危機,讓人們意識到監管和風險控制的必要性。對商業銀行的經營實行宏觀審慎的監管理念被提出,而且尤其是強調了對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和表外業務的發展的審慎監管。這給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因為在我國商業銀行已有的一些金融衍生品和非利息業務中,也隱含了較高的危險,這就需要商業銀行自身加強對風險的控制,也需要監管部門對此實施的嚴格監管。
參考文獻:
[1]冉光和,邵洋.中國商業銀行市場勢力及其社會福利損失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
[2]馬巖,韓松,雒立旺.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分析——以12家上市商業銀行為例[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3]梁秋霞.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2.
[4]史延玲.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的發展情況與國際比較[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