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國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因此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回應,各種政策迅速出臺。本文從我國的利率的市場化發展的整個進程開始著手進行探討,有針對性的對在市場化發展的過程當中能夠確定的因素進行一定的探析,并且介紹了世界上的利率市場化,最終得出了利率市場的存在風險,并就解決這些風險提出了建設性措施。
關鍵詞:利率的市場化;存在的風險;措施
一、構建起完整系統的利率市場化的機制體制
1.對銀行與銀行之間相互進行拆借的利率適當的實行寬松的政策
在金融的市場里面,放寬銀行之間同業進行拆借的利率在整個利率市場當中算是其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對于基準利率的實施主要是拆借同業利率。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基準利率的構建。基準利率最大的用途就是為金融市場提供能夠參考的利率,對別的利率制定的情形都要依據基準利率上下浮動進行定制。這樣就可以使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得到推進,中國銀行作出了一些貢獻,他們在上海進行銀行間的同業拆借利率。
2.人民幣以及存貸款的利率日益市場化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存款利率的多少應該由本行自己決定。在進行市場利率化的推進過程中,一定要實現兩個突破,即是存款管制的上限以及貸款管制的下限。要想促使利率市場化的市場更快更好的發展,需要嚴格的進行相應的體制監督以及管控,這樣是為了避免銀行之間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一旦如此就會對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很大的沖擊。現如今,我國的銀行監制還不夠完善,而現在實行的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管制,這是在對銀行的利潤進行保護。
3.我們國家當中跟外幣有關聯的利率市場化的情形
同本幣比較的話外幣利率市場化牽涉到的范圍比較小并且影響的范圍也有限度,所以說即便是放開境內外幣利率市場化對金融體系影響也會很有限的,這樣就有必要把外幣的利率市場化的因素當成是一個著手點進而慢慢的推動人民幣的利率市場化。年月,中國人民銀行發放政策放開了1年期以上的額度比較小的外幣存款的利率,這樣的一個舉措讓商業銀行手中有了外幣定價的權力這樣就預示著我們國家外幣利率市場化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
二、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表現
1.在美國的境況
美國是從年開始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整個歷程經過了個春秋終于到年才結束。年月,政府取消了存折用戶利率的最高值,并且又設定存款利率的最高值,所有的這些預示著美國存款以及貸款的利率真正邁上自由化的道路。
2.在阿根廷的情形
在南美國家各個地區最早開始開展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國家是阿根廷。它的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開始于年,這以后出現了一個利率上升幅度比較大的過程,這就造成了利率利差變大,而銀行卻只沉迷于放貸,不顧及風險問題,最終導致阿根廷出現物價上升,政府的債券危機在所難免。這是國內的銀行進行惡性競爭的結果,因此一定要加強監管。
3.在韓國的進程
韓國在對其國家的利率市場化進行建設時對其進行反復開放再監制再開放政策。從1981年開始,韓國就放棄了原來的利率開始了利率市場化的道路。1989年韓國出現了一系列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加劇、經濟增長遲緩、利率出現大幅上漲,因此,為了發展需要,韓國又對于利率市場化的境況進行了整改并且進行了推進。一直持續到1997年,最終真正邁上自由化的道路。
三、采取一定的措施應對發生的情形
1.構建有效的管控機制對此情況進行調整
就國外的風險管理來講,已經較為成熟,對于國內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借鑒選擇。自從巴塞爾委員會建立之后,根據實際情況,對銀行相關的監管規定進行了完善。對于當前的銀行而言,在工作中,應該按照巴塞爾協議中的相關規定,合理分配銀行資本的負債結構。對于銀行來講,一旦擁有成熟的管理利率風險的相關制度,那么在內部設立合理的管理部門,對風險進行合理的管制與研究,并且還需要設立高素質風險管理小組,通過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以及高素質人才,控制銀行利率風險。除此之外,還要對國外成熟的利率監管機制進行合理的借鑒,以期更好的發展。
2.對銀行業加強監管
要想降低利率市場在改革中的風險,就需要對金融市場進行嚴格監管。在我國對銀行進行監管的有兩個部門分別是銀監會和人民銀行。應當對二者的職責更加需要進行細化區分,構建比較完善的機制進行相應的監管。銀監會的任務主要是監管金融機構,人民銀行的工作主要是為金融工作提供一些服務并且依靠手段實施相應的貨幣政策。對銀行業進行監管要堅持適度原則,過猶不及。在進行利率市場化以后,要注重對利率時刻的監控,防止意外波動,導致我國金融沖擊。
3.增加銀行業的中間業務
就中間業務而言,又被叫做表外業務,其主要指的是在銀行中,不屬于銀行的表內的負債以及表內所有的資產而發生的非利息收入,這一點的業務可以看成是中間的月,此類業務一般來講不需要支付手續費就可以得到。在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過程中,將會造成銀行的貸款利差所帶來的收益變少,因此來說銀行要把其他的業務開展起來,這樣就能彌補利率市場化而帶來的損失。在全球其他發達國家相關的銀行當中,中間業務此類情形產生的收益已經達到了40%的份額,但是反觀國內,當前階段各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的收益僅僅占據總資產的15%,因此與國外相比,有明顯的差距。就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來講,后者的風險與前者相比較低,因為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直接采用本身資金進行運作。除此之外,表外業務在收益方面較為穩定,具備較大的自由度,這就使得銀行在發展此業務中,擁有較低的成本支出,但是擁有穩定、大量的收入。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劉西.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歷史、現狀與政策思考[J].中國金融,2011(15).
[2]陶雄華.中國銀行部門市場化進程的測度與特征[J].財貿經濟,2010(12).
[3]羅熹.利率市場化下銀行經營轉型[J].中國金融,2013(03).
作者簡介:林杰新(1989.04- ),男,民族:漢,籍貫:廣東省江門市,研究方向:金融,單位:江門市新會農村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