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華
摘 要: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都對企業職工福利費的稅前扣除做了明確的規定,財政部在2011年制定,2013年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施行的《小企業實施會計準則》對職工福利費的核算也提出了具體要求,但該核算要求可能與稅法的規定出現一些差異。為了減少小企業的稅收損失,縮小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同時又不違反會計的核算精神,本文提出改革小企業會計職工福利費核算的建議。
關鍵詞:小企業會計;福利費核算;建議
我國財政部要求在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對規范小企業會計核算,加強小企業會計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小企業不同于大中型企業,會計核算上要側重于實際操作,同時又要符合我國會計的一些基本原則,符合中國的國情,不得違反稅法的規定。長期以來,我國職工享受的職工福利費,對提高職工生活水平,特別是保障低收入職工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大作用。近年來,由于一些單位違規發放職工福利,出現了一些腐敗行為,影響了職工福利費的公平。中央查處了許多違規發放福利的腐敗行為,同時一些單位領導為了減少在福利費方面出現腐敗被查處的風險,干脆大幅度減少職工福利,降低了職工的生活和水平。
另外,我國現有的關于福利費的列支范圍和形式的規定有些已經不能適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小企業會計核算也沒有針對變化了的人民生活水平和2008年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進行調整。改革小企業會計對福利費的處理,適應目前的小企業實際,充分發揮小企業會計的職能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企業會計福利費處理的現有規定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對企業職工福利費的支出范圍、支出形式以及會計核算都做了一些具體規定,歸納起來主要有:
1.福利費發放的范圍規定
財政稅務部門對福利費的發放范圍的規定比較具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二是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等發放或支付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三是按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等。
2.福利費發放的形式
職工福利費發放的形式有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政策規定要嚴格控制企業以本企業產品和服務發放福利。實際執行中許多會計認為非貨幣福利是限制較少的,而貨幣福利要計入工資進行核算管理。執行中盡量以非貨幣福利為主要發放形式,造成企業的一些額外損失。
3.福利費的會計核算
(1)核算方法。對職工福利費,傳統的會計方法(會計教科書)都是先在月底根據職工所在的部門提取職工福利費,依據是工資總額,比例是14%,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發放福利費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貸記“銀行存款”等。
(2)核算依據。有些單位會計對發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誤解,過分強調發票的形式合法,忽略經濟業務內容的真實性,在列支福利費時要求經辦人取得形式合法的發票,給企業帶來一些額外負擔。本來福利費應該同工資一樣,不要求有發票來做支出證據的,列支福利費可以直接用簽字形式列支。
二、存在的問題
1.發放范圍存在的問題
我國有關財經法規規定的職工福利費列支范圍已經不能適應不斷增長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這些列支范圍也顯得不適應。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往往效率低下,企業繼續保留會影響經濟效率的提高,而由社會專門機構辦這些福利部門的工作會增加企業的效益。比如企業的幼兒園,由社會的專門機構辦理,會減少企業的許多負擔。
財經法規規定的另外兩項福利費列支范圍規定的太具體,并采取列舉的辦法具體列出,執行中會有些執法部門機械的按列舉的范圍來執行福利費的規定,凡不符合法規所列舉的內容不允許列支,限制了福利費的支出。
企業原來福利費負擔的一項主要支出是有關職工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在我國社會保障通過社會保險負擔后,這方面企業的支出會大幅度減少,在社會保障基本通過保險承擔后,企業的負擔相應降低,減輕了福利費的負擔。
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出臺后,放寬了對工資的限制,只要被認定為合理的工資都允許在稅前扣除,財經法規按工資總額的14%比例列支的福利費也會在總量上增加。這樣一方面財經法規允許列支的福利費的范圍減少了,企業所得稅法允許列支的福利費的金額又擴大了,嚴格執行財經法規的福利費范圍,企業所得稅法允許扣除的福利費用沒有列支渠道,降低了職工的生活水平。
2.發放形式存在的問題
財經法規明確規定限制企業以自產產品和服務發放福利,并要求先按公允價做銷售處理。但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實務中都強調以實物形式(非貨幣福利)發放福利,有些地方稅務部門甚至要求企業將所有的貨幣福利計入工資總額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許多實物福利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過分強調實物福利會限制福利費的發放,降低福利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功能。
3.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福利費會計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企業會計對福利費的核算都是先提取福利費,再用提取的福利費發放福利。我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項目是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企業會計在年底提取未發放的福利費按所得稅法時不允許稅前扣除的,并且會計年底提取的福利費不可能馬上發放,稅法規定提取未使用的福利費要調整增加所得,也就是說按會計正常的處理,企業年末的福利費余額都要調整增加所得,造成企業在福利費扣除方面的損失。另外,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用福利費發給職工的部分免稅,企業福利費沒有使用完,發放的所有工資獎金全部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會加大個人所得稅負擔。
(2)福利費列支憑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些單位在列支福利費時過分強調發票,照成企業的額外負擔。比如企業食堂在購買材料時很難正常取得發票,有些單位的會計要求經手人一定要取得發票,不管是到稅務機關代開發票還是當事人找替代發票,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稅務機關代開發票要求代扣流轉稅,替代發票對企業的損失更大,經手人找到的發票一定會比實際金額大,按票面價格報銷肯定會增加企業的支出。
三、改革建議
1.放寬對福利費發放范圍和發放形式的限制,控制發放比例在工資總額的14%以內
我國有關職工福利費的規定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的情況下,已經不能適應。為了充分發揮職工福利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同時又能防止有些單位利用福利費違規發放獎金,逃避個人所得稅,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統一修訂工資及福利政策,嚴格執行稅法的有關規定。即放寬有關法規對福利費的發放范圍和發放形式的限制,只要發放的比例不超過工資總額的14%就可以,超過部分調整增加所得。對于有些單位用自產的產品和服務發放福利的,要求按公允價做銷售,再發福利。對于一些單位違規發放的一些隱性福利,稅務機關應該嚴格監督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涉及腐敗的由有關部門嚴格處理。
2.改革福利費的會計核算
(1)核算上直接在發放福利時記入管理費用—福利費。小企業會計側重于實際執行,工資總額一般占成本的比例較低,有可能低于40%,按此比例計算的福利費只占成本的6.4%,將福利費全部進行費用化對成本影響較小。上面已經分析過,會計目前采取的提取福利,再發放福利的方法與企業所得稅實際發生的相矛盾,會出現年末余額,按稅法要調整增加所得,造成企業在福利費方面的損失。建議小企業會計改變傳統的會計核算發放,在發放福利時直接計入“管理費用——福利費”,不再提取福利費。但要強調,為了貫徹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工資總額的14%,管理費用——福利費要單獨記賬核算,并要求福利費均衡發生,不要多發福利,也不要缺得太多,增加個人所得稅負擔。
(2)會計核算的依據多樣化,只要能證明企業發生的福利費都允許在稅前扣除。職工福利費是直接用于職工生活的支出,屬于職工工資的補充支出。無論是福利部門的支出還是直接發給職工的部分,最終都是職工受益。企業會計在列支福利費時,不應該過分強調支出憑證的合法性,只要管理得好,可以以白條(職工簽字)直接列支。
參考文獻:
[1]周俊華.淺談職工福利費的財務管理.中國城市經濟,2011,11.
[2]張玉瓊.職工福利費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分析.當代經濟,2010,22.
[3]蘇強.新政策下職工福利費的財稅處理差異.財會月刊,2010,10.
[4]羅慧.對職工福利費會計核算問題的思考.商業會計,2013,09.
[5]李桂清.關于企業職工福利費財務制度的研究.經營管理者,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