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呂希玉
摘 要:工業企業在報表上報過程中暴露出報表審核關系不完善、關聯指標表間銜接難度大、數據上報時間緊等問題,為此,昆山市統計局在提高上報數據質量和時效性及減輕企業負擔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對工業企業推行統計電子臺賬。本文意在對工業企業統計電子臺賬主要功能做進一步介紹的基礎上,探討在推行過程中取得有關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同時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工業企業;統計;電子臺賬
2007年,昆山市統計局開始在工業企業推行統計電子臺賬,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摸索,電子臺賬對聯網直報的上報時效、基層審核工作量、數據質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電子臺賬功能簡介
1.設計構想。電子臺賬是以基層統計調查單位為對象,采用EXCEL電子表格技術,實現統一設置統計指標計算口徑、關聯審核各統計表間的相關指標,保證源頭數據質量,提高統計工作效率,減輕基層負擔。
2.主體功能。在滿足國家、省統計局各項方法制度要求的前提下,電子臺賬開發和應用主要具備以下七大功能。
(1)法制宣傳功能。電子臺賬加載了《統計法》、《江蘇省統計管理獎懲辦法》、《蘇州市統計管理辦法》摘要,對填報企業起到了統計法制宣傳作用。
(2)規范企業統計人員交接。電子臺賬中設置了《臺賬經管、交接、檢查記錄》和《工業企業統計工作制度》,明確了企業統計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流程,便于企業統計資料的交接。
(3)整合專業統計報表。電子臺賬將工業企業需要填報的工業、效益、勞動工資、能源、水消費、成本費用、科技等報表內容進行了整合,企業內部各專業統計人員填報同一套電子臺賬,有利于各專業報表中從業人員人數、工業用電量、工業總產值等關聯指標的匹配與審核。
(4)規范統計指標計算口徑。電子臺賬運用電子表格的函數計算功能,根據企業現有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成本費用表、勞動工資報表、科技項目資金用途等基礎數據,由電子臺賬自動計算出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R&D投入、從業人員序時平均數等統計指標,進而自動生成統計報表,規范相關統計指標的計算方法。
(5)避免統計數據輸入差錯。一是運用電子表格輸入控制的功能,有效避免了工業企業在填報電子臺賬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并以批注的形式給出了每個統計指標的含義及填報要點。二是設置較為完善的審核公式,使得企業能夠在上報層面及時更正必要性、基本性的審核問題,有效減輕了基層統計部門的審核工作量。三是復制電子臺賬自動生成的統計報表數據,大大減少了企業統計人員的工作量,避免統計數據在處理中出現的再生性差錯。
(6)科學制定產值推算依據。電子臺賬中設置了工業總產值的推算功能,推算方法相對科學合理,主要體現在:一是推算方法多樣,電子臺賬可以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工作日、工業用電量、產品訂單數量等進行推算,可以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選擇相應的推算方式;二是推算期限適度,電子臺賬只推算一個月的數據,所以即使企業生產出現較大波動,推算數對總量數據的影響相對較小;三是可以事后修正,針對可能存在的由生產波動造成的實際數據與推算數據差異較大的情況,電子臺賬也提供了調整工作天數、凍結推大數等方案予以解決,確保了上報數與生產實際的銜接。
(7)數據查詢功能。提供了兩年的月度數據的查詢功能,實現了跨年、跨報表、跨專業歷史數據的查詢。
3.創新特點。與傳統統計臺賬相比,電子臺賬以創新彌補了統計數據填報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現了對源頭數據的規范化處理。電子臺賬對部分關鍵統計指標設置了統一的計算公式,企業統計人員只需錄入原始財務數據,便可生成相關統計指標,如企業只要填入每月各類產品期初、期末數量、銷售數量及銷售收入,即可自動生成“工業總產值”指標,這樣既提高了數據上報質量,又有效避免了因統計業務不熟造成的誤報、錯報。
二是實現了統計數據質量控制前移。傳統的統計臺賬是先做報表后做臺賬,強化的是統計數據的歸檔功能,屬“事后臺賬”;而電子臺賬模式是先做臺賬后做報表,并設置基本邏輯審核公式,在實現傳統統計臺賬歸檔功能的基礎上,強化了統計數據質量的事前控制,突出“事前臺賬”功能,在企業上報數據前再添一道審核控制關,實現了上報數據的準確完整。
三是實現了統計上報數據的追根溯源。隨著電子臺賬在全市工業企業中逐步普及,統計執法檢查的重點也由對上報數據的檢查,轉向對電子臺賬數據來源的可靠性檢查,便于對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指導,強化企業對源頭數據的采集,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二、電子臺賬工作成效及經驗
全市電子臺賬經過不斷的升級更新,內容不斷豐富,功能日臻完善,在各工業企業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涵蓋了工業、能源、科技等專業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保障了源頭數據質量。電子臺賬統一了統計指標填報口徑,實現了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等復雜統計指標的標準化填報;可以基本解決工業企業相關報表中關聯指標數據銜接問題;便于基層單位通過與歷史數據對比、表與表之間相關數據的驗證,強化審核功能,減少邏輯差錯,從源頭上提高了統計數據質量。
2.減輕了統計工作壓力。隨著電子臺賬的逐步推行及普及,各級統計機構可以從報表收集、技術性審核、數據錄入等大量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及精力,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挖掘統計數據背后的深層次因素,把脈經濟走勢。
3.夯實了基層統計基礎。電子臺賬的推廣規范了基層企業統計行為,培養了一批熟悉統計業務、具備統計信息化技能的基層統計人員,克服了因企業統計人員流動造成的數據銜接難題,使基層統計基礎工作得到了加強。
4.拓展了統計服務空間。電子臺賬構筑了統一、便捷的統計數據生產流程,使統計數據查詢更為直觀、便捷,有效提高了統計數據服務能力。同時,電子臺賬也為統計法制宣傳提供了新的載體,加深了企業對統計工作的認識,提高了統計工作影響力。
回顧全市工業電子臺賬的推廣歷程,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
1.起步工作做得早。從2007年推廣電子臺賬工作算起,昆山市電子臺賬工作已歷時七年。由于抓得早,做得實,經過長期推廣—積累—優化,電子臺賬系統功能日臻完善,逐步取得了基層統計部門及企業的認可與支持,有效提高了基礎統計數據上報質量。
2.推廣工作力度大。主要是常抓不懈做好宣傳動員、反復培訓、強化督導等工作,并將電子臺賬規范化、制度化,成為各地統計部門夯實統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抓手。
3.基層力量配備強。近年來,各地加大了基層統計機構建設力度,新招聘的鄉鎮統計人員學歷層次普遍較高,為電子臺賬推廣配備了較為精干的基層統計力量,在電子臺賬的宣傳、培訓、落實、督查、優化等各個環節都發揮了主導作用,保障了推廣成效。
三、存在問題及思考
1.問題及困難。自電子臺賬工作實施以來,省、市及區縣三級統計部門先后都進行了大力推廣,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電子臺賬在全市工業統計系統中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基礎。尤其“一套表”聯網直報背景下,電子臺賬對提高一套表上報時效、減少基層審核工作量、保障數據質量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應看到,電子臺賬推廣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
(1)基層統計人員填報習慣較難扭轉。先填臺賬再錄統計報表是發揮電子臺賬數據質量控制功能的重要前提。但我們在電子臺賬專項檢查過程中發現,仍有不少企業受原有報表填報流程及上報時間緊張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先做統計報表再補填電子臺賬,盡管事后填報仍能發現數據質量問題,但由于數據已經上報,只能在下次填報過程中予以糾正,使電子臺賬的數據質量控制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在推行電子臺賬的初期,各級統計部門要耗費較多的精力,對企業電子臺賬填報情況進行摸底、檢查及再培訓,工作較為繁重。
(2)電子臺賬與一套表同步對接尚有難度。目前的一套表平臺與電子臺賬仍屬兩張報表、兩個系統。由于一套表對市級以下統計部門尚未開放設計開發權,使電子臺賬系統無法與一套表平臺實現對接,企業在填報電子臺賬后,仍需要再上一套表平臺填報數據,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基層企業填報負擔,這也成為一套表條件下電子臺賬推廣的主要瓶頸。
(3)統計制度經常性變更給臺賬布置帶來困擾。近年來,統計表式、指標變動比較頻繁,電子臺賬升級更新頻次同步提升,給基層統計機構帶來較大的催報替換工作量,不同的臺賬版本也給企業統計人員帶來了不少困擾,對電子臺賬規范填報帶來了影響。
2.思考及建議。從電子臺賬工作實踐來看,我們認為進一步完善電子臺賬仍大有可為,尤其是其對一套表的支撐功能尚有不少發掘余地,這也是今后電子臺賬創新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我們提議可從以下三方面工作入手。
一是繼續做好電子臺賬的優化設計工作。目前昆山已根據一套表對電子臺賬內容進行了補充,功能進行了完善,尤其是臺賬新增的產值推算、數據運算審核、數據過錄等功能,有效彌補了一套表系統存在不足。下階段仍需通過一套表進行檢驗和優化,進一步強化電子臺賬對一套表的支撐作用。
二是要繼續深入做好電子臺賬推廣工作。從工業能源專業電子臺賬的推廣經驗看,電子臺賬具備較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各級統計部門要繼續強化電子臺賬制度建設、充實基層統計力量、搞好企業培訓,在借鑒、優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工作需求,將電子臺賬運用到一套表工作中去,逐步實現電子臺賬在專業統計工作中的全面普及。
三是做好一套表系統的二次開發。需匯同其他統計專業,做好將電子臺賬納入一套表系統的架構設計與開發籌備,力爭電子臺賬與一套表數據同步對接,實現將電子臺賬數據自動導入一套表,有效減少基層企業工作量,提高統計人員配合度,實現一套表電子臺賬系統的工作創新。
作者簡介:張曉芳(1981.11- ),女,漢族,本科,中級統計師,主要從事收集、整理江蘇省昆山市房地產、建筑業、工業企業有關統計數據,形成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