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平
湖南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11C0378)
摘 要:產業轉移,即為資源謀求更好的發展。在第四次國家產業的轉移中,湖南省應引起重視,抓住機遇,多措并舉,實現產業的承接,為當地經濟助力。本文以湖南省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例,試對承接產業轉移背景下湖南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戰略開展研究。
關鍵詞:承接產業轉移;勞動密集型企業;戰略
一、關于產業承接轉移的背景分析
產業轉移,又被稱為區域產業轉移,其轉移的原因多是由于產業的資源供給或者產品的需求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為了謀求產業的更好發展,某些產業就會從某一地區轉移到另一地區,或者從某一國家轉移到另一國家。這種經濟過程就是所謂的產業轉移。產業轉移在具體操作時,通常出現的形式有:相關地區或國家之間進行投資、貿易以及技術轉移等。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正在加緊實現產業的升級,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但是低附加值的企業鏈條已經不能適應產業需求,需要構筑低能耗、低污染但是高附加值的企業鏈條。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加快,為了應對這個局勢,發達國家也必將將原有企業鏈條的低附加值轉移到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從而集中本國資源來發展更高附加值的產業。而為了適應發達國家以及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這次產業轉移,我國中西部地區作為欠發達地區,就要積極承接大量的產業,利用這些產業來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自然資源以及豐富、廉價的勞動力優勢。
二、產業承接轉移背景下湖南省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戰略
地處我國內陸中部的湖南省,經濟開放程度相對較低。據統計顯示,2008年湖南省進出口總額不到占全國比重的5%,在我國中部省份中居第6位,而其對外貿易依存度居我國中部6省的第5位。
對于湖南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產業承接轉移有利于實現其良性發展。在產業承接轉移背景下,湖南省勞動密集型企業應該如何發展?
如通過產業承接轉移引進食品加工業,有利于拉動湖南省 GDP的增長,可以有效促進新型農業化的進程,還可以穩定物價,在改善環境方面效果也不錯。當然,也有其弊端,其主要表現為在促進產業升級方面效果比較弱。
為了揚其利、克其弊,在產業承接轉移的背景下,湖南省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妨做到如下幾點。
1.實現產業的明確定位。結合本地資源以及發展優勢,各地要實現本地所要承接產業的明確定位。要加快城市群以及園區建設,明確定位并抓好承接產業轉移的主戰場。要加快城市群的一體化建設,以形成更加有序、協同、統一的產業承接優勢區。還要立足本地實際,發揮自身獨有的特色,明確本地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以及方向,積極爭取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2.大力改善配套保障條件,夯實承接產業轉移基礎。產業轉移說到底是生產要素的流動,而生產要素的流向取決于其生產成本,這也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要提高該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必須大力改善承接地的配套保障條件,降低其綜合成本。
產業承接轉移的成功不僅取決于企業以及承接地政府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還取決于承接地在交通、人才、客戶服務半徑等配套要素的優化上。這些要素在實現承接成功方面缺一不可。當前,湖南省產業承接轉移的產業配套能力和承載能力亟待增強。要優化交通、配套、人才、客戶服務半徑等要素,優化本地承接環境,吸引大的產業項目入駐湖南。
首先要切實提高電力、通訊等公共設施的保障能力。要加快大型電力項目建設,逐步形成穩定可靠的現代能源供應保障體系以積極爭取國家的大項目落戶湖南。通訊方面也要適度超前建設,并提升整體承接功能。可重點依托現有的骨干城域網,加快政務網、公眾網、企業網及其各項配套建設。
其次要切實落實好土地及資金的保障需求。充分利用現有存量建設用地,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計劃。在嚴守耕地底線的前提下,積極向國家爭取承接沿海產業轉移項目增加用地計劃指標。要努力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企業在國(境)內外上市融資;支持有實力的產業轉移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券;支持產業轉移企業以股權融資和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鼓勵金融機構改進對產業轉移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開辟信貸支持“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鼓勵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產業轉移企業提供信用擔保,適當簡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
3.要不斷創新產業轉移承接模式,增強產業承接轉移的能力。比如,可以繼續鞏固中部博覽會、湘商大會以及深洽會等投資貿易洽談會和高層論壇招商,還要積極探索多種招商途徑,如項目招商、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等,增強承接產業轉移的針對性以及配套集群。除此之外,湘籍的在外成功人士以及企業家,也有人脈資源可以利用,鼓勵他們為家鄉的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產業承接成功需要研究出臺更多更靈活的創業政策,建立扶持創業的信息、技術、金融、市場服務體系,推動產業向湖南轉移。
4.要建立健全通關平臺。對于食品加工業而言,創造快捷便利的通關條件,形成全方位開放的口岸服務體系。要建立健全海關以及檢驗檢疫等涉外機構,特別是要加快完善口岸服務體系的步伐。要在全省開放度較高,或海關、檢驗檢疫監管業務等比較集中的地區,申請增設海關以及檢驗檢疫辦事機構,以實現企業就近報關報檢,減少環節,降低成本。根據各地不同的區位交通條件及產業布局,加快公路、鐵路以及水路口岸的開放步伐,逐步形成配套的口岸開放體系。健全口岸平臺,加快電子口岸建設,開展分類通關改革,推廣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關區內“屬地申報、快速驗放”的通關模式,落實各種通關便利措施,打造便捷高效的大通關體系。
綜上所述,對于地處我國中部,經濟相對落后的湖南省來說,產業承接轉移是一個發展本地經濟的良好機遇,應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做好這項工作,促進湖南省經濟大發展。
參考文獻:
[1]賴明勇,吳義虎,肖皓.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與兩型社會建設.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0.
[2]劉新榮.國際產業轉移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7.02.
[3]劉力,張健.珠三角企業遷移調查與區域產業轉移效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8.10.
[4]吳義虎.“兩型社會”背景下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一般均衡分析.湖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