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霖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然而,在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卻受到了重重阻礙,其中首當其沖的應屬農戶融資困難。本文立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戶融資困難的現狀,在分析問題的主因的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以期實現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
關鍵詞:農戶;融資;農村經濟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及其居民關注的熱點話題,為了解決“三農問題,”理論界引發著激烈的討論,實務界也在理論的指導下迸發了很多的研究成果。長期以來,資金匱乏與短缺從根本上制約著“三農”的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關注對農戶融資問題不僅能促進農村金融市場供需平衡,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還能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自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夠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農戶增收。我國當前在農村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戶貸款的突出表現為金融機構覆蓋面窄,在農戶全部借貸中從金融機構貸款占比較低,農戶貸款不能完全滿足農戶對信貸資金的要求。
一、農戶貸款難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起步,農戶的資金需求越來越龐大,然而現有的農戶融資渠道相對較少,這使得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了資金供需嚴重失衡的狀況。這主要表現在:
1.農村現有金融機構少。據調查,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很少,有些鄉鎮甚至只有一家金融機構。除此之外,國有商業銀行在市場化改革后,慢慢改變了自己的定位,撤并了大量邊遠農村的分支機構。上述情況表明,在相對偏遠的地區,農村居民還滿意享受到滿意的金融服務。
2.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最近幾年,資金“農轉非”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定位的改變,其將自己的力量進一步集中到大中城市進行發展,從而使得農村地區的資金越來越少。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進行商業化改革,省級聯社運作模式繼而使基層農村信用社的大量資金慢慢向大中城市轉移,這就導致了事實上的農村資金外流。
二、農戶貸款難的影響因素
由于農村經濟本身具有弱勢性,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其他主客觀的影響非常大,并且沒有相應的機構和人才支持,因此風險較大。下文將主要從銀行和農戶兩個主體來探討農戶融資困難的影響因素。
1.銀行方面。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戶融資的問題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銀行方面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銀行內部人員的思想意識存在偏差、基層信貸人員配備不足、素質不高,信貸制度建設不完善等方面。例如在信貸建設方面,銀行往往存在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欠規范;農戶貸款無具體的業務操作辦法等問題。
2.農戶方面。影響農戶融資的第二大因素來自農戶本身,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①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因為農村經濟薄弱,農戶融資一般不具備相應的資信,并且自身經營存在很大的風險,這些主、客觀因素都直接、間接地導致了農戶融資難的問題。其中客觀因素主要來自自然災害、市場競爭激烈等。主觀因素主要來自客戶的管理水平低、農戶缺乏創業資本。②農村民間借貸及農戶之間的借貸行為較為普遍。這主要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急需資金支持,正規金融供給不足;農村貧富差距加大,出現大量閑散資金;民間借貸具有信息優勢、成本優勢。
三、發展農戶貸款的建議
1.制定促進農戶貸款發展的優惠政策。農戶融資難跟農戶自身的因素存在很大的關系,因此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1)優惠的財政政策。為了確保農戶能夠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很好地融資,政府機構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①對金融機構經營農戶貸款給與優惠的稅收政策,例如對經營農戶貸款的所有金融機構給與稅收優惠;政府可以按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實行差別稅率政策。②對金融機構發放農戶貸款遭受的損失給與財政補償。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階段需要政府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包括對符合產業政策的農戶提供貼息貸款,承擔部分信貸風險,以及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損失給予補償。(2)優惠的金融政策。政府在提供充分的財政政策的基礎上,還可以弄金融政策上給予農戶提供資金支持,例如從準備金、撥備、不良貸款核銷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2.加強金融機構對農戶的貸款支持力度。(1)建立健全農戶貸款經營機構體系。農村經濟發展工程中,農戶的融資形式也具有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因此必須協同不同的金融機構,聯動不同的機制保障農戶能夠順利的融資。與此同時還必須強調不同層次農戶融資的有序性,引導商業性金融加大農戶貸款的發放,發展面向農戶融資的小型金融機構。(2)創新農戶貸款經營模式。農村景榮競購在經營過程中應當擴大對農民本身的額支持,并且不斷的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同時深入了解農戶的不同需求,從而針對農戶創新經營模式。經營模式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比如靈活的利率;多樣化的貸款模式;靈活的還款方式等等。
3.加強對農戶貸款的風險防范。(1)實行農業保險制度,建立風險分擔機制。農業保險發展緩慢急需政府的大力扶持,并需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建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促使農戶貸款良性循環。同時在社會運轉過程中,建立農業保險立法、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機構、再保險機構、部分投保對象的強制保險制度等。(2)建立健全農戶貸款擔保制度。因為農戶貸款一般沒有相應的抵押貸款,因此一般很難進行融資。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農村信用擔保機構幫助農戶取得一定數額的貸款。同時推進信用擔保制度的法制建設,加強對農戶貸款擔保的政策性支持,并強化農村信用擔保機構自身建設。(3)加快農村金融機構電子信息化建設,提高金融管理能力。
農戶貸款具有金額小、筆數多、地區分散等特點,傳統的業務操作模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已經不再適合現代金融服務手段的要求,因此加快農村金融機構電子信息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應當加快信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盡快實現信息共享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農戶信息。②農戶信息應及時更新。③推廣和配備維護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崔永花.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融資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2(8):12-13.
[2]胡喜珍.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未知,2011,6(1):1-8.
[3]陳賀.基于供應鏈視角的農業產業鏈融資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1(7):18-23.
[4]曹力群,溫鐵軍.農村金融政策扶持體系的構建和完善[J].中國農村金融,2011,(7):1-8.
[5]費孝通.中國城鄉發展的道路[J].中國社會科學,2010,(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