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蓉+孫玫璐+錢冬明
〔摘 要〕以“全國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和政策研究數據庫”為基礎,闡述中小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
用網絡教育資源的總體狀況,并分別從教師個體特征?教學環境和教育技術培訓三方面探討
影響教師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網絡教育資源已成為學校教學的主要信
息來源,但中小學教師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較低?教師的年齡?學歷?授課學段?學校
所處的地域?是否參加過教育技術培訓以及是否重視教育技術培訓等是決定其是否經常利用
網絡教育資源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網絡教育
資源利用;影響因素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13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
008-0821(2014)01-0056-05
A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Uti
liz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al Resource
Xie Rong1 Sun Meilu1 Qian Dongming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China;
2.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Education Equip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BZ〗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Nation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rve
ys,this paper displayed the general utilization status of online educational res
ources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whi
ch affect teachers to use online educational resourc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instructional circumstance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
in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al resources wa
s still low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The major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utilization include age,degree,teaching period,location of school,pa
rticipation in training and attitude towards training.To raise the utilization o
f online educational resources,the paper suggested that training more teachers a
bout educational technology,especially for the older teachers and low-degree tea
chers,developing more practical resources,and assuring the utilization condition
s.
〔Key words〕elementary and s
econdary school teachers;utiliz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al resources;influential
factors
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作為教師教
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現階段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近幾年各
級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中對包括網絡教育資源在內的信息化建設給予充分的重視?《國
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再次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提出要求
,強調“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加強網絡教育資源體系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
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與共享?”[4]
在當今技術社會條件下,網絡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在相當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促進課堂
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充分有效利用網
絡教育資源還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習潛能?提升學習體驗,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確
保教學課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內容?endprint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于“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和政策研究數據庫”,該數據庫依據經濟?
教育和教師等3類8項指標,建立分層抽樣調查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選取多個省?直轄市和自
治區的各級各類中小學專任教師為調查對象,開展網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教師的一般
信息?教學與評價?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工作狀況與學校管理等4個方面,本文僅選取與
網絡教育資源相關的調查結果開展分析研究?
此項問卷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經過樣本補充和數據邏輯檢查與糾正,共獲取有效樣本11
1 190份,樣本數據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此項調查抽樣方案嚴謹科學,樣本數量巨大
,調查類別完整,在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研究領域如此龐大而科學的調查數據并不多見?
以此調查數據為基礎,首先運用均值分析法,從個體特征?教學環境和教育技術培訓三方面
,針對中小學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狀況開展研究,探討不同因素與網絡教育資源
利用的關系;進而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確定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最主要因素及
其影響程度,為推動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撐?
2 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總體特征調查內容包括除教材以外的多項教育資源的利用情況,為方便數量分析,將“從來不用”?
“很少使用”?“有時使用”和“經常使用”4類描述轉化為“0”~“3”4個等級數據進行
測量?
調查結果表明:除教材以外,中小學教師最經常使用的教育資源是:教學參考書?自備資料
和藏書?網絡資源;而圖書館?同事同行提供的資料以及家長和學生提供的資料等較少使用
?這表明網絡教育資源憑借其獲取快速?表達多樣等特性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開展教學工作
的重要信息來源?
調查同時也發現,經常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教師比例不高,僅40.9%;超過一半的教師很少
或有時才會使用,甚至還有6.8%的教師從不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均
值僅為2.14,也就是說網絡資源利用水平僅略高出“有時使用”水平?總體而言,中小學
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偏低,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調查還表明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存在一定的區域差異?參與調查的省區中上海?江蘇和黑
龍江三地教師更為經常使用;廣西?甘肅?天津?山東等省教師接近平均水平;而湖北和四
川兩省教師遠低于平均水平?
調查更發現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與課堂教學技能水平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相關性?Kendal
ls tau-b相關分析結果為:相關系數R為0.142,置信度(雙側)為0.01水平下,相關性
顯著?這表明在教學中越多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教師,其課堂教學技能越高,越能在課堂教
學活動中發揮教師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能力及教育質量的提高?
3 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單因
素分析
3.1 個體特征與網絡教學資源利用
首先從教師本身的個體特性入手,分別選擇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和專業背景5個因素,
探討中小學教師在網絡教育資源利用上的差異?
3.1.1 性別
從性別上看,女教師更樂于將網絡資源作為教學資源的補充,42.1%的女教師經常使用網絡
資源,高于男教師39.7%的比例;女教師的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為2.19,也高于男
教師的2.09(F值為34.575,顯著水平為0.000),參見表2?
表2 性別年齡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率
3.1.2 年齡
將教師分為30歲以內?30~40歲?40~50歲以及50歲以上4個年齡段,對不同年齡段教師的
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率與年齡呈現非常強烈的負相關性?年齡在30歲以內的教師
中49.4%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隨著年齡的增加,經常使用比例逐漸減少,30~40歲和40
~50歲的比例分別是43.6%和33.1%,50歲以上教師此比例已下降到17.2%?網絡教育資源
利用頻度均值也呈現同樣的狀況:4個年齡段依次為2.31?2.24?1.98和1.43(F值為26
8.451,顯著水平為0.000),參見表2?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年齡偏大的教師更多借
助以往的教學資料和教學經驗,對網絡教育資源需求較弱,另一方面可能因為老教師的教育
背景中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網絡資源利用領域,而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偏低,導致其網絡教
學資源獲取能力相對較弱?
3.1.3 學歷
將教師分為高中及以下?大專?本科以及研究生4個學歷層次,對不同學歷層次教師的網絡
教學資源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師在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學歷水平越高,網
絡資源利用頻率越高?高中及以下學歷層次的教師中只有21.6%經常在教學中運用網絡教育
資源;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此比例依次從35.9%?46.6%上升至52.7%?學歷水
平越高,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也越高?4個學歷層次分別為1.57?2.06?2.27和2
.34(F值為185.974,顯著水平為0.000),參見表3?這可歸結為兩方面原因:一是教endprint
師在學歷獲取過程中,為滿足學習和科研的需要已培育出相關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能力;二
是高學歷教師更易于接受現代教育理念,更重視網絡資源在課程教學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3.1.4 職稱
按照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分類體系,劃分出三級?二級?一級和高級4個職稱等級,對不
同職稱等級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職稱等級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頻度關系不太緊密?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
教師和高級教師中經常將網絡資源作為教學內容的比例,分別為37.1%?43.9%?37.4%和
39.7%;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分別為1.97?2.21?2.07和2.07(F值為34.52,
顯著性水平為0.000),參見表4?這說明并不是職稱越高,越多利用網絡資源,反而是具
備一定教學經驗的二級教師最常利用?同時,不同職稱教師之間的差距也不太明顯?
3.1.5 專業背景
按照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頻度可將教師分為4個類別,所對應專業背景如表5所示?
從中不難發現,教師的專業背景對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影響較大?教育技術和計算機專
業出身的老師憑借其良好的技術背景,最為頻繁利用網絡教育資源?超過60%的教師經常使
用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均值為2.45?地理?藝術?歷史?生物等專業背景的教師可能
因為網絡能為其自身專業發展提供內容豐富?更新迅速的信息,較為經常獲取和利用網絡教
育資源?政治?化學?體育等專業背景的教師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偏低?而中文?數學
等專業背景的教師可能更容易從書本等途徑獲取相關輔助性教學內容,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
頻度最低,只有不到40%的教師經常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均值僅1.93?
3.2 教學環境與網絡教學資源利用
為進一步探討教師所處教學環境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率的影響,分別選擇學科?學段?學
校所處地域和是否為公辦學校4個方面進行分析?
3.2.1 學科
選取貫穿基礎教育全過程的7門學科: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美術?音樂和信息技
術的教師為對象,比較不同學科教師的網絡教學資源利用情況,結果參見表6
由此可知,不同學科教師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差異較為顯著?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網絡教
育資源利用頻度最高;其次是美術?音樂?思想品德等學科;而數學?英語和語文學科則最
低?原因可能存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科內容的差異?網絡資源利用本身就是信息技術學科的
教學內容,該學科授課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最高,不足為奇,同時還應看到,即便
是信息技術學科仍未接近“經常使用”水平?美術?音樂?思想品德等學科對多
媒體信息的需求較高,網絡教育資源正可滿足這一需要,進而較為頻繁地使用?語文?數學
等學科配套教學參考資料已極為豐富,拓展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動力不足,還可能是受到教
師專業背景的影響?目前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專業對口情況較好,對比表5不難看出,兩者具
有相當程度的趨同性?
3.2.2 學段
按照小學?初中和高中3個學段,統計分析不同學段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情況,參見表7?
結果顯示,伴隨學段的上升,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也有所上升?小學?初中和高中
三學段教師的經常使用比例,從37.5%,依次上升到40.8%和53.4%;利用頻度均值也從2
.06,依次上升為2.17和2.38(F值為84.712,顯著性水平為0.000)?也就是說:高中
教師最常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初中教師次之,而小學教師相對較少?各學段之間的差異可能
與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關,更可能與教師學歷有關?
3.2.3 地域
按照城市?縣城和鄉村3類地域類型,對工作于不同地域環境的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
度進行分析,如表8所示?經常利用比例分別是城市49%,縣鎮47.2%和鄉村32.8%;
均值分別為:城市2.33?縣鎮2.26和鄉村1.98(F值為168.989,顯著性水平為0.000)
?這表明城市和縣鎮的教師最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但鄉村教師較少使用,甚至未達到“有
時使用”的水平?
表8 地域?學校性質與網絡教育資源利
由此可知,鄉村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顯著低于縣城和城市的教師,縣城教師又
低于城市教師,但是差距較不明顯?鄉村教師的網絡資源利用水平偏低,可能主要與網絡基
礎設施?電腦設備等硬環境有關,也可能與鄉村教師本身的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水平等
軟條件有關?
3.2.4 學校性質
按照學校主要經費來源,將學校分為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兩大類別進行對比分析?從經常利
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教師比例看,75%的民辦學校教師經常使用網絡資源,遠遠高于公辦學校
教師40.8%的比例?從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看,公辦學校教師2.14?民辦學校教師2
.77(F值為9.842,顯著性水平為0.002),參見表8?這表明公辦學校教師的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水平顯著低于民辦學校教師,可能與民辦學校網絡基礎設施和設備條件具備有關,endprint
也可能與民辦學校所處的地域類型有關?
3.3 教育技術培訓與網絡教學資源利用
為深入分析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影響,分別從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和
是否參加培訓兩個角度展開分析?
3.3.1 培訓重要性的認識
調查中包括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評價,評價按照“重要”?“一般”和“不重
要”3個等級進行測量,將之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進行關聯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
從中發現: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與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緊密相關?認
為教育技術培訓“不重要”的教師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比例僅26.9%,頻度均值也僅1
.75;認為教育技術培訓“重要”的教師中44.5%經常使用網絡資源,頻度均值升至2.23
,反而言之,越頻繁使用網絡資源的教師,越重視教育技術培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
師在綜合運用網絡教育資源的過程中的確面臨一些困難,進而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反映正
面?同時,越是重視教育技術培訓的教師,越愿意提高自己的網絡資源運用能力,進而越頻
繁地使用網絡教育資源?
3.3.2 培訓效果評價
按照是否接受過教育技術培訓,對比分析兩類教師的網絡教學資源利用情況?比較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頻率發現:接受過培訓的教師中41.3%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未接受過培訓的教
師此比例為37.3%?比較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發現:接受過培訓的教師為2.16,未
接受培訓的教師為1.96(F值為53.306,顯著性水平為0.0020),參見表9?兩者均充分
表明是否接受教育技術培訓,顯著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水平,也充分說明教育技術培訓對
于促進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工作的確有效?
4 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綜合
分析與建議
為消除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干擾作用,基于上述討論開展綜合因素分
析?綜合分析中首先剔除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影響較不顯著的職稱指標,其次排除難以定量
分析的教師專業背景和授課學科兩指標,最終以性別?年齡?學歷?學段?學校所處地域?
學校性質?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是否接受過培訓等指標為自變量,以是否經常
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為因變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整理調查數據后,相關自變量的
取值范圍如表10所示?
上述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1)從教師個體特征看,教師的年齡和學歷對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影響較大?40歲成為教師
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分界線,30歲以下和30~40歲兩年齡段的教師極為接近(B值分別
為1.477和1.436),而顯著高于40歲以上的教師?相對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其他學歷
的教師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均較低,其中大專及以下學歷表現極不理想(B值分別為-1
.235和-0.955)?
因此有必要以40歲以上和大專及以下學歷的教師為重點,根據其個體特征和網絡學習特點開
展特別培訓,并制定相應有效的崗位考核評價機制,督促教師主動學習,切實提升此類信息
技能弱勢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能力?
(2)從教學環境看,授課學段和學校所處地域顯著影響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而學校性質
作用可忽略不計?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隨學段逐級下降,以高中為參照,小學和初中的B
值分別是-0.320和-0.179?地域上,城市和縣鎮均顯著高于鄉村,而城市又顯著
高于縣鎮,B值分別為0.702和0.360?
由此可知,應為農村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創造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條件?目前大多農村學
校已按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基本配置標準購置電腦等設備,但存在上網經費缺乏或網絡通
暢能力無保障等問題?未來在教育經費上不僅應保證硬件設備的投入,而且還應保證網絡使
用等軟環境方面的投入?
(3)從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看,是否參加過培訓和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均顯著影響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由此可知,教育技術培訓對于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增強網絡資源利用能力有著舉
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也已將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教師崗位培訓的必備內容?但是此次調
查數據表明,目前仍有10%的教師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教育技術培訓?因此未來應繼續大力
普及教育技術培訓,做到真正的全員培訓?同時也需注意培訓的效果仍有待提高,其B值為0
.496,低于培訓重要性認識態度(B值為0.784)對網絡利用頻度的影響,未來應根據教學
實際和教師需求,調整和發展在職培訓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式,多采用參與式開放性培訓方
式,提升教育技術培訓的有效性?
另外,還應開發和推廣更具實用性的網絡教育資源,特別是在語文?英語?數學等傳統形式
參考資料已極為豐富的學科領域,鼓勵開發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網絡教學參考資料庫?交
流平臺等,以豐富內容和獲取便捷來吸引這些學科的教師更多地利用網絡資源,從而整體提
升中小學教師的網絡資源利用水平?
參考文獻
[1]丁鋼.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92-106.
[2]周蔚,章淑君,周冠偉.關注有效性:網絡資源利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遠距
離教育,2008,(6):40-42.
[3]張炎.關于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5,(8):35-37.
[4]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
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2
010.
[5]張琪,陳琳.我國基礎教育網絡教育資源現狀研究與歸因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
11,(4):77-81.
[6]袁小紅.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9):90-
94.endprint
也可能與民辦學校所處的地域類型有關?
3.3 教育技術培訓與網絡教學資源利用
為深入分析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影響,分別從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和
是否參加培訓兩個角度展開分析?
3.3.1 培訓重要性的認識
調查中包括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評價,評價按照“重要”?“一般”和“不重
要”3個等級進行測量,將之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進行關聯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
從中發現: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與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緊密相關?認
為教育技術培訓“不重要”的教師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比例僅26.9%,頻度均值也僅1
.75;認為教育技術培訓“重要”的教師中44.5%經常使用網絡資源,頻度均值升至2.23
,反而言之,越頻繁使用網絡資源的教師,越重視教育技術培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
師在綜合運用網絡教育資源的過程中的確面臨一些困難,進而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反映正
面?同時,越是重視教育技術培訓的教師,越愿意提高自己的網絡資源運用能力,進而越頻
繁地使用網絡教育資源?
3.3.2 培訓效果評價
按照是否接受過教育技術培訓,對比分析兩類教師的網絡教學資源利用情況?比較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頻率發現:接受過培訓的教師中41.3%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未接受過培訓的教
師此比例為37.3%?比較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發現:接受過培訓的教師為2.16,未
接受培訓的教師為1.96(F值為53.306,顯著性水平為0.0020),參見表9?兩者均充分
表明是否接受教育技術培訓,顯著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水平,也充分說明教育技術培訓對
于促進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工作的確有效?
4 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綜合
分析與建議
為消除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干擾作用,基于上述討論開展綜合因素分
析?綜合分析中首先剔除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影響較不顯著的職稱指標,其次排除難以定量
分析的教師專業背景和授課學科兩指標,最終以性別?年齡?學歷?學段?學校所處地域?
學校性質?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是否接受過培訓等指標為自變量,以是否經常
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為因變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整理調查數據后,相關自變量的
取值范圍如表10所示?
上述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1)從教師個體特征看,教師的年齡和學歷對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影響較大?40歲成為教師
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分界線,30歲以下和30~40歲兩年齡段的教師極為接近(B值分別
為1.477和1.436),而顯著高于40歲以上的教師?相對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其他學歷
的教師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均較低,其中大專及以下學歷表現極不理想(B值分別為-1
.235和-0.955)?
因此有必要以40歲以上和大專及以下學歷的教師為重點,根據其個體特征和網絡學習特點開
展特別培訓,并制定相應有效的崗位考核評價機制,督促教師主動學習,切實提升此類信息
技能弱勢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能力?
(2)從教學環境看,授課學段和學校所處地域顯著影響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而學校性質
作用可忽略不計?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隨學段逐級下降,以高中為參照,小學和初中的B
值分別是-0.320和-0.179?地域上,城市和縣鎮均顯著高于鄉村,而城市又顯著
高于縣鎮,B值分別為0.702和0.360?
由此可知,應為農村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創造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條件?目前大多農村學
校已按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基本配置標準購置電腦等設備,但存在上網經費缺乏或網絡通
暢能力無保障等問題?未來在教育經費上不僅應保證硬件設備的投入,而且還應保證網絡使
用等軟環境方面的投入?
(3)從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看,是否參加過培訓和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均顯著影響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由此可知,教育技術培訓對于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增強網絡資源利用能力有著舉
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也已將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教師崗位培訓的必備內容?但是此次調
查數據表明,目前仍有10%的教師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教育技術培訓?因此未來應繼續大力
普及教育技術培訓,做到真正的全員培訓?同時也需注意培訓的效果仍有待提高,其B值為0
.496,低于培訓重要性認識態度(B值為0.784)對網絡利用頻度的影響,未來應根據教學
實際和教師需求,調整和發展在職培訓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式,多采用參與式開放性培訓方
式,提升教育技術培訓的有效性?
另外,還應開發和推廣更具實用性的網絡教育資源,特別是在語文?英語?數學等傳統形式
參考資料已極為豐富的學科領域,鼓勵開發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網絡教學參考資料庫?交
流平臺等,以豐富內容和獲取便捷來吸引這些學科的教師更多地利用網絡資源,從而整體提
升中小學教師的網絡資源利用水平?
參考文獻
[1]丁鋼.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92-106.
[2]周蔚,章淑君,周冠偉.關注有效性:網絡資源利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遠距
離教育,2008,(6):40-42.
[3]張炎.關于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5,(8):35-37.
[4]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
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2
010.
[5]張琪,陳琳.我國基礎教育網絡教育資源現狀研究與歸因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
11,(4):77-81.
[6]袁小紅.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9):90-
94.endprint
也可能與民辦學校所處的地域類型有關?
3.3 教育技術培訓與網絡教學資源利用
為深入分析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影響,分別從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和
是否參加培訓兩個角度展開分析?
3.3.1 培訓重要性的認識
調查中包括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評價,評價按照“重要”?“一般”和“不重
要”3個等級進行測量,將之與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進行關聯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
從中發現:教師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與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頻度緊密相關?認
為教育技術培訓“不重要”的教師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的比例僅26.9%,頻度均值也僅1
.75;認為教育技術培訓“重要”的教師中44.5%經常使用網絡資源,頻度均值升至2.23
,反而言之,越頻繁使用網絡資源的教師,越重視教育技術培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
師在綜合運用網絡教育資源的過程中的確面臨一些困難,進而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反映正
面?同時,越是重視教育技術培訓的教師,越愿意提高自己的網絡資源運用能力,進而越頻
繁地使用網絡教育資源?
3.3.2 培訓效果評價
按照是否接受過教育技術培訓,對比分析兩類教師的網絡教學資源利用情況?比較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頻率發現:接受過培訓的教師中41.3%經常使用網絡教育資源,未接受過培訓的教
師此比例為37.3%?比較網絡教學資源利用頻度均值發現:接受過培訓的教師為2.16,未
接受培訓的教師為1.96(F值為53.306,顯著性水平為0.0020),參見表9?兩者均充分
表明是否接受教育技術培訓,顯著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水平,也充分說明教育技術培訓對
于促進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工作的確有效?
4 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綜合
分析與建議
為消除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的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干擾作用,基于上述討論開展綜合因素分
析?綜合分析中首先剔除對網絡教育資源利用影響較不顯著的職稱指標,其次排除難以定量
分析的教師專業背景和授課學科兩指標,最終以性別?年齡?學歷?學段?學校所處地域?
學校性質?對教育技術培訓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是否接受過培訓等指標為自變量,以是否經常
使用網絡教育資源為因變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整理調查數據后,相關自變量的
取值范圍如表10所示?
上述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1)從教師個體特征看,教師的年齡和學歷對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影響較大?40歲成為教師
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的分界線,30歲以下和30~40歲兩年齡段的教師極為接近(B值分別
為1.477和1.436),而顯著高于40歲以上的教師?相對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其他學歷
的教師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均較低,其中大專及以下學歷表現極不理想(B值分別為-1
.235和-0.955)?
因此有必要以40歲以上和大專及以下學歷的教師為重點,根據其個體特征和網絡學習特點開
展特別培訓,并制定相應有效的崗位考核評價機制,督促教師主動學習,切實提升此類信息
技能弱勢教師的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能力?
(2)從教學環境看,授課學段和學校所處地域顯著影響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而學校性質
作用可忽略不計?網絡教育資源利用頻度隨學段逐級下降,以高中為參照,小學和初中的B
值分別是-0.320和-0.179?地域上,城市和縣鎮均顯著高于鄉村,而城市又顯著
高于縣鎮,B值分別為0.702和0.360?
由此可知,應為農村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創造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條件?目前大多農村學
校已按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基本配置標準購置電腦等設備,但存在上網經費缺乏或網絡通
暢能力無保障等問題?未來在教育經費上不僅應保證硬件設備的投入,而且還應保證網絡使
用等軟環境方面的投入?
(3)從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看,是否參加過培訓和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均顯著影響網絡教學
資源利用?由此可知,教育技術培訓對于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增強網絡資源利用能力有著舉
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也已將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教師崗位培訓的必備內容?但是此次調
查數據表明,目前仍有10%的教師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教育技術培訓?因此未來應繼續大力
普及教育技術培訓,做到真正的全員培訓?同時也需注意培訓的效果仍有待提高,其B值為0
.496,低于培訓重要性認識態度(B值為0.784)對網絡利用頻度的影響,未來應根據教學
實際和教師需求,調整和發展在職培訓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式,多采用參與式開放性培訓方
式,提升教育技術培訓的有效性?
另外,還應開發和推廣更具實用性的網絡教育資源,特別是在語文?英語?數學等傳統形式
參考資料已極為豐富的學科領域,鼓勵開發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網絡教學參考資料庫?交
流平臺等,以豐富內容和獲取便捷來吸引這些學科的教師更多地利用網絡資源,從而整體提
升中小學教師的網絡資源利用水平?
參考文獻
[1]丁鋼.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92-106.
[2]周蔚,章淑君,周冠偉.關注有效性:網絡資源利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遠距
離教育,2008,(6):40-42.
[3]張炎.關于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5,(8):35-37.
[4]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
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2
010.
[5]張琪,陳琳.我國基礎教育網絡教育資源現狀研究與歸因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
11,(4):77-81.
[6]袁小紅.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9):90-
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