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穎墨
如果你走進海灣里那座長波臺,就會被那一座座高聳的天線震撼。每座天線有一百多米高,戰士們每個月都要爬到天線頂維護。更多的是你看不到的,全在山洞里面,據說山洞里的機房比一個電影院還大。潛艇在水下遠航時,只有長波臺發出的電波才能傳到千里之外,再進入海底。指揮部也只有通過長波臺才能指揮遠航的潛艇。
在這里,有一件怪事,常常會聽到官兵之間問候不是你吃了嗎?而是照了嗎?照什么呢,一問,說是照鏡子;再細問,才知道他們說的鏡子是一個人,這個人或者說這個鏡子,現在長波臺的官兵還都沒有見過。
他姓霍,是建設長波臺時的總指揮,大家都叫他霍總。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長波臺剛要開工建設,援建的蘇聯專家到這片海灘打個卯竟撤走回國了,大大小小1700多箱設備零件就堆在工地上。之前,剛組建的人民海軍潛艇是依靠蘇聯的長波臺,所以說,長波臺的建立,關系到中國的主權。到現在這個份上,不管多艱難,中國人也要把自己的長波臺建起來。海軍迅速抽調力量組建了一個指揮部,一時,荒涼的海灘熱鬧起來,除了兩個工兵團,還來了大批的知識分子,都是全海軍挑出的寶貝疙瘩。別看住著工棚,隨便抓一個,不是清華、北大的,就是哈軍工、西軍電的,手氣好時還能碰上個剛剛留蘇回來的博士。當時大家奇怪的只是,上級派來的一把手霍總卻是一位只在長征路上才開始識字的大老粗。
霍總在戰爭年代的傳奇故事很多,如過草地時,他七天七夜不吃飯,居然沒有餓得暈倒,出了草地,還能馬上投入戰斗,空腹空手奪來兩支步槍;再比如,百團大戰中,他單身爬入炮樓,用一顆土制手榴彈讓七個鬼子都舉了雙手。還有一些可能是傳神了,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中有他,太行山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的也是他。不管怎么說,說明無論普通戰士,還是知識分子,對老革命的尊重和對英雄的崇拜是毫無疑問的。
剛來那幾天,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仰視著霍總,他在指揮部的地位也無人可比。有一件小事可以為證,那時條件差,全指揮部的小車只有一輛,是蘇聯的嘎斯小吉普。霍總左腿上留著彈片,在方圓十幾公里的海灘轉悠全靠著這個吉普。他不坐的時候,那輛車就停著,沒有規定別人不能坐那輛車,但沒有人會想起去坐那輛車。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霍總的文化水平。最明顯的標志是經常說錯別字,如果說把“造詣”說成了“造旨”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在一次交班會上把“注意灼傷”說成“注意約傷”,在場的人只有面面相覷了。知識分子的嘴巴比一般的軍人要活躍,漸漸議論就多了,霍總這樣的文化水平能不能當好這個總指揮,確實叫好多人捏把汗,畢竟這個工程的科技含量太高,而且是那么重要。
開工誓師大會,是在海邊的一片沙灘上舉行的,主席臺也就是架起的幾塊木板。系在兩根木桿上的會標,讓海風吹得獵獵作響,兩千多名官兵都坐著小馬扎,黑壓壓的一片。大會開始前,全場起立,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當時,大家唱得都很豪邁,也很激動。指揮部參謀長宣布開會后,霍總開始講話。他一張嘴,就讓全場振奮起來。
他說:“同志們,你們知道這個工程是誰批準的嗎?”臺下一片寂靜,大多數人都張大嘴巴等待結果。他頓了一下,抬高嗓門說:“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批準的!”頓時臺下的人都挺身坐得筆直,好像長高了一截。他又說:“現在蘇聯人拿我們一把,只有靠我們自己了。如果我們完不成任務,毛主席就會睡不著覺。我們能讓毛主席睡不著覺嗎?”說著站起來用右臂猛地一揮。臺下傳來了雷鳴般的吼聲“不能!”一時間,整個海灘讓一股豪邁之氣震撼,仿佛潮水也退了一大截。這時,霍總又是人們傳說中的霍總了。他喝口水,坐下來,拿出準備好的稿子,開始部署任務。
麻煩來了。他剛念到第二節,就出了個錯別字。當時全場還沉浸在豪邁的氣氛里,沒有什么反應。等他念到那些專業名詞時,那些知識分子豎起耳朵,拿著筆記本用心記錄時,出錯的頻率一下子增多了,有時一句話中會念錯兩三個字。臺下出現了嗡嗡的議論聲。霍總自己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疑惑地停下來,看了看臺下。由于他的目光,臺下暫時又安靜了。可他剛開口念了一會兒,又嗡嗡地議論起來。他忽然覺察到什么,右手翻開下頁時,翻了兩次才翻過去。但他還是穩得住,清清嗓子又接著念了下去。下面記筆記的由于許多次聽不明白,只好停下手中的筆,一個個滿臉迷茫。
突然,他再一次念到了“頻率”兩字,念的是“步卒”,終于有人聽明白了,前排有個調皮的開發了藝術細胞,說了句“我們不是步兵是海軍”,周邊上的幾個人忍不住“哧哧”笑了起來。霍總自然聽到了,臉上再也掛不住了。他是個直性子,突然把手中稿子朝前面用力一摔,大聲說“寫的什么破玩意兒,沒法念”。
全場驚呆了。稿子散了一地,讓風吹得滿地跑。主持會議的參謀長帶著幾個兵費了好大的勁,才一張張捉了回來。參謀長滿頭大汗地把稿子理好,用目光請示霍總。這時的霍總喘著粗氣誰也不理,用手撐著腦門,滿臉漲得通紅。參謀長咳嗽了一下,對臺下說:“我先做個自我批評。這稿子是我帶人準備的,昨天晚上搞得匆忙了些。字體比較潦草,筆誤也比較多。霍總年齡大了,眼睛老花,念起來不方便。現在由我來替首長念完。”然后,參謀長就念了起來。
霍總還是保持那個姿勢,一直到參謀長念完。參謀長收起稿子,請示霍總:“是不是散會?”霍總看了他一眼,突然說:“我說幾句,剛才參謀長有幾句話講得不對。”參謀長一下子緊張了,在場的人也都緊張了。霍總從參謀長面前把稿子又拿過去,然后面對臺下舉起來:“哪有什么筆誤?哪有什么潦草?大家都看看,這稿子寫得很好,字體也很工整。”參謀長一臉尷尬。霍總緩了口氣:“同樣的稿子,為什么我念不下去,而參謀長念得好好的呢?你們說。”這時候,自然沒有人會站起來回答他的這個問題。
他說:“很簡單,就因為參謀長上過高中,有文化;而我小學都沒上過,沒文化。這下好啊,大家都可以看到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了吧。”他停了一下,又說:“在座的,文化程度有高的,也有低的。我想啊,這長波臺咱中國人沒搞過,文化程度不論高低,都要拿鏡子照自己身上的不足。低的自然要學。為了讓蘇聯人不笑話我們,為了讓毛主席能睡得著覺,高的也要學。從今天開始,我帶頭學,因為你們的文化都比我高,都是我的老師。”
全場起立,自發地響起了雷鳴般掌聲。從此以后,找自身的不足和抓學習成了這支部隊的傳家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把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當作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