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戰斗的班子”才能帶出“血性的隊伍”
●張國華
習主席主持軍委工作以來,多次強調:“無論什么時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千萬不能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各級黨委作為部隊建設的領導核心,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戰斗指數,才能使軍隊始終保持血性十足的狀態。
毛澤東曾說,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斗隊,對于這一點不能有任何的誤解和動搖。習主席也指出,軍隊黨的建設必須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來展開,成為部隊戰斗力的增強劑和功放器。班子強不強,主要看打仗。統兵打仗是各級黨委的第一要務,指揮員是各級領導的第一身份。帶頭增強枕戈待旦的憂患意識。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沒有根本改變,鑄劍為犁依然是人們的一個美好愿望,把戰爭利器“跟紡紗車和青銅斧一并陳列起來”的時代遠遠沒有到來。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斗爭中,黨和國家動用軍事力量是最后選項;軍隊打得贏是唯一手段、唯一選項。正如習主席指出:軍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黨委班子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告誡廣大官兵“軍人在戰場上用槍拿不回來的東西,不要指望外交官在談判桌上用嘴拿回來”,深刻領悟“落后就要挨打,國富軍弱照樣挨打”的道理,始終保持“打仗”或“準備打仗”兩種狀態。帶頭培育愛國報國的真摯情懷。“國家若有難,汝要作前鋒”。軍人是為戰爭生、為和平死之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國家于倒懸之人,是戰死疆場、馬革裹尸之人。遙想當年上甘嶺,敵軍先后投入6萬多兵力、發射190余萬發炮彈,但始終沒有攻下那個小山頭。他們咒罵志愿軍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瘋子”,甚至懷疑中國軍人“很可能服用了一種特殊藥物”。是的,這種“特殊藥物”就是“兩不怕”精神。即便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戰士們還布置起自己的“陣地之家”,給坑道起名“正義洞”“英雄洞”“抗美洞”等,在洞內貼滿了自創的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對聯和標語。黨委作為官兵思想的發動機,要突出抓好黨史軍史戰史教育,培樹營造一種“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的崇高境界。帶頭鍛造不怕犧牲的膽識氣魄。古語云:戰以勇為主,以氣為決。西方“兵圣”克勞塞維茨曾說:物質的原因和結果不過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才是鋒利的刀刃。可以說,我軍之所以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革命前輩們的英勇頑強和不怕犧牲。有統計,長征中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近乎奇跡。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的原因時指出:美軍鋼多氣少,志愿軍鋼少氣多。劉伯承曾說:“自打從軍時起,我就做好了準備。路死路埋,溝死溝埋,狗吃了得個肉棺材。”這是何等的豪情與氣魄!如今面對越來越多的90后官兵,黨委要激活他們的“血性基因”,繼承先輩打出來的“制勝品牌”,不斷邁向新的勝利。
強軍之“強”,必須體現在戰斗力上。習主席強調“軍隊建設各項工作,如果離開戰斗力標準,就失去其根本意義和根本價值”。要把戰斗力標準作為部隊各項工作的“指揮棒”,無論抓思想教育、軍事訓練、選人用人、后裝保障、資源配置等,都必須用戰斗力標準去衡量。一要擺正黨委政績的“準星”。如果戰斗力標準是桿秤,那么黨委的政績觀就是那“定盤星”。黨委工作如果不為戰斗力,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把“唯一”當“之一”、視“根本”為“枝葉”,用“上級注意力”代替“部隊戰斗力”,議人議錢議物多、議軍議訓議管少,那戰斗力標準就會成為“空口袋”,根本立不起來。反之,官兵就會自覺聽從指揮棒、卡住硬杠杠,把謀勝打贏高高擎過頭頂。戰斗力建設,是一場“寂寞的長跑”,需要潛心礪劍,厚積薄發;是一項長期的戰略工程,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黨委要向官兵明確,那些訓為看、演為看、演必勝,把駐訓當“住訓”、把演習當“演戲”的假把式一招也不能有;那些危不施訓、險不練兵,“硝煙味”日淡、“生活味”漸濃的“和平官”一個也不能用。二要劃好選人用人的“刻度”。戰斗力標準的硬度,取決于平時獎懲的力度。賞一人而三軍樂者,賞之;罰一人而三軍震者,罰之。要堅持為戰選人、以戰用人、靠戰識人,真正把講政治、善謀略、能打仗、作風硬的優秀干部用起來。讓尚德者得實惠、能干者有舞臺、有為者有位置、優秀者得榮譽,讓那些時刻想打勝仗、謀打勝仗的優秀人才吃香,讓那些成天投機鉆營、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混不下去。要在評功評獎、入黨考學、士官選改等方面向訓練標兵、比武尖子、精武人才傾斜,充分發揮輻射帶動效應,樹立起“訓好吃香,訓差受罰”的鮮明導向。而那些只為利想、不為戰謀的人,只會來事、不會干事的人,只會點菜、不會點兵的人,不僅不能用、不能提,更要被堅決清除出這支戰斗的隊伍。三要亮出訓練績效的“標尺”。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面對日趨激烈的軍事競爭,面對我軍“兩個不夠”“兩個差距很大”的現實,更要建設“打仗型”班子,將戰斗動作變成“肌肉的記憶”和“大腦的直覺”,切實把官兵的激情干勁激發出來。當前,全軍上下正在繼續掃除“四風”積弊,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際訓練中,仍有一些違背作戰要求的現象,還是有人熱衷于“紅旗飄飄,口號陣陣”的場面,還是有人津津樂道于“米秒環”“跑跳投”“鐵流滾滾”。訓練開虛花,打仗嘗苦果;只有掐虛花,才能結實果。各級黨委要糾正“身子進入了信息化、腦子還停留在機械化”的錯誤偏向,有意識地布險局、擺危局、加難局,鍛造部隊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品質。
練兵必先練官,強軍必先強將。正如羅榮桓元帥曾說:“不要只是以口號去要求別人,那樣只會使自己脫離群眾,使自己成為一個空頭革命家。”一要培養官兵雷厲風行、聞令而動的優良作風。“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軍人血性歷練在平時,積淀于點滴;只有平時的積蓄,才能有戰時的迸發。黨委的根本作用是統思想、管方向,可以說,黨委聚焦哪里、指向哪里,部隊就會在哪里用力、哪里出彩。黨委班子帶頭時時想打仗,官兵自然會日日練打仗;班子成員胸中澎湃著打仗的熱血,官兵自然會聞戰則喜、聞令而至。黨委要帶頭治訓,引導官兵把打仗當主業、把打贏當事業,要讓訓練場“熱”起來、演習場“真”起來、學習室“活”起來。黨委班子既要從嚴治軍,更要以上率下,領導機關在作風要求上必須強于基層、嚴于官兵,要讓部隊認識到“嚴則所向披靡,松則潰不成軍”。二要磨礪官兵當兵打仗、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方能“練在有形之中,兼收無形之效”。各級班子要狠抓自身指揮謀略提升、戰法訓法研究、使命課題演練,同時全方位、全過程錘煉摔打部隊,和官兵一起在血與火、生與死、苦與累的考驗中練本領、長才干、聚士氣。要堅持戰訓一致原則,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研究新型作戰樣式,突出對抗性、檢驗性演練,多搞不打招呼的抽考拉動、無預案的實兵對抗、無預演的實彈檢驗。抓戰斗力、抓作風必須同步推進,只有堅持“以治為勝”,部隊作風和戰斗力才能同頻共振、同生共長。培樹戰斗精神,還要注重文化軟實力,因為“鳥籠里養不出雄鷹,園林里育不出猛虎”,如果將營房變為民房、營區化身小區,那么必然會削減部隊的血氣剛度。三要催生官兵不畏艱難、不懼生死的血性膽氣。帶兵之法,練膽為先。拿破侖將勇敢稱為“軍人的第一美德”。戰斗精神是支撐軍人的“魂”、蘊于軍隊的“氣”、左右戰局的“力”。而我軍已有近30年沒有打仗,不少官兵習慣于當“和平兵”,對戰爭和犧牲都沒有必要的思想準備。2011年,俄羅斯國防部經過激烈的爭論,決定仍然保留刺刀,他們認為刺刀仍是軍人最后一種作戰手段。將帥帶頭沖鋒陷陣,士卒才能舍生忘死。各級班子成員要多站排頭、少跟后頭,同官兵一起“聽聽槍炮聲、聞聞硝煙味、看看刀光寒”。要努力傳承“兩不怕”基因,引導官兵樹立正確的生死觀、苦樂觀、得失觀,不斷升華“自己死、兄弟戰友生,個人死、國家民族生,肉體死、精神永生”的思想境界,努力帶出一支血性十足、虎虎生威的虎狼之師。
【作者系92678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