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運業務中電放提單的適用性問題探析
上海海事大學 張一禎 常亞杰
提單在國際海運業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歷了快速的海運事業的發展,使用正本提單的情況下時常會出現貨物已經隨船運送到目的港,而提單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確保及時安全地到達,而出現“貨等單”的情況。本文以電放提單為研究對象,主要結合國際海運運輸流程,運用結合實際案例分析的方法,總結出相應的類型,對電放提單所產生的原因,以及與電放提單緊密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和探析。提出在國際海運實務中應當分清電放提單與海運單、電子提單的區別,在業務實踐中,從安全性和便利性,成本上的權衡中來謹慎地采用電放提單的方式。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使用,為從事國際海運的企業與從業人員提供參考,具有行業實踐意義。
電放提單 海運單 無單放貨
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解決電放提單問題,收貨人便要求發貨人通過電報方式把放貨信息傳達承運人,于是產生了被稱作“電放”的電報放貨。現今,電傳、傳真和電子郵件也逐漸引入,“電放”在國際貨運當中更多的運用于實踐。這種方式給交貨帶來了不少便利的同時,也因其屬于承運人可以不憑正本提單放貨的情形之一而隱藏著詐貨的風險。
1.1 電放提單的使用情況調查
國際集裝箱班輪近洋航線上,于1993年初出現了“電放提單”的現象,至今已有近20年時間,近年來,中國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航程較近的國家貨物電放占整個集裝箱貨運的80%,實踐當中“電放”放貨所占比例遠遠超過正本提單放貨[2]。“電放提單”是以傳統提單為基礎的一種變形。傳統提單,是貨物裝船出運后由承運人簽發的正本提單,一式三份,由發貨人寄送收貨人,承運人在貨物到港后,保證見單放貨,無特別程序的情況下,無單放貨將付法律責任。“電放”則是由托運人(通常指賣方)向船公司提出申請并提供保函后,由船公司申請并提供電放申請保函,電傳通知目的港代理,某票貨物電放放貨,收貨人可憑收貨人公司蓋章的“電放提單”傳真件或憑身份證明提取提貨單進而提取貨物。所謂電放提單,是指船公司或其代理人簽發的注有“Surrendered”或“Express Release”字樣的提單副本。
從圖1可以看出,近洋海運當中,電放提單的使用率明顯高于遠洋運輸的,無論是近洋還是遠洋,對電放提單的使用率都是呈上升趨勢的。圖1充分反映了電放提單主要是為了解決貨等單問題的一個事實,其次,電放提單放貨的便利性也使得即便是遠洋運輸,在某種適宜的情況下,也是被廣泛采用的。電放提單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由于快船而產生的貨等船的問題,隨著電放放貨方式的應用,人們看到了其便利的一面,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不同國家航運間,不同運輸主體之間,不同貿易商之間都開始使用該提單,對中國而言,周邊國家或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都是采用電放提單的方式運作,還有就是船公司和貨代之間的貨物,除了極少數國家不愿意出電放外(如南美均不承認電放提單這一說法,尤其是哥倫比亞)[3],均是采用電放形式換取提貨單。僅僅是每個船公司或者船代對“電放”放貨的嚴格程度有所不同。有些船代要求貨代出特點保函前來換單,在海上運輸的單證中,與電放提單相關的最重要的兩種單證就是海運單和電子提單。這三種方式都是因為傳統提單導致的“貨等單”現象而產生的,都存在于現今海運的實務中。和電放提單類似的海運單對無單放貨問題有所緩解,電子提單更是結合了信息科技的成果利用了計算機作為操作媒介,用數據傳送的方式將單證的流轉程序大大簡化,縮短了流轉時間,減少錯誤率并提高了效率。在看到電放提單被廣泛運用的同時,由于各國對電放的理解和操作存在差異,其次加上各國對電放的立法不完善,電放產生的糾紛也在海運提單運用中占有很大比重。

圖1 電放提單的使用率
1.2 電放提單產生的理論要素
提單的功能或者其價值的認定各國之間都有所不同,但是大都認同提單有三個基本功能: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證明;承運人保證憑以交付貨物并可以轉讓的物權憑證;證明承運人已接管貨物且貨已裝船的收據。而提單在國際海運貿易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的則是在于其可背書轉讓的性質,即物權憑證的功能。我國《海商法》中并沒有關于電放提單及海運單的具體定義,第80條規定:承運人簽發提單以外的單證用以證明收到待運貨物的,此項單證即為訂立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承運人接收該單證中所列貨物的初步證據。承運人簽發的此類單證不得轉讓[4]。該法條中可以看出“提單以外的單證”應當包含電放提單,海運單。海運單的一個較完整的定義是:“證明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由承運人接管或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將貨物交給指定的收貨人的一種不可流通的單證”[5]。同時,它還被稱作海上運送單,我國海商法規定,記名提單的主要在為了保護指定收貨人的物權,和指示提單不同的是其不可轉讓性。所以,記名提單依然是物權憑證,收貨人提取貨物時要和指示提單一樣必需出具。有關海運單的定義,主要為兩個方面,第一,對于海運單,大多數國家都只是下了定義,并沒有關于海運單的實質內容規定,僅僅是對其作為貨物收據和運輸合同這兩點進行了強調。和海運單類似,“電放提單”的概念和法律規定就要欠缺很多。首先,在法律定義方面,并沒有確切的“電放”的含義和具體操作,以及相關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等方面的規定。其次,在國內外專著中也沒有一個完整、全面的對“電放”行為及使用的“電放提單” 所進行研究的成果。它僅僅作為海上運輸行業中的一個實踐慣例存在。與電放提單作用相似,被稱為“海運單”(sea waybill)。在無轉賣貨物意圖的貿易運輸中,海運單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海運單在世界多個國家被廣泛采用,美國也采用了類似于海運單的制度,即收貨人可以在承運人用記名或不可轉讓提單交貨時,提供自己是提單上所注明的收貨人即可提貨。1990年6月,國際海事委員會第34屆大會上頒布了《1990年國際海事委員會海運單統一規則》,這對海運單在國際立法上的發展和統一化有著重要意義。羅曦在《無單放貨的責任歸屬及其例外》中認為無單放貨的性質是違約和侵權的竟合,提單持有人承認。依我國司法實踐,賣方雖持有提單,但認同無單放貨行為并確認買方提貨的合法性,則意味著賣方放棄依提單主張貨物所有權的權利,賣方不得據提單主張其權利,從而承運人無單交貨責任消滅。這在英美衡平法上叫做“棄權/禁止翻供”,棄權(waiver)是一方對合約權利明確放棄[6];禁止翻供(Promissory estoppel/equitable estoppel),Lord Denning在其《法律的訓誡》中將其解釋為:“當一人以他的言論或行為已使另一個人相信,按照他的言論或行為辦事是安全的——而且的確是按照他的言論或行為辦了事的時候,就不能允許這個人對他說的話或所做的行為反悔,即使這樣做對他是不公平的也應如此[7]。(電放提單的法律根源)”
1.3 電放提單的法律性質
電放提單因為其特殊的流程,卻有別于正本提單法律特性。提單,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其應當具有三大功能:
(1)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證明;
(2)承運人收貨憑證;
(3)目的港交貨憑證。
電放提單的法律性質是不明確的。在討論電放提單的性質之前,明確電放提單的屬性問題:電放提單是否是提單,就提單的簽發流程以及我們海商法對提單的規定,可以看出,提單應當是有承運人簽發,并且進入流轉環節,船到港后,收貨人憑其提過的單證,而電放提單是在未簽發正本提單或是在簽發正本提單后將其全部收回后操作電放,可見電放提單在稱謂上有提單之意,但是就其本質來說,并非提單。其次電放提單本身不是交付貨物的依據。這一點決定了其不是物權憑證,也就更決定了其不可轉讓。而正是這一功能上與提單造成了重大區別,也就對運輸實踐中產生的各種糾紛處理帶來問題。
綜上所述,電放提單的法律性質可以歸納為兩點:運輸合同的證明,承運人收到貨物的收據。
2.1 電放提單的具體運作流程
電放提單是承運人接受托運人申請后所簽發的已注明電放字樣的提單副本。“電放”在國際海運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非正式提單,國際公約或是各國國內的法律法規,都沒有關于“電放”這一操作方式的定義,中國的海商法也不例外。在國際海運慣例中,“Telex Release”、“Surrendered B/L”、“Express B/ L”等都表示電放,它具備三大功能:運輸合同的證明,承運人收貨憑證,目的港保證交貨。
在各國之間逐漸形成的“電放”操作實踐中,承運人應托運人的電放指示,要求托運人提供電放保函后,向托運人簽發一份“電放提單”或者在收回正本提單后簽發電放提單。托運人所指定的收貨人即可以憑借此電放提單復印件,待貨物達到目的港后,向承運人在目的港的船代表明身份后換取提貨單。(目前行業內的統一做法是:加蓋公章的提單和加蓋公章的電放保函向換單代理換取提貨單,這是行業中形成的操作習慣,在學理上更沒有這方面的硬性規定)。操作過程如下。
(1)申請過程:托運人向貨代申請電放;貨代向實際承運人發出電放指令并向實際承運人提交和托運人的電放保函內容相同的電放保函一份;實際承運人在接受申請及保函后,給該目的港的船公司代理發通知,告知該票貨物電放。
(2)預報過程:貨物裝船后,實際承運人向貨代簽發TelexM B/L;貨代向發貨人簽發Telex B/L。通過傳真,或者email等,裝運港貨代發送Telex M B/L及Telex H B/L給目的港貨代(即發預報);通過傳真、email等,發貨人發送Telex H B/L給收貨人。
(3)換單過程:實際承運人在目的港憑手中持有的Master電放提單向貨代簽發提貨單;收貨人交給目的港貨代蓋有其公章的House 電放提單;目的港貨代將執行電放:收貨人可在船到港后,憑加蓋公章的電放提單去貨代換單,換取的提貨單,之后就是報關提貨。
2.2 電放提單的優缺點
2.2.1 優點
(1)提貨速度快。傳真或者郵件使得電放提單不需要經過單據的郵寄過程,而是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尤其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隨著E-mail的介入,電放提單傳遞單據變得快速便捷并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節省時間。
(2)不具單據流轉風險。電放提單不具備作為物權憑證那種能夠自由轉讓的功能,從這方面來看,避免提單在流轉過程當中遺失,污損的風險,對于收貨人來說,風險比較低,相對比較安全。
(3)簡化交易環節。郵遞方式本身涉及和第三方快遞構成運輸合同關系,增加了交易的復雜性,而通過電子郵件收發電放提單copy件,顯得輕松便捷。
(4)對于承運人來說,嚴格按照行業實踐當中的所形成的操作流程進行運作即可。
2.2.2 缺點
(1)電放提單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具較強的法律保障性。
(2)電放提單不具物權憑證功能,銀行無法無法通過流轉電放單據來控制貨物,也就是說,正本提單行的通的擬制交付行不通,不適用于信用證的規則,對于貿易雙方較陌生時,電放放貨無疑失去交易的安全性。
(3)交付的理解差異,貨物在不同的貿易條款下,針對電放放貨,交付行為的規定各有不同,在FOB條款下,美國規定實際交貨行為為準,而英國采用意思表示為準,我國雖然在海商法當中沒有相關規定,但基于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對交付采用實際交付,但另有規定的除外,筆者認為美國的法律規定在海運當中較為適合。
3.1 常見海運提單的操作流程
正本海運提單是要經由承運人收到貨,簽發給托運人,并由托運人通過快遞運輸的方式將其寄給收貨人,正本海運提單分為指示提單和記名提單,由于正本海運提單具有物權憑證的作用,所以被應用到信用證付款貿易當中,對收發貨人利益提供強力保障;此外,正式由于正本提單的物權憑證的屬性,指示提單還可以通過背書的方式轉讓貨物的所有權;如果在運輸過程中,遇到貨物滅失,可以憑提單上所載有的物權獲得賠償。
電放提單和海運單在操作流程上很是相似,據需要托運人提出申請或者出發指令,承運人簽發電放提單或者海運單(waybill)。在目的港放貨時,都是不需要正本提單提貨,理論上說,電放提單只需提供提單副本加蓋公章,海運單只需證明自己是提單上的收貨人即可,但實踐操作當中,兩者都是要求收貨人提供提單副本和保函(均蓋有中英文對照公章)。
電子提單主要是依靠網絡,通過電子密碼的轉讓來實現貨物的轉讓,密碼轉讓后,舊密碼自動注銷,性質上和正本提單的功能相似,僅僅是形式上的不同。
3.2 國際海運當中常見提單的差異
提單(bill of lading,B/L),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由承運人接管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貨的單證[8]。這是提單最基本的定義,法律性質從定義當中可概括為三點:運輸合同的證明,承運人接管貨物的收據,承運人保證交貨。至于本文所述的不同類型的提單,都是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來的。三者的屬性概括,法律性質比較見表1。

表1 常見提單的比較簡表
3.3 電放提單與海運單的對比
3.3.1 兩者的相同之處
電放提單和海運單都是運輸合同的證明。都明確顯示了有關運輸合同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的內容;電放提單和海運單都是為了提貨的快捷便利而產生或是在收發貨人之間存在良好信譽的情況下,為了簡化寄單這一繁瑣過程,而選擇電放;提單相對不可轉讓(貨代與收貨人之間,可能存在二次換單的情形,此時,蓋有公司公章的電放提單的轉讓相當與提單的轉讓,這種意思上的轉讓與正本提單在法律上的效率及流程是不同的);海運單或是電放提單都是非正式提單,進而不能夠運用到嚴格的信用證流程當中,所以對于收款和收貨的安全上來說存在風險;無論是電放提單還是海運單,在買賣雙方相互間信譽不夠了解的情況下選用,不利于進出口貿易的穩定,銀行無法利用電放提單或者海運單轉讓來控制貨權。海運單是因為被廣泛使用,加上立法的不斷進步,行業使用性較強,對貨物因錯交產生的風險較低。
3.3.2 電放提單和海運單的不同之處
換單所提供的資料來看。電放提單只需提供加蓋公章的電放copy件,海運單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即可(但實踐中,兩個的換單是提供的資料幾乎一樣);在實踐和法律規定上,海運單保障性強于電放提單。因為海運單有相關法律保障,電放提單主要靠國際交易慣例。對于我國的實務來說,電放提單的情況比較多。但是隨著近年來海運單的也被廣泛應用,最主要就是1990年由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巴黎通過的CMI Uniform Rules for Sea Waybills, 1990,(也就是《國際海事委員會海運單統一規則》),但是此規則并不是國際條約。在運輸合同中如果使用海運單,那么也應當被其正本提單,或是物權憑證所包含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國際公約或國內法的約束[9]。這樣海運單就被相關的運輸合同的國際立法規范著,同時,它也受制于國際運輸慣例,所以相對來說在引起糾紛的時候,海運單能參考的法律更多。
3.4 海運提單與空運單的比較
空運單與海運提單是屬于不同運輸方式的貨物運輸單據,但是在海運單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為研究海運提單性質及改進方案提供參考。空運單(Air Waybill):由空運承運人或其代理人簽發的貨運單據。它是承運人收到貨物的收據,也是托運人同承運人之間的運輸契約,但不具有物權憑證的性質,因此空運單也是不可轉讓的,從空運單的定義可以看出,空運單不具物權憑證功能,不可轉讓。其次根據《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和承運人運輸條件的以轉讓的。
空運單本身就是運輸合同,一般來說,各國空運單背面大多借鑒IATA所推薦的標準格式,相對海運提單來說,法律統一性較強。綜上所述,海運提單和空運單的比較見表2。

表2 海運提單和空運單的比較簡表
與正本提單不同,電放提單或是海運單,都是國際海運實踐當中產生的,法律對其的調整程度不同,可能承擔的法律風險大小不同,操作的復雜程度不同:電放提單和海運單都較正本提單簡單便利。
作為承運人,以嚴格按電放流程操作以規避風險(接收電放申請,出電放提單,仔細核對收貨人才放貨);作為買賣雙方,以是否應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電放方式以規避風險,其次是采用貿易條款來降低風險。
總而言之,從電放流程的正確操作以及基于貿易方式的選擇適用上來規避風險,在貨物運輸的安全性,便利性,成本最優這三方面的綜合權衡。首先,對于電放提單應用中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的界定,解決辦法為加快國際公約的完善和國內法律法規的出臺,引入借鑒科學的法律規則,比如,有關交付的規定上,英國法采用意思交付主義,美國法采用實際交付主義,由于海運交付的特殊性,加上意思表達的不確定性,所以美國法關于交付的規定相對較科學。其次,在貨物交付時,設定相關的權限條件,例如,對于電放提單以及海運單,在貨物出運之后,托運人是唯一能夠指示承運人相關事宜而享有對貨物的控制權當中,加入電放的收貨人亦是貨物的控制權人,這樣可以緩解出口商在收取貨款中途更改收貨人的事情發生。同樣減少了買方對預付款的顧慮。最后,在買方付款后船舶抵達目的港前,托運人將其運輸中的貨物控制權轉讓給買方,且此意思表示不得撤銷。或者承運人參與,同意為前項的轉讓權提供擔保,在收貨人不付運費或者其他與承運人利益有關的費用時,承運人對所運輸的貨物可以行使留置權。
[1] 《船務公報》[M].交通運輸出版社,2012.
[2] 上海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 李先利.國際貿易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4] 司玉琢,胡正良.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M].新編海商法學,2006.
[5] 羅曦.無單放貨的責任歸屬及其例外[D]國際法,2005
[6] Lamber,D.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M].New York:McGraw-Hill,2011
[7] 朱攬葉,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法律制度[M].國際經濟法,2005.
[8] 國際海事委員會海運單統一規則[R].1990.
[9] 中國海商法年刊[J].2007.
[10] 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網[EB/OL].http://www. ccmt.org.cn/showws.php?id=4949.
[11] 吳百福,徐小威.進出口貿易實務教程[M].格致出版社,2011.
F252
A
2096-0298(2015)04(c)-092-04
張一禎(1987-),男,上海海事大學博士在讀,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講師;常亞杰(1986-),女,上海商學院,上海海事大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