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保險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分析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市分公司 趙清寶 王曉倩
信息披露是連接公司內部與外部的紐帶,是社會公眾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及相關信息的重要途徑。保險公司所經營的業務是對未來的可能發生的狀況的保障,這就導致了投保人實際承擔的保費是針對自身現在和未來的風險保障,保險公司對投保人的投保對象負有責任,因此,信息的流通是雙方達成交易的保障。本文從保險業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我國保險業的現狀,以及自身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并參考德國保險業和日本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保險公司信息披露情況的實際,對未來我國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優化改善提出建議。
保險公司 信息披露 問題 對策
1.1 保險市場的信息存在不對稱性
具體體現在保監會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管理層與股東大會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三種。信息的不對稱將影響到公眾對公司經營狀況以及企業信譽的判斷,反過來對企業績效造成影響。
1.2 公眾對保險的接受程度
相比于歐美和日本,保險行業在我國起步晚,市場份額小,公眾對保險的認識度不夠,購買保險的意識僅僅停留在“亡羊補牢”的階段。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兼具保障和理財兩種功能,其優點和特色若能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為消費者所熟知,將大大推進保險業的發展。
1.3 保險市場有待規范化
我國保險業處于發展時期,保險公司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擴大,保險產品的種類在不斷增長,但是保險市場的秩序卻不夠穩定,虛假信息和惡意競爭屢禁不止,公眾需要一個途徑,洞悉保險公司的現狀,監管保險市場。
為了更加直觀地認識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本文選取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進行分析。
2.1 案例分析

表1 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4年度資產負債表

貨幣資金 28,712,302 9,827,860 293,534,677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 1,000,000 -應收利息 7,864,249 3,303,954 405,031應收保費 3,066,062 639,501 5,552應收分保賬款 137,890 81,036 3,151

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 11,199 719 -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13,325 - -保戶質押貸款 420,900 - -定期存款 47,028,400 137,365,325 20,000,000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32,702,227 32,930,483 -貸款及應收款項 150,834,862 40,000,000 -存出資本保證金 122,904,000 107,550,400 100,568,000固定資產 10,301,679 10,244,550 11,908,904無形資產 30,610,493 22,689,079 16,003,716其他資產 23,763,124 8,503,631 13,363,885資產總計 558,370,712 374,136,538 455,792,916

表2 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4年度資產負債表(續)

表3 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4年度現金流量表

表4 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4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本公司償付能力指標如下:

指標 2014年12月31日 2013年12月31日實際資本(萬元) 18,999.99 31,287.15最低資本(萬元) 1,272.02 93.68償付能力溢額(萬元) 17,727.96 31,193.47償付能力充足率(%) 1494% 33398%
2.1.1 市場風險
與前一年相比,該公司在2014年年底持有的外匯資產有較大降低,這一情況大大降低了外匯風險的暴露。為了將外匯風險暴露進一步降低,公司將于2015年進行不間斷的結匯行動。根據2015年公司制定的資產配置計劃,預計資產負債匹配差距將會繼續被縮小,資產負債的匹配風險將會持續有所降低。
2.1.2 信用風險
截至2014年底,根據目前的資產組合情況,公司現有2600萬不動產類債權投資計劃、8483萬信托計劃、2167萬企業債和1857萬公司債的投資,該公司投資的多家債權公司國內評級均在AA級之上,具備多層級的風控和保障措施,雖然2014年公司仍需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但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很小,公司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處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2.1.3 流動性風險
公司成立至今未滿三年,主營業務范圍比較小,基于保險償付要求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很小。而公司當前的資產配置有較好的流動性,足以滿足未來幾年內保險到期給付的資金需要。
2.1.4 保險風險
在保險產品當中,以死亡和疾病責任為主的人身險長期險的賠付可能性和金額都是最高的,例如人身意外傷害險。而公司處于發展初期,人身險和長期險責任準備金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僅有4%, 相對較小,因此目前公司并未面臨太大的保險風險。
2.2 分析結果
根據以上信息分析,該保險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包括針對公司自己實力和償債能力進行說明的三大報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將2014年度的風險管理狀況進行了披露。由該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狀況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內容大致分為兩大類,即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
其中,財務信息主要的上報形式包括財務報表、財務報表附注、補充報告、財務狀況說明書以及其他會計信息等。作為披露主體,保險公司重點考慮的財務指標是償付能力,因為事故的發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使得保險公司一直以來承受相應的償付風險,如發生重大事故時,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就可能面臨巨大的挑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立足之本,是其存在的基本要素。同時,償付能力也是社會公眾最關注的信息,這將影響公眾對保險公司的償還能力及信譽的評估。因為保險公司如果不能及時完整地履行償付能力,投保人的利益將無法得到保障,公司自身的企業形象也會受損。
而保險公司的非財務信息一般是與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息息相關的各類信息,既包括公司的企業文化、風險管理狀況,也包括公司結構及性質的變動,這些信息可以彌補財務報告內容上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引導和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加正確理性的選擇。保險公司客戶是普遍民眾、社會團體以及金融業,其經營的產品和服務具有特殊性。所以,其信息披露不能單單注重財務信息,還要對非財務信息進行合理的利用。在某些時候,非財務信息發揮的作用可能比財務信息更為重要。而對于管理層來說,良好的非財務信息可以幫助公司改善自身經營管理狀況,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提升公司在公眾社會的企業形象。
保險業在我國的起步晚,保險業的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內容與保險業發達的國家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將就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與日本和德國進行比較。
3.1 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比較
由復興保德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情況可以得知,我國保險行業的信息披露側重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通過對財務會計報表的分析,不難得出過去一年內公司資本負債和現金流量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持續能力。因為我國保險行業起步晚,仍在發展階段,所以在非財務信息方面我國保險業大多介紹保險產品的銷售情況。
日本作為一個地震多發國家,保險業發展的早,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詳盡程度遠超我國。日本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除了財務報表之外,還包括審計報告中的主要審計意見,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中國,日本保險行業對風險管控情況的信息披露的十分詳盡,還介紹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及其實施情況。除此之外,與前一年披露的信息相比所變化的償付能力及其原因也被詳細的說明。
德國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在內容上跟我國相比,對會計報表的內容和格式有著更加嚴格的規定,對會計報告中的審計有三種不同的要求,而會計信息披露的力度也出于對成本效益的考慮,根據保險公司規模的大小分為四個層次。這種對癥下藥的態度,十分符合德國人一貫嚴謹的風格。將信息精準的分門別類管理,提高了會計信息披露的效率,也提高了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在信息披露的保密性方面,德國做的也十分出色,這樣一來既起到了對企業的監管目的,也保護了企業能在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中不斷競爭發展。
3.2 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的比較
我國僅要求上市保險公司進行會計信息披露,且未形成一個科學的法律體系去對其進行約束和引導。日本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嚴格受制于法律,德國保險業會計信息披露具有全面公開的特點,保險公司無論是否上市,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均依法進行定期會計信息披露。
我國上市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著重于用數據說話,將公司的各項基本信息用直觀的表格體現出來,并與往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很容易看出一年以來公司各項指標的變化,分析未來的趨勢走向,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不足。
4.1 過分注重對歷史信息進行披露
會計信息披露側重于對企業過去發生的事項進行公開,而保險公司恰恰是在為未來的事情進行保障,其經營管理都是建立在對未來風險的精算之上。會計信息僅僅將歷史性的一面體現出來卻沒有讓社會公眾得知預測性和前瞻性的信息,從而導致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下降。
4.2 法律形式上的披露大于經濟形式上的披露
盡管現行的財務報告體制也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還是很大程度上以法律形式為主。
4.3 忽視了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公司往往認為非財務信息相比財務信息微不足道,在信息披露的過程當中將其忽略不計。這種做法極其不科學,非財務信息的范圍十分廣泛,除財務相關的信息之外的任何信息都將在非財務信息中體現,對保險公司來說,非財務信息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對財務信息進行補充說明,增強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一旦這些信息不能及時傳遞給公眾,將會直接影響公眾的判斷。
4.4 會計信息對于文化價值的衡量仍有待改進
保險公司經營的是無形的產品,保險公司的發展動力來源于不斷創新的管理手段、專業文化技術,文化的價值在其總資產價值當中的比重不容忽視。然而文化的抽象性使其難以以財務的眼光被估算。
4.5 未能全面反映保險公司的社會責任
保險公司在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保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損失,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在會計信息的披露過程中,難以將這種人文的信息傳達出去。
4.6 當前的會計信息披露范圍過小
中國有大大小小近150家保險公司,而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僅僅針對上市保險公司,很明顯仍有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處于不被公眾所監控的狀態,當前的會計信息披露的范圍仍有待拓寬。
5.1 改進披露的方式
應該采用總體自愿披露和強制披露相結合,披露信息形式更加多樣化,并且有差別、公開性的披露,除此之外,保監會作為保險行業信息的直接使用者,他們需要的是公開的,隨時容易得到的信息,這就要求除定期報告之外還要臨時報告。
5.2 加強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力度
5.2.1 注重公司企業文化的披露
企業文化包括企業成立的背景,還包括企業總體的戰略目標以及未來發展規劃,有關企業主要管理層的背景資歷介紹,企業經營活動范圍等內容。保險產品屬于無形產品,保險公司的規模、資金并不是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的價值、信息的創新,宣傳的效應反而可能隱藏著更大的潛力,對于利益相關者來說,公司的企業文化可以傳遞出企業的各種重要信息。
5.2.2 加強內部人力資源的披露
現如今,企業規模的大小及其資金的多少已經不再是決定企業強弱的唯一標準,作為知識創新的主體,“人”的競爭力越來越被大家所看好,現行的保險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卻往往將人力資源的情況忽視不去披露,從而低估了公司現有的價值,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至少應該介紹股東會高層重要人員的背景,有利于大眾進一步了解保險公司的綜合實力。
5.2.3 加強保險公司社會責任的披露
保險業的社會性質十分特殊,與公眾的關系也十分緊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對其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社會責任的實行情況應該加大披露力度,定期向公共宣傳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的活動,維護社會生態環境。職工作為與外界溝通的個體,應將自己的職工福利、就業保障等信息適當披露,以便大眾對公司的績效、經濟實力、人文關懷程度有具體了解。
5.2.4 保險公司特有的信息
保險產品的相關信息、保險產品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保險產品有自己的優點、特性。保險公司應該在信息披露時,將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購買的方式,保險期間賠付的情況,賠率是多少,理賠的范圍,保險責任免除的情況等容易在簽署保險合同時被忽視的條款著重進行告知,將會大大減少因為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不必要的糾紛。理賠信息的披露可以幫助保險公司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做好隨時面臨的危險和理賠措施的準備。特別是保險公司發布一項新產品時,更要詳細介紹以上內容以及銷售情況,這些信息往往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5.2.5 加強有關償債能力的說明
保險公司面臨的是長期風險,盡管這個風險是可以預估的,但是因為保險行業的特殊性,要求保險公司應具備經得住考驗的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應該是投保人最為關注的,這可以通過公司理賠訴訟件數以及理賠是否及時、客戶對理賠結果是否滿意來反映。只有了解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投保人才能放心購買保險。他們可以以此為依據來判斷保險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償還理賠款,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否可以及時得到保障。
5.2.6 加強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狀況的說明
包括對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評價,對風險管理體系作出具體的介紹,風險管理戰略及其實施狀況。隨著保險產業的不斷發展,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逐漸擴大,保險行業的迅猛發展將其帶到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所承受的風險也水漲船高。保險公司的盈虧與投保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公司所面臨的風險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但是這方面的披露可能涉及到商業秘密,保險公司可以在確保商業機密安全的范圍之內,自愿部分披露。
5.2.7 未來信息的披露
未來信息包括所在地政府對保險業實施政策的變化,國家國際保險業的形式的變化,未來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機遇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等。
5.3 加強與信息披露相聯系的制度建設
5.3.1 增加保險信用評級制度
會計上有獨立第三方對公司進行審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司內部出現的問題,保險公司可以就自己發布的各種報表作為保險信用評級的資料來源,由獨立的第三方對這些報表進行評定,如果報表的信息失真,將會影響保險信用評級結果。為了保證信息評定的準確性,保險公司在進行會計信息評估的時候,應聯合不同機構,必要時候可以引進外國成熟的機構,并將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最終生成作為公平合理的信息。同時,為了防止保險信用評級機構因個人利益關系產生惡意評價和收受賄賂等不法行為,應該采取措施對他們進行監督和牽制,以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
5.3.2 健全法律法規建設
國家應該健全法律法制建設,依法辦事,違法處罰。應建立嚴格合理的獎懲制度,對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公司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同時,嚴加控制不合理真實披露的行為,如若發現,視情節嚴重性從重處罰,堅決杜絕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1] 陳芳.股權激勵制度下的盈余管理分析[J].中國商界, 2012(01).
[2] 郭志春.芻議保險公司會計信息披露[J].經濟視野,2013 (10).
[3] 汪延法,吳珍勝.保險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特區經濟,2004(08).
[4] 葛艷輝.保險業信息披露制度的前瞻性分析[J].上海金融,2002(02).
[5] 何錚.有關保險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分析[J].管理觀察,2012(26).
[6] 陳婉霞,馮宇.中美保險公司信息披露比較研究[J].中國商界,2012(01).
[7] 賀麗霞.試用現金流量表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2(02).
[8] 馬衛華,張明星.論保險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完善[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
F233
A
2096-0298(2015)04(c)-1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