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波,李澤森
(龍山縣植保植檢站,湖南龍山 416800)
釋放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的效益初探
彭建波,李澤森
(龍山縣植保植檢站,湖南龍山 416800)
2013~2014年,在龍山縣進行了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的田間大區試驗。結果表明,釋放捕食螨后前期螨量呈上升趨勢,6月5日調查時百葉螨量最高,達到434頭,此后螨量緩慢下降,一直處于穩定的低水平;7月15日調查時防效最好,為86.72%,釋放捕食螨120 d后仍保持防效為77.42%。與常規農藥防治相比,捕食螨防治區柑橘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綜合效益顯著。
捕食螨;柑橘;紅蜘蛛;生物防治
紅蜘蛛又稱紅葉螨,屬蜱螨目,葉螨科,分布在我國的各柑橘產區。常以成螨、若螨吸食柑橘葉片、果實及嫩梢的汁液,受害部位密生灰白色小點,通常葉片受害較重,導致發黃、脫落,嚴重影響樹勢、產量及品質[1]。長期以來,果農多采用化學防治來控制紅蜘蛛的為害,但長期使用化學農藥,既增強了害蟲的抗藥性,增加了防治成本,又造成了果實農藥殘留超標和環境污染隱患。濫用化學農藥導致橘園生態失衡,破壞了橘園的生物多樣性,致使害蟲的天敵數量銳減。采用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是一種生物防治手段,是安全、環保、高效的綠色防控措施。通過利用捕食螨取食害螨的特性,將其大量釋放于橘園中,能夠明顯減少害螨數量,降低害螨為害程度,真正達到無公害、低成本、高效益生產的目的[2]。柑橘是龍山縣農業的支柱產業,但武陵山區鮮有關于捕食螨使用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為此,龍山縣植保植檢站于2013~2014年進行了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的田間大區試驗。
1.1 材 料
1.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擇酉水河流域的龍山縣里耶鎮比耳村,該地區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常年有效積溫高,灰黃壤,肥力中等,土質偏酸性。1.1.2 供試材料 供試柑橘品種為紐荷爾臍橙。捕食螨為胡瓜鈍綏螨,由福建艷璇生物防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600只/袋。常規防控區藥劑均為市售。
1.2 方 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防治面積胡瓜鈍綏螨區6.67 hm2,常規區6.67 hm2,對照區3.33 hm2。
1.2.2 試驗方法 常規田間管理,2月5日用20%石硫合劑AS 100倍液全園噴霧清園,撲食螨防治區禁用化學除草劑。捕食螨防治區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和黃色誘蟲板,4月25日使用1.8%阿維菌素EC 500倍液、15%噠螨靈EC 500倍液、24%螺螨酯EC 6 000倍液、80%代森錳鋅WP 500倍液對捕食螨防治區和常規防治區同時施藥,以期在釋放捕食螨前壓低紅蜘蛛基數及控制炭疽病、瘡痂病危害。對照區(CK)自5月5日后不用殺螨劑防治柑橘紅蜘蛛。5月5日捕食螨防治區掛袋,每株l袋捕食螨,置于樹冠內基部的第一分叉上,樹冠大、分枝多的樹可施放2袋(另1袋掛在中上部分枝處)。在捕食螨紙袋上方一側剪約2 cm長細縫,避免陽光直射,讓紙袋特別是袋口與橘樹枝干充分接觸,用塑料薄膜將紙袋套上,防止紙袋被雨水浸濕,保證捕食螨的存活與釋放。常規防治區于5月12日、5月22日用70%甲基硫菌靈WP 500倍液、15%噠螨靈EC 500倍液、1.8%阿維菌素EC 500倍液連續噴施2次;6月8日用24%螺螨酯EC 6 000倍液、200 g/升雙甲脒EC 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 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EC 3 000倍液噴霧;8月20日用12.5%聯苯菊酯EC 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500倍液、5%啶蟲脒EC 3 000倍液噴霧;9月15日用80%代森錳鋅WP 500倍液、20%四螨嗪SC 1 500倍液噴霧;9月30日用80%代森錳鋅WP 500倍液、40%阿維炔螨特EC 1 000倍液噴霧。
1.2.3 田間調查與數據統計 釋放捕食螨之前,進行蟲口基數調查,然后每隔10 d調查一次。按照五點取樣法,每個處理固定5個系統觀察點,每個點選取3株柑橘樹,每株樹上、中、下3個部位各隨機選取10片葉,記錄紅蜘蛛數量。柑橘收獲后采用實測法計算單位面積產量,用隨機抽樣法每個處理抽取3株樹,調查果實商品果率(病果率、單果重),并進行分析。
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T0為未施藥螨量,PT1為施藥后螨量;PT為處理區螨口減退率,CK為對照區螨口減退率。
2.1 防治效果比較
如表1所示,捕食螨防治區、常規防治區、對照區三者比較,柑橘紅蜘蛛的發生量存在明顯的差異。5月15日調查時,各處理螨量差異不大,但隨著時間的延后,各處理螨量變化明顯。捕食螨防治區釋放捕食螨后前期螨量呈上升趨勢,6月5日調查時柑橘紅蜘蛛最多,百葉螨量達到434頭,此后螨量緩慢下降,一直處于穩定的低水平;常規防治區螨量變幅較大,受農藥使用的作用明顯,相對于農藥對害螨的控制作用,釋放捕食螨更加穩定、長久;對照區(CK)螨量變化受溫度影響較大,天氣適宜時螨量迅速上升,達到防治指標,而天氣不適宜時螨量則迅速下降。
如表2所示,6月15日調查時捕食螨對柑橘紅蜘蛛的防效開始顯現,為68.54%;7月15日調查時防效最好,達到86.72%;至9月5日時,防效仍保持在77.42%,表明胡瓜鈍綏螨對柑橘紅蜘蛛的防效高,持久性好。9月15日調查時,對照區銹果率為6.3%,常規防治區銹果率為0.4%,而捕食螨防治區均銹果率為0.14%,比常規防治區下降0.26個百分點,比對照區下降了6.16個百分點,說明捕食螨對柑橘銹壁虱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表1 紅蜘蛛消長情況比較

表2 系統調查結果及防效比較
2.2 經濟效益比較
如表3所示,捕食螨防治區商品果率為84.3%,明顯高于常規防控區的75.5%,產量比常規防控區高2 755 kg/hm2,市場價格比常規防控區高0.4元/kg,產值150 192元kg/hm2,比常規防控區高25 504元kg/hm2,產投比7.75,也明顯高于常規防控區的5.47。

表3 經濟效益比較
捕食螨防治區平均減少用工成本2 250元/hm2,節省出勞力可從事其他工作。
2.3 安全性比較
捕食螨防治和常規農藥防治均對柑橘樹體和果實安全,未發現藥害。應用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銹壁虱,減少了農藥的使用,解決了長期使用化學農藥致紅蜘蛛抗藥性不斷上升的問題,消除了柑橘果實農藥殘留超標的隱患,提高了柑橘的產量和品質,有利于建立優良的果園生態系統,使害蟲的天敵數量回升,減輕了防治工作的難度。
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大區試驗結果表明:與常規農藥防治及對照相比,釋放捕食螨防治效果更好,經濟效益更高,安全性好。捕食螨防治區釋放捕食螨后前期螨量呈上升趨勢,6月5日調查時百葉螨量最高,達到434頭,此后螨量緩慢下降,一直處于穩定的低水平;7月15日調查時防效最好,為86.72%,釋放捕食螨120 d后仍保持防效為77.42%,且柑橘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綜合效益顯著。
釋放捕食螨對柑橘紅蜘蛛、銹壁虱不僅防效好,而且控害持續時間長。每年2月至3月柑橘清園后,于4月至5月釋放1次捕食螨,8月至9月再次釋放,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防效。釋放捕食螨見效相對緩慢,持效期長,對其他農藥的使用要求較高。如遇柑橘螨類大發生年份,建議與其他綠色防控措施,如生物農藥等配套實施,才能更全面有效地控制柑橘螨害[3]。此外,在捕食螨釋放過程中還可以輔以果園生草栽培措施,有利于完善果園生態系統,提供多種害蟲天敵的棲息地。
[1]林少君.綠色環保型柑橘紅蜘蛛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2):191-192.
[2] 韋麗芳,黃宏業,覃康寧,等.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園螨類試驗報告[J].廣西農學報,2015,(5):12-14.
[3]夏敬源.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推廣[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10):5-9.
(責任編輯:石 君)
S436.66
A
1006-060X(2015)04-0030-02
10.16498/j.cnki.hnnykx.2015.04.011
2015-03-05
湖南省財政廳項目資助(湘財農指[2014]27號)
彭建波(1975-),男,湖南龍山縣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