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紅,崔東娟
商丘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商丘 476000
解剖和非解剖型肝切除術用于肝細胞癌治療臨床研究
趙艷紅,崔東娟
商丘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商丘 476000
目的分析解剖型和非解剖型肝切除術對于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效果。方法將該院附屬醫院即將進行肝切除術的肝細胞癌患者150例隨機分為解剖組和非解剖組,解剖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術,非解剖組采用非解剖肝切除術,對比兩組相關指標數據。結果解剖組手術時間為(20.6±1.2)d,非解剖組為(21.6±0.8)d,解剖組與非解剖組術中出血量(mL)、術后并發癥發生人數分別為:(732.8±88.6;8)、(1165.9±92.1;22)。通過對比結果進行分析,手術時間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解剖組要明顯的低于非解剖組;對于患者1年后的復發情況來講,解剖組患者中出現復發的數量要明顯的少于非解剖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該次對于本院附屬醫院肝細胞癌患者進行分析和比較,對于采取肝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術療效較好,術中的安全性較高,預后復發率也較低,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肝細胞癌;肝切除術;出血量;術后復發
目前,臨床上對于患有肝細胞癌的患者,最佳的治療手段是采用肝切除術,同樣也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肝切除術主要分為解剖型和非解剖型。既往對于肝切除術來講,由于器械和技術的原因,多采取非解剖型切除術,但缺點是肝臟的切除范圍小,不能做到根治性的切除[1-2]。而且,由于非解剖型切除術不能做到徹底的根治肝細胞癌,無法徹底的切除腫瘤,容易出現殘留癌,故此在術后容易出現反復,無法做到根治。近些年來,由于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醫療器械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技術上也日趨成熟,解剖型肝切除術越來越成為主要的肝切除手段[3],該文就是針對于這兩種主要的肝切除術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觀察哪種手術方式更安全,效果更好,預后也更佳,現分析在該院進行肝切除術的肝細胞癌患者150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隨機選取的該院附屬醫院的患有肝細胞癌即將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在2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2±1.2)歲。將1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解剖組和非解剖組,每組75例患者。解剖組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2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2±1.8)歲;非解剖組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2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8±0.9)歲。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解剖性肝切除術 患者采取平臥位,手術的切口采取右側肋緣下斜切口,在進腹后采取術中B超定位,確定模擬切除的肝實質的范圍。解剖、斷離肝臟的肝動脈、門靜脈。肝實質的切斷采用鉗夾法。常規在切肝時斷離肝管,不要在肝門處游離。對于肝斷面采取不縫合處理。手術結束后采取肝斷面放置腹腔引流管[4]。
1.2.2 非解剖性肝切除術 根據預切除肝臟的部位和大小,相應的肝血管阻斷方法,本組所有的患者均采取肝血流阻斷法。在距離腫瘤的邊界1~2 cm電刀電凝標記出預切除線。鉗夾法離斷肝實質切除腫瘤。對于有門靜脈癌栓的患者,可采取在肝斷面從門靜脈內取出癌栓,放血50mL、清理干凈剩余的癌栓后再對斷面進行縫合。同解剖組的患者相同,對于肝斷面采取放置腹腔引流管。
1.2.3 患者術后的處理 患者術后要進行常規的體征監測,低流量的吸氧,并對患者進行保肝、制酸抗生素預防感染以及對患者的胃腸外營養支持等治療手段。囑咐患者在術后2~3 d后下地活動,患者的腹腔引流管在術后3~5 d若無明顯的引流液就拔除引流管。在患者的胃腸蠕動恢復后開始進食流食,而后逐漸的過度到普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復發率共4項指標。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2.1 術中指標的比較結果
手術時間: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量的比較結果顯示,解剖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要明顯低于非解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解剖組為8(10.67%),明顯低于非解剖組 22(2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指標的比較結果(x±s)
2.2 兩組患者的預后復發結果比較
對于兩組患者在1年后復發情況的結果比較,解剖組的患者中出現復發的數量為9例,要明顯的少于非解剖組患者的3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預后復發情況的比較結果
目前臨床上對于早期肝細胞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手術切除中包括解剖型手術切除和非解剖型手術切除兩種。其中解剖型肝切除術根據肝臟的切除范圍分為單肝斷切除術和多肝斷切除術兩種[5-6]。而對于非解剖切除術,其切除的原則是完整的切除腫瘤,而不考慮肝臟內部的解剖。正常的肝臟儲備功能很強,并且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可以耐受70%肝臟組織的切除。
采取手術切除肝臟若過多的切除伴有硬化的肝臟,可能會出現肝功能的失代償。該研究就是針對于兩種手術切割手段將患者分為解剖組和非解剖組,數據的結果顯示,解剖組患者與非解剖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結果比較,無明顯的差異,而術中出血量的比較結果顯示,解剖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要明顯的少于非解剖組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數和隨訪1年后出現復發的患者數進行比較,解剖組均少于非解剖組。這與池閩輝等[7]人的研究報道結果一致。
對于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的比較,肝細胞癌的供血主要來源于肝動脈和門靜脈,腫瘤的中心部位主要由肝動脈進行供應,而周邊主要由門靜脈進行供應。對于解剖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較小,說明解剖組患者的術中創傷和對肝動脈和門靜脈的損傷相比較非解剖組患者較小。對于該研究結果中的患者復發率的研究,由于肝細胞癌早起主要以轉移灶多余腫瘤主體處于同一肝段,而對于解剖組患者來講,采用解剖型肝切除術主要就是以肝段為主,能夠切除不能發現的同肝段的轉移灶。劉艷翠等人[8]曾做出報道,解剖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解剖組明顯的小于非解剖組的患者,手術時間和預后的復發率也有較為明顯的差異[3]。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對于肝細胞癌,采取解剖型手術切除術相比較非解剖組的患者,其術后的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中的出血量等指標均占優勢,建議臨床上進行廣泛的使用。
[1]陳煥偉,廖珊,王峰杰,等.解剖型肝切除治療肝細胞癌的長期結果和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8(2):110-114.
[2]杜全順.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85-186.
[3]李琦.解剖型肝切除和非解剖型肝切除術治療肝細胞癌療效比較[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7):834-836.
[4]池閩輝,曾永毅,劉景豐.解剖性與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療肝細胞癌的療效比較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2,46(5):327-329.
[5]孔杰.亞臨床破裂型肝細胞癌患者擇期肝切除術的預后[D].青島:青島大學,2014.
[6]方鶴.肝癌解剖性切除術與非解剖性切除術的風險與療效評價[D].長春:吉林大學,2014.
[7]池閩輝,曾永毅,劉景豐.解剖性與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療肝細胞癌的療效比較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2,46(5):327-328.
[8]劉艷翠,郭尚福,安寧,等.解剖式肝切除術治療原發性肝細胞癌的分析[J].醫學綜述,2013,19(9):199.
A Clinical Study of Anatom ical and Non-anatom ical Liver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ZHAO Yan-hong,CUIDong-juan
Shangqiu Academy Medial College,Shangqiu,Henan Province,476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anatomical and non-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150 patients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would receive liver resection in our affiliated hospital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dissection group and non-dissection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dissec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while those in the non-dissection group with non-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Relevant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perative time of dissection group and of the non-dissection group were (20.6±1.2)d and(21.6±0.8)d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dissection group and of the non-dissection group were (732.8±88.6)and (1165.9±92.1)respectively,while th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were 8 and 22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within one year,the numberwas obviously less in the dissection group than in the non-dissec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linical result of anatom ical liver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of patients is better,which is of high safety,low recurrence rate and strong feasibility.
HCC;Liver resection;Bleeding;Recurrence
R59
A
1674-0742(2015)07(b)-0051-02
2014-04-11)
趙艷紅(1983.3-),女,回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