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高霞
1.新疆烏魯木齊市紅十字急救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91;2.新疆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普外二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49
除顫在院前急救心肺復蘇中的應用和護理措施
周新1,高霞2
1.新疆烏魯木齊市紅十字急救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91;2.新疆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普外二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49
目的探討總結除顫在院前急救心肺復蘇中的應用和護理措施,促進急救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方法回顧分析該中心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間搶救的心搏驟停患者300例,根據急救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采用AED除顫器配合心肺復蘇搶救措施進行急救,對照組采用常規心肺復蘇措施進行急救,對比兩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率以及急救存活率。結果觀察組現場心肺復蘇33例(22.0%),對照組現場心肺復蘇15例(1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71,P=0.0206);觀察組患者出院存活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575,P=0.0031)。結論在院前急救中進行早期除顫處理可有效提升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及時配合急救醫生做好除顫措施的配合工作,以提高急救成功率,促進患者生存。
自動體外除顫器;院前急救;護理措施;心肺復蘇
心臟驟停則屬于院前急救過程中患者極易發生的嚴重心臟障礙,為提升對于心臟驟停患者對于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可給予一定的心臟除顫,通過一定程度的能量脈沖經胸壁刺激患者心房,并對心肌纖維消除折返通道,進行同步除極,有效抑制心肌的纖維性顫動,通過高節律的竇房結起搏點來主導心臟節律,確保心臟射血量良好,使患者心率恢復正常[1]。早期的除顫在急救心肺復蘇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治療意義。但是醫院急救室大型除顫設備無法應對院前急救的具體使用要求,隨著除顫技術的不斷發展,在80年代后期開始逐漸出現便攜式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為急救除顫提供了良好的設備保障,受到廣泛關注。該研究在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通過回顧分析該中心采用AED除顫器對院前心搏驟停患者300例臨床資料,總結除顫急救措施方法與護理措施,提升心肺復蘇成功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中心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心搏驟停患者300例,男性142例,女性158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61.7±2.1)歲,急救環境多發生在家中、馬路以及商場,300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76例,肺心病44例,心律失常20例,有機磷農藥中毒12例,觸電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2例,溺水10例,心肌疾病30例。按照現場搶救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組組,觀察組150例,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62.7± 2.7)歲,采用AED除顫器配合心肺復蘇搶救措施進行急救,對照組150例,男性72例,女性78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62.1±3.4)歲,采用常規心肺復蘇措施進行急救。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急救人員接診后,到達救援現場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氣道開放、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道、電除顫等一系列搶救措施。救援現場心臟驟停判斷標準:患者突然出現意識模糊或昏迷,大動脈搏動消失,心音衰減或停止;無呼吸頻率,胸部起伏癥狀消失;檢測眼部瞳孔放大,光反射散亂;口唇與皮膚黏膜發紺或呈灰暗色;心電圖表明心室停止活動,電機械分離。
對照組:心臟驟停急救措施:做好各項急救物質準備,例如急救藥物、心臟除顫儀器、呼吸機,吸痰輔助設備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吸氧并配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觀察患者意識情況,及時采用自動體外除顫器,給予心臟除顫,迅速完成止血、補液、注射腎上腺激素等各項急救措施,必要時建立人工呼吸支持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急救措施的基礎上配合使用AED除顫器,在患者身體各部位快速涂抹專業導電糊,將電極板準確安放于各處,電極板緊貼傷者皮膚,調整放電量(150~200 J),操作時注意避免與患者接觸,防止誤傷觸電。
1.3 急救護理方法
1.3.1 心肺復蘇護理 由于患者發生心臟驟停后易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導致腦組織出現缺血性損傷或腦水腫等嚴重并發癥。對此在心肺復蘇過程中以及完成心臟急救措施后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腦水腫情況,根據患者病情適當給予皮質激素或脫水劑予以治療。加強院前急救中心臟狀態的監測,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適當進行人工吸氧護理。
1.3.2 心理護理 若患者在心肺復蘇后可及時與其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特征,根據患者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心理情緒,同時與患者家屬溝通,讓患者家屬了解該癥狀的嚴重情況以及除顫急救的治療目的,讓家屬積極配合急救工作的進行。
1.4 觀察指標
急救心肺復蘇成功指征:觸摸患者大動脈有搏動感;胸腹起伏有呼吸感;散大的瞳孔慢慢縮小,眼角膜逐漸濕潤;血壓可檢測,心電圖顯示恢復竇性;嘴唇皮膚轉為紅潤。在心肺復蘇急救期間不可輕易停止,當患者無心搏、無自主呼吸并在常溫狀態下心肺復蘇30 min以上無變化者可考慮終止復蘇。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率以及急救存活率。
1.5 統計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搏驟停至開始復蘇時間與復蘇成功對比情況
觀察組現場心肺復蘇33例(22.0%),對照組現場心肺復蘇15例(1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χ2=5.3571,P=0.0206)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在心搏驟停6 min以內成功復蘇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799,P=0.0433),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搏驟停至開始復蘇時間與復蘇成功對比情況[n(%)]
2.2 兩組心肺復蘇成功患者出院存活率對比結果
觀察組33例患者中康復出院7例(廣泛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痊愈出院,另有3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伴有嚴重神經系統損傷情況下出院;余下26例患者由于出血多器官衰竭、腦死亡等情況家屬放棄治療死亡。對照組15例患者中14例出現多器官衰竭傷亡,1例痊愈出院。兩組患者出院存活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575,P=0.0031),見表2。
表2 兩組心肺復蘇成功患者出院存活率對比情況[n(%)]
在國內外較多文獻報道中研究認為心跳驟停的主要因素為室顫,而電子脈沖能力除顫則屬于臨床急救中最有效的治療措施[3-5]。早在上世紀美國Claude Beek等通過采用電擊除顫方式為室顫患者成功除顫,表明該方式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除顫設備的深入研究改進,在80年代初期便攜式電擊除顫儀器開始逐漸應用于臨床急救中,受到急救醫務人員良好的評價,尤其在救援初期除顫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提升了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拯救了廣大患者的生命。
在院前急救過程中,到達救援現場時急救人員需及時攜帶除顫設備,給予CPR急救處理,并行心肺復蘇,若患者出現室顫癥狀需立即進行除顫救治,盡量在接診5min內完成除顫急救。有相關研究統計,有超過50%以上的心臟驟停因素為心室顫動[4],有效治療為電除顫,但是電除顫的成功率會隨著時間的延遲而逐步降低,因此在救援現場的目擊者盡量給予患者早期心肺復蘇處理,以提升患者存活率。該組病例中部分患者在院前急救過程中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經迅速給予除顫處理后成功復蘇33例患者,在回院救治后7例患者存活出院,與對照組相比無論是現場復蘇成功率還是治療存活率均有顯著優勢,(χ2=8.7575,P=0.00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研究發現,越是及早給予除顫急救成功復蘇,其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存活率也越大。丁亞琴等[6]相關研究認為,心肺復蘇的成功率與時間的長短緊密相關,其中到達救援現場開始急救的時間以及患者發生室顫到應用AED除顫的時間均會影響復蘇成功率,每延遲1min其復蘇成功率則會降低7%~10%。因此,院前急救過程中及時采取除顫方式進行心肺復蘇,可為心肺復蘇提高成功率。該組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相似。
如何迅速急救患者則是急救醫務人員所面對的主要問題。筆者通過自身工作經驗總結以下幾點在急救過程中的護理體會:①胸外心臟按壓,在心臟驟停患者的急救處理中救援人員第一時間給予胸外心臟按壓可極高地提升患者生存率。可有效的增加了患者的血流量,提升心肺復蘇的成功率。②除顫,在研究中發現,當患者出現心臟驟停或室顫后2min內給予除顫救治,有極高的成功率。急救護理人員在除顫操作中應積極配合醫生,密切觀察患者情況,適當調整能量轉換,可同時與胸外按壓配合進行。③氣管插管護理,氣管插管屬于急救中幫助患者通氣的有效手段之一,該方式可最大程度保證氧氣的吸入量。另外在院前急救中也要避免過于執著于辨聽心音,以及等待心電設備對患者的檢查,因為上述處理措施均會浪費較多的搶救時間。若在急救中患者突發意識喪失、呼吸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即可立即采取心肺復蘇處理。
綜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進行早期除顫處理可有效提升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同時急救人員需熟練掌握心肺復蘇的急救相關知識以及操作技能,及時配合急救醫生做好除顫措施的工作,通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一個準確的預防性準備,以提高急救成功率,促進患者生存。
[1]李素青.喉罩在院前急救心肺復蘇中的應用體會[J].醫學信息,2014 (13):508.
[2]于虎,沈開金,敖其,等.我國心肺復蘇研究新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4(3):235-237.
[3]孫斐予.心肺復蘇中電除顫后心電觀察時間窗的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z1):70-71.
[4]莫佩妙.護理人員在院前急救心肺復蘇中的作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3):356-357.
[5]馬忠蘭,蘭嵐.除顫術在院前急救的運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3,11(2):104-105.
[6]丁亞琴.車載除顫儀在高速公路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及護理[C]//第九屆全軍急診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316-317.
[7]趙力.ZOLL除顫儀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45): 56-57.
Defibrillation Applied to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re-hospital Ca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 easures
ZHOU Xin1,GAO Xia2
1.Xinjiang Urumqi Red Cross Emergency Center,Urumqi,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830091 China;2.Seco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njiang Urumqi Friendship Hospital,Urumqi,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830049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summarize defibrillation app lied to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re-hospital ca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measures so as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M 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was conducted on the 300 caseswith sudden arrest of heartbeat rescued in Xinjiang UrumqiRed Cross E-mergency Center from November 2011 to November 2014.The patients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cue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cued by AED defibrillator combined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cued by the 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uscitation and survival rate of resc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33 cases(22.0%)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5 cases(10.0%)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 5.3571,P=0.0206).The survival rate after dischar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χ2=8.7575,P=0.0031).ConclusionEarly defibrilla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cooperation of defibrillation treatment should be timely done well.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Pre-hospital care;Nursingmeasures;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47
A
1674-0742(2015)07(b)-0164-03
2015-04-12)
周新(1974.12-),女,蒙古族,黑龍江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