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內蒙古二連浩特市氣象局
二連浩特市地勢平坦, 由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平均海拔為932.2 米。 二連浩特市地表無河流,地下有古河道穿境而過。 受蒙古高氣壓影響,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氣候。 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暫炎熱,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 年均氣溫4.6℃左右,年均降水量134.9 毫米,無霜期90 天~120 天,采暖期210 天。 而春秋季節的風尤其對二連浩特市的影響特別的大。 風災照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破壞生態環境并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不便。嚴重影響到農牧業的生產、社會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數據選取二連浩特地區1961~2010 年的大風數據資料。二連浩特市氣象站氣象數據來自中國地面氣候標準值年值數據集。數據集年份為1961~2010 年,風速單位為米/秒,風向采用十六方位進行統計。

1961 年1 月1 日~2010 年12 月31 日二連風玫瑰圖
平均風是指觀測時段內風的平均值,其通過對風樣本進行算術平均獲得。 因此,平均風表征觀測時段內風的矢量合成平均值。利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1957~2010 年的平均風速資料, 統計分析后可以發現:二連浩特市的平均風速為3.98 米/秒;平均風速最小的年份是2003、2004、2007 年, 最小年平均風速為3.2 米/秒;平均風速最大的年份是1979 年,最大年平均風速為4.8 米/秒。 近50 年來,二連浩特市的平均風速呈現逐漸減小的變化趨勢。
年最大風速和風向的變化特征
最大風速通常指給定時段內的10 分鐘平均風速的最大值。最大風速是衡量一個地區氣候要素的重要指標。由于1971 年以前數據缺少,該文利用二連浩特市1971~2010 年的最大風速數據進行分析。 結果表明,二連浩特市近40 年的最大風速平均值為21.3 米/秒; 平均風速最小的年份是2005、2008 和2009 年,其最大風速不超過14 米/秒; 風速最大的年份是1978 年, 最大年平均風速為27.7 米/秒。 從1971~2010 年二連浩特市最大風速的變化趨勢來看, 其與平均風速的變化并不一致,其呈現前90 年前平穩少變,后90 年后明顯減小的變化趨勢。 1971~1990 年,當地風速變化平穩少變,其中1978 年左右風速最大,超過27 米/秒; 1990 年以后, 最大風速的數值逐漸減少; 2005~2008 年,最大風速的數值最小,風速值不超過14 米/秒;
對二連浩特市1961~2010 年的最大風速的風向進行統計分析,給出上圖的風向玫瑰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 最大風速的風向最多的是SW、W、WNW 其次是,ENE、E、 NW 、WSW,NNE 出現次數最少,其次是其他方向的風向。

二連浩特市最大風速出現月份的次數和百分比
通過統計分析二連浩特市最大風速出現月份的次數和百分比,可以發現:二連浩特市的4 月出現大風的概率為30.0% 出現12 次,為40 年最多月。5 月出現大風的概率為25.0% , 其次是3 月、2 月和10月,9 月未出現大風。按季節分,則是春季3~5 月出現次數26 次, 占比為65.0%。 夏季出現5 次, 占比為12.5%。秋季出現4 次,占比為10.0%,冬季出現5 次,占比為12.5%。 因此,二連浩特市的最大風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冬季, 2 個季節出現大風的總概率為78.0%。
1.風速變化特征是春季平均風速大,夏秋季平均風速小。
2.受高空西風氣流及地形和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影響,二連浩特市地區盛行風向是西南風。
3.90 年代以前最大風速與平均風速平穩少變,90年代以后最大風速與平均風速明顯減小。
4.春冬季節出現大風的頻率大于夏秋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