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珍薇 黃曼殊
(溫州城市大學 浙江 溫州 325000)
開展社區教育,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社區教育資金投入穩步增長,如何完善社區教育資金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社區教育辦學效益,是社區教育預算工作急需研究和解決的課題。W 市非常重視發展社區教育,在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上均有保障。
《W 市社區教育工作實施意見》規定,“社區教育經費至少應按照每年不低于人均1 元人民幣的標準劃撥,經費列入縣(市、區)政府經常性財政開支”。W 市《關于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強市建設的決定》中規定:“積極發展社區教育。社區教育經費要實行財政單列。”這兩個文件的出臺對發展社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經費保障。
據W市社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調研統計,近年來W市社區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2013 年W市各縣(市、區)社區教育經費人均投入已超過1 元,見表1。

表1 2011-2013 年W 市及各縣社區教育經費保障一覽表
2011-2012 年W 市市本級社區教育經費投入量相同,2013 年經費投入量明顯增多,大部分縣、區也在2013年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投入,說明近年對社區教育逐步重視,并在經費投入上有保障。除個別區域未達標外,其余縣區均達到了社區經費每年不低于人均1 元人民幣的標準。目前社區教育工作經費主要用于社區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宣傳發動、日常管理、隊伍培訓、內涵建設和理論研究等方面。隨著社區教育經費投入的穩步增長,加強社區教育資金預算績效管理顯得尤其必要。
一些社區學院和學校的預算編制主要還是由財務人員和社區教育部門個別有關人員參與。沒有遵循“誰用錢,誰負責”的原則。資金使用部門參與不夠,而財務人員對項目實施情況又不熟悉,所以不能制定有效的切合實際的績效目標。一些社區教育干部對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為了接受財政的檢查,沒有把預算工作同社區教育的長遠發展和戰略實施計劃聯系在一起。社區教育資金的預算安排更多的是考慮“有多少錢干多少事”,能從戰略的角度來考慮的很少,即“項目的戰略是什么,為了這個戰略目標,需要爭取哪些資金”。
項目預算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設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目前社區教育項目資金預算考核方法過于簡單,年終考核一般由財務部門根據預算的執行數與定額數對比,將是否超預算作為評判標準。一些社區學校的預算指標設置不合理,不能做到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領先指標與滯后指標的平衡,短期指標與長期指標的平衡以及內部指標與外部指標的平衡。
W 市社區教育專項經費連續幾年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撥款水平。W 市社區教育資金預算編制方法從財政對單位的情況來看,可認為是固定預算法的模式。該種模式適用于業務量水平較為穩定的情況,不適用于業務量發展處于擴張期的項目。固定預算模式的撥款機制限制了社區教育蓬勃發展對項目經費的資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區教育的發展戰略的實施。
當前社區教育系統建設工作正處在有力的推進進程中,但是市社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所轄縣(市)區社區學院和學校的社區教育資金的使用還缺乏指導和溝通,對資金情況了解不夠。社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的考核辦法中更多的是業務層面的考核,對所屬縣市區的考核體系中雖然設置了經費保障的項目,但是對于資金預算、落實未能做到深入的檢查。目前未能做到所屬縣市區各社區學院、學校資金預算安排的相互通報和預算執行信息的檢查和反饋,不利于社區教育系統的整體發展。
在結合社區教育中長期目標預算管理體制中,首先規劃應從戰略上將社區教育的經費預算目標與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盡管財政預算的重點是下一財政年度,但建議在今后的現實里,預算執行情況平穩的社區教育專項資金預算在編制時應考慮未來3-5 年的社區教育發展目標,甚至更長的規劃。轉變預算績效管理“被動要求”的思想,積極主動的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并且在預算編制時考慮項目的長期戰略和近期目標,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當前社區教育資金預算編制方法以固定預算法為主,但編制同項目實施戰略相結合的社區教育資金預算既要考慮未來3-5 年的社區教育發展目標又要考慮影響項目支出的各種因素,因此固定預算法不能滿足當前預算編制的需要。零基預算有利于控制項目內的各種隨意性開支,對項目的預算膨脹趨勢可以起到制約作用;有利于高層管理者將精力集中到戰略性的重大項目上來,并有利于將當前的目標與長遠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根據社區教育經費發展戰略的目標,引入以成本效益分析為基礎的“績效預算”和“零基預算”相結合的預算編制方法,完善預算編制方法。此種方法體系側重于績效目標的量化,對項目活動實行績效評估,并將績效評價與項目預算緊密結合,使預算由投入式預算轉變為重視產出的預算。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社區教育經費預算結構的優化,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強化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
社區教育經費的績效評價應側重于社會效益,從績效評價的對象來分層次評價,可以從區域綜合績效評價、經費使用單位績效評價和專項項目績效評價三個不同層次的主體進行。區域綜合績效評價指的是對某個地區,如市、縣、街道區域內的綜合預算使用效果的績效評價;經費使用單位績效評價是針對某個社區教育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如社區學校等;專項項目績效評價是對于某項具體的專項預算項目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進行評價,如社區教育隊伍培訓、內涵建設和理論研究等專項預算項目的績效評價。
在設計社區教育專項經費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時,從專項項目的績效目標、管理執行目標、產出效益等方面進行評價,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績效目標方面側重評價該項目設有明確的績效目標,績效目標符合社區教育發展戰略及規劃;目標提出前期準備工作充分;預算申報與審批符合相關程序及規定。
第二,管理執行指標側重評價主體單位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及項目管理制度;項目資金到位情況;評價主體按規定用途和標準使用資金,預算執行期間有無轉移收入、虛列支出、超標使用問題。
第三,產出效益指標側重評價項目完成預期效益。評價主要考慮的是社會效益,項目的社會效益指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核:①社區項目完成預期目標水平。②社會滿意度:社區成員對社區教育服務的滿意度。③社區成員綜合素質的提升:社區成員的知識技能明顯提高,終身學習觀念有所增強,社區成員積極參加社會公益等精神文化活動。④社區成員生活質量提高:社區和諧穩定,各類案件發生率下降,社區成員精神生活和環境生活有所改善。
社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揮預算績效管理的牽頭作用,積極搭建一個交流平臺,使全市社區教育相關單位和部門的資金預算安排和落實情況能夠得到更多的溝通與交流。并且能夠對所轄縣市區的資金預算安排提供建議,以更好地發揮系統建設的協同效應。
當前社區教育經費投入雖然穩步增長,但相對于像W 市這樣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社區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來說還是略顯不足的。通過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可以更好地發揮社區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益,提高社區教育經費的配置效率。
[1]許江波,李春龍.高校績效預算:三維度模式及推行策略[J].財政研究,2011,(10).
[2] 張曉嵐,吳勛.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研究:動因、現狀與展望[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