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隆



臺中的沙鹿地區距離臺中市區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如果說臺中市區是臺灣僅次于臺北的大都市,那么海線地區就是都市旁邊最樸實的農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人和雞鴨共用一條馬路,這里的人們有的甚至還保持著用柴火生飯起灶的習慣。然而就在這真正的鄉村里,經營著一間小小的童書店,因為不開在城市里,反而有一種回歸到鄉村的純情與樸實。
童書坊的女主人蔣婷韻是典型的臺灣女生,笑容甜美,聲音里帶著三分臺灣女生獨有的“嗲”味,與小朋友們交流起來顯得親和力十足。就是因為這樣的外形與氣質,她的童書店特別受到周邊孩子與大人們的歡迎。三年前蔣婷韻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原本想要繼續念研究生,卻在電視上無意得知臺灣當地部門設立的“圓夢計劃”,即為鼓勵年輕人創業提供創業資金,又因為父親長年從事教育行業,她便因此立下開設書店的打算。當時選擇將書店開在沙鹿,是因為蔣婷韻在這里度過了四年大學的時光,在這四年時間中,她也在這里感受到的了所謂的“城鄉落差”。在農村中,依然有不少弱勢家庭的孩童在課余時間沒有閱讀空間,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在補習班學習,可以在童書店里看書,而農村的孩子有的甚至只能通過拾荒來貼補家用。童書店開張以后,她在當地舉辦了不少募書、送書的活動,能實質上幫助推廣孩童教育。此外,她還常常在書店內開設各種課程與才藝班,讓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夠平等地享受到受教育的機會。
雖然是一家開在鄉村里的童書店,蔣婷韻卻在努力地為當地的孩子們創造著與城市孩子相同的待遇。考慮到當地的消費情況,她沒有選擇售賣那些昂貴的名牌童書,而是自己樹立了一套好童書的標準,并將童書依據教育的方式進行挑選。她堅持這樣的挑選原則,是因為太小的幼兒對書本還沒有具體概念,父母又舍不得讓孩子蹂躪昂貴的圖書,最終這些書并沒有發揮效益,而往往被深鎖在書柜里。甚至父母會產生如“我的孩子不喜歡念書”這類的錯誤想法。反而挑選價格合適,內容較為優良的童書,對小朋友和父母來說更為合適。
書店的面積雖然不大,卻同樣在細節處體現了作為一家童書店的考量:因為小朋友們活潑好動的特點,書店不設置椅子,桌子也根據小朋友的身高量身定制,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進門之后,拖了鞋子,可以坐在軟綿綿的靠墊上,而這也拉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此外,書店里堆滿了小朋友的公仔與玩偶,這無形中也拉近了孩子與書店間的距離——讀書和玩玩具一樣,是一件快樂的事。書店不販賣二手書,所有的新書也都可以被拿來翻閱,問及這樣是否會因為小朋友不慎弄損書籍而導致賣不出去,蔣婷韻想了一個辦法,她設立了一柜專門讓小朋友們取閱的書籍,“因為書對小朋友來說就像玩具一樣,你只要讓他們拿在手上就好了。”她笑著說。
書店開張一年多以來,經營情況也不斷改善,甚至有許多外縣市的父母專程開車帶著小孩來買書,一買就是一整箱。“臺灣的父母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因為臺灣人現在的生育觀念,一定要有好的條件才會考慮生小孩,而生了小孩一定就會給他們最好的教育。”蔣婷韻說。原本擔心童書店開了之后會變成小孩子玩耍的樂園,卻沒想到來的小朋友都十分遵守書店的規矩,也讓蔣婷韻更有信心把書店開下去。
現在蔣婷韻自己搬來沙鹿住下,平時和鄰居的小孩打成一片,幫忙照看小朋友,帶他們一起看書、遛狗、在鄉村的田野里散步。發自內心地喜歡小朋友,立志讓美好的閱讀種子灑在童心里發芽,或許就是現在的蔣婷韻生活中最快樂的一件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