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威(《聯合文學》總編輯)+黃達隆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文學的人,當你來到臺北,你會發現臺北能夠為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選擇。臺北匯集了異常豐富的文學資源:這里擁有最多的出版社、最多的書店、最豐富的展覽。在臺灣,你想成為一名作家,不管你是來自高雄,或是來自臺南,你最后一定會到臺北來。
但是對我來說,臺北或許并不是一個適合創作的城市。在臺灣,有很多地方都比臺北適合創作,如果你寫鄉村題材,你可能會到美濃去。但是臺北卻同樣給予寫作者許多的養分,如果你想在這里感受臺北的文學氣息,有幾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例如永康街,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建筑中,藏著許多人文氣息的咖啡館,可能你走進某一家咖啡館,就會與你喜歡的作家不期而遇。例如有名的SYROS咖啡館,作家朱天心和她的丈夫唐諾就時常在那里寫作;你走在馬路上,可能就會碰到出來閑逛的舒國治和張大春。還有許多二手書店,例如舊香居。舊香居是一家很專業的二手書店,有許多冷門的書在那里都可以找得到。
另外一處不得不去的地方是紀州庵。紀州庵位于臺北同安街107號,建于1917年的紀州庵原本是日本平松家族經營的料理店一分店。在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曾經有許多分店。如今為碩果僅存的一家。曾經日本詩人北原白秋訪臺時,曾在紀州庵接受臺北的鄉土歌謠研究會“若草會”招待晚餐。這一帶過去是余光中、王文興等著名作家的住所,所以現在走到這里來,也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學氣息。后來,有許多出版社在此聚集,讓這里的文學氣質日漸濃厚。現在的“紀州庵文學森林”便開設于此,常常有各種文藝沙龍在這里舉行。
還有一個好去處是公館,公館位于臺灣的中正區,是臺灣十分繁華的商圈。但公館又因為毗鄰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在這樣的文教區內,有著濃濃的文學氣息。臺大的正對面就是誠品臺大店,有許多學生都會在那里看書。而這種文教區的氣氛讓很多作家同樣喜歡在周邊一帶活動,逛逛二手書店,或是在咖啡館寫作。臺北的作家們也習慣在咖啡館聊天和聚會。在青田街一帶有許多臺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留下來的老房子,保存得相當不錯,梁實秋先生的故居也在那附近。這里的氛圍與東區、西門町一帶的熱鬧與繁華不一樣,你可以隨意地拐進一條小巷,慢慢地散步,享受片刻的寧靜。
在我看來,臺北就像是一個很大的文學櫥窗,他不僅滋養了許許多多的文創形態,也提供了各個方面的東西可以擺在櫥窗里供大家欣賞與閱讀。臺北有著巨大的包容性,不管是“國語文學”、閩南語文學,即便你寫客家話的文學,都能找到讀者與受眾。而對于讀者來說,在這各式各樣的題材里,你總能找到喜歡的那一款。因為臺北在媒體出版方面沒有審查制度,所以也鼓舞了作家和出版社,所以在這座城市里,寫作者的密度更高、包容性也更強。
隨著現在網絡時代的普及,與大多數城市一樣,臺北也會受到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臺北人不閱讀。雖然文學方面的閱讀減少了,臺灣人依然保有喜歡閱讀的習慣,年輕人也是各種各樣文學沙龍的主角。臺灣有很多學校都會舉辦文學獎,即便是南部的一些學校,都會邀請大城市來的評審團,讓年輕學生有很多機會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這樣的氛圍也鼓舞著年輕一代的寫作者對文學產生興趣。
臺北對于我來說雖然不是一座適合寫作的城市,但是它卻讓我在這里能夠愉快地生活下去。在臺北生活時常讓我覺得安心,當我走在臺北的馬路上時,可能我隨時都會遇到我熟悉的人。這座城市的親近與包容,允許各種文學形態的存在,而這些不同的文學形態也讓城市的文化變得更豐富多彩。
舊香居書店
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
在臺北提起舊香居,愛書的人都知道。作為臺北最著名的二手書店之一,舊香居也是熱愛閱讀的外地游客到臺北必到的一站。走進舊香居,你立刻就會明白它為什么叫作“舊香居”,它的布置懷舊、書也懷舊。除了是舊書店,現在的舊香居也是文化沙龍。書店的地下一層,是用于展覽的空間。店內主要以臺灣出版的文史哲類圖書與各種藝術圖書、畫冊為主,輔以大陸出版物,它還擁有其他書店不易見到的大陸三十年代文學書刊。
Syros咖啡館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2號2樓
許多住在臺北的作家都習慣去咖啡館寫作,在咖啡館遍地的永康街,就有作家市場在這里出沒。在位于永康街的Syros咖啡館,你就能碰到唐諾與朱天心夫婦時常在這里寫作與接受采訪。Syros咖啡是一家地中海風情的咖啡館,有著品質頗佳的咖啡與飲品,同時也有餐食提供,又因為地處僻靜,所以成了作家們經常光臨的咖啡店。在臺北,如同這樣最普通的咖啡館里,都會有你喜歡的作家長期在這里駐點寫作。
紀州庵
臺北同安街107號
紀州庵,位于臺北同安街107號。建于1917年,原為日本平松家族經營的料理店。1934年,日本詩人北原白秋訪臺時,曾在紀州庵接受臺北的鄉土歌謠研究會“若草會”招待晚餐。過去此一帶為余光中、王文興等著名作家的住所,故亦具有文學價值,吸引無數文人墨客。后來,隨著純文學、爾雅、洪范、遠流等出版社的聚集,此處文學氣氛日漸濃厚。臺北市政府將這里開辟為首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紀州庵文學森林”,有志于推廣文化的人士不定期在此舉辦各類文學推廣活動。
梁實秋故居
臺北市大安區云和街11號
梁實秋故居位于臺灣師范大學附近。建于1933年,最早是臺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的宿舍。臺灣光復后,改制為省立師范學院教職員宿舍,1952年學校英語系前主人梁實秋入住七年。據房屋所有人臺師大介紹,故居以仿舊如舊的方式整修,保留了銅制排水孔、檜木墻磚等,復制了庭院的碎白石、小植栽,盡可能再現當年風貌。走入故居,雖然撲鼻而來的是新鮮檜木香,但其古樸的木質結構、墻壁上掛著的黑白老照片,仍有時光倒流之感。房屋面積約270平方米,分3房1廳1日式門廊。進門是臺階、玄關,向左為應接間、客廳,向前是通往后院的走廊,向右是起居室、餐廳、廚房、浴室。
故居的原型是一個舊式的日式民宅,保存于臺灣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但在那片區域現在保存得那么完整的房子已經不多,而梁實秋故居卻有一種獨特的人文情懷和藝文氣息,有許多臺大的教授、學者都住在附近。與臺北喧鬧而繁華的東區、西門町不同,這個區域顯得寧靜又舒適,即便一墻之隔就是喧囂的大馬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