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國林
摘 要:音樂學習作為高中教學中的一項內容,在陶冶學生性情、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增強學生鑒賞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當今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忽視音樂教學、不注重學生音樂水平培養的現象。高中音樂教學要轉變教育觀念,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學科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意義。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正確發揮音樂教學作用需要教師樹立正確觀念并采取正確方法,讓學生高中音樂學習真正起到實際作用。
關鍵詞:改變觀念 培養興趣 課堂教學 結合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35-02
音樂是通過音響結構及其運動節律形成的音樂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音樂藝術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決定了這種藝術形式有很強的抽象性。高中音樂教學要轉變教育觀念,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學科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意義。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改變傳統觀念,不要用成績限制音樂學習
音樂學習和高中學習其他主科目不同,音樂綜合教學本身就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它滲透并融合了科學和人文精神,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縱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合理地進行學科綜合,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審美思維,給予學生廣闊的體驗空間,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在教學上,音樂學習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不在于成績高低。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主科或者總體成績而選擇犧牲音樂課程。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音樂作為高中學習一門課程,其存在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學習相關音樂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鑒賞,還可以調劑緊張、單調的生活,使人們的神經得到放松,有益于身體健康。音樂可以給人聽覺以愉悅,凈化人的靈魂,使人們的精神得到一種高度的享受。這些是無法用成績來衡量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因為一味追求成績的原因而輕視或者放棄音樂教學,而是應該改變一味追求成績的功利思維,用一種全面客觀的思維來對待高中音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無形提升自身能力,對今后的生活大有裨益。
2 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當今大部分高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應付各門學科的考核往往使得學生身心疲憊,因此對于音樂課程的教學已無力應對或者加以松懈,另外在音樂教學中,也常常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中生音樂學習的學習興趣往往會比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從多方面著手,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1 活躍課堂氣氛,采取多種方式
音樂教學的特殊性允許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在課堂上開展教學,積極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一改其他課堂的沉悶嚴謹氛圍。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活動,增強學生們的互動。另外可以適當開展對流行作品分析,如對前段時間風靡全國、深受廣場舞大媽們青睞的舞曲《小蘋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對它的旋律、歌詞等多方面的鑒賞,來分析它為什么傳播如此之廣,為什么這么受人歡迎。這樣通過分析我們身邊的音樂,激發學生鑒賞的興趣和意愿,同時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2.2 巧妙發揮名人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當學生感覺音樂鑒賞學習枯燥無味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用名人來做示范,用大家感興趣的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說的名人,范圍很廣。教師可以用貝多芬、莫扎特來做示范,在調動學生興趣之后趁熱打鐵,對他們的音樂作品進行賞析。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聲,以我們較常見的音樂家郎朗、宋祖英為例,對他們的代表作品進行鑒賞,既符合教學要求,又讓學生體會到高中音樂學習的實用性和與時俱進,避免囿于書本上的固定知識,缺少變通能力。
2.3 分析不同音樂的特點,讓學生感受音樂多樣性
音樂存在多樣性,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音樂人的音樂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單調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分析不同特色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領會不同音樂的特色,并領會到它們所體現的共同的音樂美,改變對音樂單一的認識,被音樂的多樣化吸引,從而主動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賞析《二泉映月》《漁歌唱晚》等名曲,來讓學生體會我國民俗音樂“哀而不傷”、追求和諧、含蓄委婉的特點。也可以賞析西方《悲愴》《月光曲》等西方古典音樂代表作,體會其多變、具有震撼力、能夠引發觀眾共鳴的特點。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不同特點的音樂作品,在開拓學生眼界的同時可以讓他們發現音樂作品的美好和多變,從而激發學生興趣,為開展良好的音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3 多種方式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音樂學習中,課堂學習是主要內容,決定學生是否有收獲幾乎全在于課堂教學。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重視課堂教學,采取多種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以下幾方面可以為教師提高效率提供借鑒。
3.1 重視整體作用,調動全部學生
不同學生對音樂學習會有不同的感情和興趣,即使教師加以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力也不見得會一樣。教師要在教學時認識到這一點,從而采取適當手段來調動所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有針對性,在保證大家都可以參與其中的基礎上為程度水平較高的學生提供一個機會,為他們提供指導,讓他們可以運用自己的能力去開展深一步的探索發現。這樣既照顧了全體學生又看到了學生間的差距,對各個水平都有所照顧,對開展整體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很大幫助。
3.2 采取多種手段,音樂教學形象化
教師拿著書,對課本上的某首樂曲侃侃而談,學生在下面百無聊賴……這樣的音樂課是失敗的。它不僅無法讓學生學會鑒賞知識,也是在浪費時間,毫無用處。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手段來讓音樂教學立體化形象化,例如在課堂上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聆聽中自然而然感受其中特點。另外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上的運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音樂及獲知音樂背后的故事,從而為學生提供全面立體感受某一音樂的機會。教師要善于采取多種手段,積極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避免單一的課本文字敘述,讓學生在真切體會的基礎上漸漸學會如何鑒賞,從而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提高教學效率。endprint
3.3 授人以漁,教會學生一定的鑒賞知識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教師一味告訴學生某個音樂作品如何好、好在什么地方是很難起到教學作用的。教師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鑒賞方法,這才是高中音樂鑒賞學習的根本目的。而無論采取何種欣賞方式,一般都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資料:作品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作者的藝術特色;民族特征;音樂語言;曲式、體裁和標題。教師只有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認識和意識,讓學生今后在遇到一個音樂作品時能夠大致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避免單一的感官體驗,從而科學嚴謹地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只有這樣,才能到達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
總之,教師應從多個方面入手,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音樂鑒賞的相關能力。
4 音樂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系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習某一學科知識也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于生活,音樂學習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生活和音樂學習之間的聯系,在不遠離生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音樂鑒賞知識。
4.1 積極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的音樂
課本上的音樂作品不過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賞析的范例,存在于生活中的風格迥異的音樂才是我們今后真正鑒賞的對象,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本末倒置,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發現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用學習到的知識更科學準確地去評價它們,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音樂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發現音樂鑒賞有關知識和生活的聯系,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大有裨益。
4.2 在對比中加深聯系
音樂是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中的音樂不可能和書本上的音樂一模一樣,即使相同的風格或出自同樣一個作者。在教導學生注重生活中的音樂后,教師應該讓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去發現生活中音樂的不同和變化,分析其中的原因。當然這項任務的自主型和靈活性比較大,需要學生在建立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對比分析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音樂,學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多變,同時鞏固了自己的鑒賞知識,提升鑒賞能力,對音樂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4.3 關注當前音樂作品
音樂鑒賞不應停留在以往陳舊單一的作品上,要與時俱進,著眼當前。教師要看到當今所流行的音樂及其特點,適當引導學生發現當前音樂,對學生感興趣的作品可以適當延伸拓展,結合學生興趣來幫助學生賞析這些學生更加熟悉、更具有時代特點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當代條件下運用所有知識進行賞析,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使音樂鑒賞具有實用性,從而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應用相關知識。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組成部分,對待這門學科,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立足于學生主體性這一基礎上采取多樣適合的方法,加以具體知識的教學,組織好欣賞教學,并與時俱進,和時代結合,關注當前備受歡迎的音樂元素,運用正確的方法把學生帶入音樂欣賞的具體意境中,讓學生體會音樂,了解音樂,感受音樂,從而真正地成為音樂的“主人”,提升音樂鑒賞的相關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玲.淺談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J].教育現代化,2006(11):100.
[2] 丁燕.淺談高中音樂審美教學的有效開展[J].新課程:教研版,2010(9):166.
[3] 梁玲.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1(6):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