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蕾+賀娟+趙文+李俊亨
摘 要:尖牙異位是指尖牙偏離其應該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時伴有牙列中牙齒數目不全的畸形。輕度的尖牙異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恒尖牙異位萌出最常見是上頜尖牙的異位萌出。下頜尖牙異位萌出較少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但長距離異位至頦部埋伏的尖牙異位偶見報道,長距離異位至頦部萌出的尖牙異位十分罕見。
關鍵詞:下頜尖牙 異位阻生 異位萌出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90-01
尖牙異位(canine displacement)是指尖牙偏離其應該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時伴有牙列中牙齒數目不全的畸形。嚴重者可異位至對側,稱為尖牙遷徙(transmigration)。輕度的尖牙錯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恒尖牙異位萌出最常見是上頜尖牙的異位萌出。下頜尖牙異位萌出較少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1]。但長距離異位至頦部埋伏的尖牙異位偶見報道,長距離異位至頦部萌出的尖牙異位十分罕見。今遇一例下頜尖牙異位萌出到對側頦部的病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患者:宋X,女,17歲,學生。2014年8月25日以“下頜前牙唇側萌出牙齒2月余,影響美觀,要求拔除”之主訴就診。
檢查:發育正常,營養中等,面上、中、下1/3比例協調,面部左右對稱。口外形正常,張口度、開口型正常,口內混合牙列,排列整齊,83未脫落,無松動,咬合關系基本正常。31、41無松動,無叩壓痛,冷熱試(-)。31、41唇側可見一牙冠大部分已萌出的牙齒,牙齦緣稍紅,牙冠形態似尖牙,見(圖1)。拍攝口內X牙片顯示:31、41唇側有一形態完整的牙齒,見(圖2)。未見31、41牙根有吸收跡象。口內其余牙齒未見明顯異常,全身情況良好。
治療:該患者不愿接受矯治及移植治療,堅決要求拔除異位萌出的牙齒。經化驗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及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手術禁忌癥。按常規消毒后,用2%的利多卡因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異位萌出牙齒拔除術。術中注意保護鄰牙,挺松異位牙齒后,用牙鉗將該牙順利拔除。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囑常規注意事項。拔出的牙齒形態符合尖牙形態。(見圖3)
結果:該患者異位萌出牙齒拔除后傷口愈合良好。咬合關系基本正常。該尖牙異位距離過遠,如果采取保留治療,需要拔除83滯留乳牙(83的位置不夠容納異位的尖牙),并進行正畸治療擴大83間隙后在進行再植。患者不愿接受矯治及移植治療,并且堅決要求拔除,經簽字確認后,給予拔除異位萌出牙齒。拔牙后,患者對結果較滿意。
2 討論
(1)尖牙異位一般無臨床癥狀,多因牙列中牙數不全或尋求正畸治療就診于口腔門診。臨床上,上頜多與下頜。輕度的尖牙異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國內也有學者報道過上頜尖牙異位至鼻腔的病例。如果尖牙異位阻生則會導致鄰牙牙根吸收,或形成萌出囊腫。如果發現尖牙異位阻生,需要密切觀察,及時處理。本病例是已經萌出影響美觀而就診。
(2)尖牙異位萌出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數研究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乳牙滯留、先天性或營養性頜骨發育不足以及局部解剖結構等有關[2]。也有其他相關的解釋:有胚胎發育期牙胚的移位、牙胚發育過程中基因改變、病理性疾病的影響、創傷性骨折等。但這些解釋都缺乏相應的證據。需要注意的是,尖牙在異位過程中會同時伴隨神經遷徙,所以拔除時,有時需要麻醉同側下牙槽神經。[3]
(3)診斷為異位牙而不是多生牙,主要看異位牙與缺失牙的形態和大小是否一致。異位牙與對側同名牙相比較,大小、形態基本一致。多生牙在大小、形態上與正常牙有明顯的不同。本病例符合異位牙的特征。
(4)目前臨床上異位尖牙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3]。①預防阻斷:適用于在正常萌出位置有滯留的乳尖牙,并且尖牙位移距離較小的阻生尖牙病例,Taguchi[4]指出一旦去除位于尖牙萌出通道上的乳尖牙,尖牙的萌出紊亂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②暫時觀察:對無任何臨床癥狀的患者可不做處理,定期復查,若鄰牙松動、囊腫形成等,則應及時處理。③正畸治療:若鄰牙傾斜阻擋尖牙正常萌出并發生輕微的近中移位,可以通過拔牙或開展間隙的方法,將其矯正到正常位置。④手術拔除:考慮到尖牙的功能,臨床上較少拔除尖牙,但當異位尖牙引起鄰牙移位、牙根吸收或囊腫形成時,或異位較遠,甚至異位到對側,則單純正畸治療的難度較高應考慮將其拔除。⑤自體牙移植:如果異位的尖牙發育良好,可將其移植到正常的位置,用其代替松動或缺失的乳尖牙。
參考文獻
[1] 何杰儒.右下頜尖牙對側異位阻生1例報道[J].口腔醫學,2010,30(1):18.
[2] 蔣亞華.下頜尖牙頦部異位阻生1例[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12,35(1):100.
[3] 梅李.下頜尖牙異位1例[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26(4):457-458.endprint
摘 要:尖牙異位是指尖牙偏離其應該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時伴有牙列中牙齒數目不全的畸形。輕度的尖牙異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恒尖牙異位萌出最常見是上頜尖牙的異位萌出。下頜尖牙異位萌出較少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但長距離異位至頦部埋伏的尖牙異位偶見報道,長距離異位至頦部萌出的尖牙異位十分罕見。
關鍵詞:下頜尖牙 異位阻生 異位萌出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90-01
尖牙異位(canine displacement)是指尖牙偏離其應該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時伴有牙列中牙齒數目不全的畸形。嚴重者可異位至對側,稱為尖牙遷徙(transmigration)。輕度的尖牙錯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恒尖牙異位萌出最常見是上頜尖牙的異位萌出。下頜尖牙異位萌出較少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1]。但長距離異位至頦部埋伏的尖牙異位偶見報道,長距離異位至頦部萌出的尖牙異位十分罕見。今遇一例下頜尖牙異位萌出到對側頦部的病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患者:宋X,女,17歲,學生。2014年8月25日以“下頜前牙唇側萌出牙齒2月余,影響美觀,要求拔除”之主訴就診。
檢查:發育正常,營養中等,面上、中、下1/3比例協調,面部左右對稱。口外形正常,張口度、開口型正常,口內混合牙列,排列整齊,83未脫落,無松動,咬合關系基本正常。31、41無松動,無叩壓痛,冷熱試(-)。31、41唇側可見一牙冠大部分已萌出的牙齒,牙齦緣稍紅,牙冠形態似尖牙,見(圖1)。拍攝口內X牙片顯示:31、41唇側有一形態完整的牙齒,見(圖2)。未見31、41牙根有吸收跡象。口內其余牙齒未見明顯異常,全身情況良好。
治療:該患者不愿接受矯治及移植治療,堅決要求拔除異位萌出的牙齒。經化驗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及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手術禁忌癥。按常規消毒后,用2%的利多卡因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異位萌出牙齒拔除術。術中注意保護鄰牙,挺松異位牙齒后,用牙鉗將該牙順利拔除。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囑常規注意事項。拔出的牙齒形態符合尖牙形態。(見圖3)
結果:該患者異位萌出牙齒拔除后傷口愈合良好。咬合關系基本正常。該尖牙異位距離過遠,如果采取保留治療,需要拔除83滯留乳牙(83的位置不夠容納異位的尖牙),并進行正畸治療擴大83間隙后在進行再植。患者不愿接受矯治及移植治療,并且堅決要求拔除,經簽字確認后,給予拔除異位萌出牙齒。拔牙后,患者對結果較滿意。
2 討論
(1)尖牙異位一般無臨床癥狀,多因牙列中牙數不全或尋求正畸治療就診于口腔門診。臨床上,上頜多與下頜。輕度的尖牙異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國內也有學者報道過上頜尖牙異位至鼻腔的病例。如果尖牙異位阻生則會導致鄰牙牙根吸收,或形成萌出囊腫。如果發現尖牙異位阻生,需要密切觀察,及時處理。本病例是已經萌出影響美觀而就診。
(2)尖牙異位萌出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數研究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乳牙滯留、先天性或營養性頜骨發育不足以及局部解剖結構等有關[2]。也有其他相關的解釋:有胚胎發育期牙胚的移位、牙胚發育過程中基因改變、病理性疾病的影響、創傷性骨折等。但這些解釋都缺乏相應的證據。需要注意的是,尖牙在異位過程中會同時伴隨神經遷徙,所以拔除時,有時需要麻醉同側下牙槽神經。[3]
(3)診斷為異位牙而不是多生牙,主要看異位牙與缺失牙的形態和大小是否一致。異位牙與對側同名牙相比較,大小、形態基本一致。多生牙在大小、形態上與正常牙有明顯的不同。本病例符合異位牙的特征。
(4)目前臨床上異位尖牙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3]。①預防阻斷:適用于在正常萌出位置有滯留的乳尖牙,并且尖牙位移距離較小的阻生尖牙病例,Taguchi[4]指出一旦去除位于尖牙萌出通道上的乳尖牙,尖牙的萌出紊亂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②暫時觀察:對無任何臨床癥狀的患者可不做處理,定期復查,若鄰牙松動、囊腫形成等,則應及時處理。③正畸治療:若鄰牙傾斜阻擋尖牙正常萌出并發生輕微的近中移位,可以通過拔牙或開展間隙的方法,將其矯正到正常位置。④手術拔除:考慮到尖牙的功能,臨床上較少拔除尖牙,但當異位尖牙引起鄰牙移位、牙根吸收或囊腫形成時,或異位較遠,甚至異位到對側,則單純正畸治療的難度較高應考慮將其拔除。⑤自體牙移植:如果異位的尖牙發育良好,可將其移植到正常的位置,用其代替松動或缺失的乳尖牙。
參考文獻
[1] 何杰儒.右下頜尖牙對側異位阻生1例報道[J].口腔醫學,2010,30(1):18.
[2] 蔣亞華.下頜尖牙頦部異位阻生1例[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12,35(1):100.
[3] 梅李.下頜尖牙異位1例[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26(4):457-458.endprint
摘 要:尖牙異位是指尖牙偏離其應該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時伴有牙列中牙齒數目不全的畸形。輕度的尖牙異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恒尖牙異位萌出最常見是上頜尖牙的異位萌出。下頜尖牙異位萌出較少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但長距離異位至頦部埋伏的尖牙異位偶見報道,長距離異位至頦部萌出的尖牙異位十分罕見。
關鍵詞:下頜尖牙 異位阻生 異位萌出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90-01
尖牙異位(canine displacement)是指尖牙偏離其應該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時伴有牙列中牙齒數目不全的畸形。嚴重者可異位至對側,稱為尖牙遷徙(transmigration)。輕度的尖牙錯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恒尖牙異位萌出最常見是上頜尖牙的異位萌出。下頜尖牙異位萌出較少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1]。但長距離異位至頦部埋伏的尖牙異位偶見報道,長距離異位至頦部萌出的尖牙異位十分罕見。今遇一例下頜尖牙異位萌出到對側頦部的病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患者:宋X,女,17歲,學生。2014年8月25日以“下頜前牙唇側萌出牙齒2月余,影響美觀,要求拔除”之主訴就診。
檢查:發育正常,營養中等,面上、中、下1/3比例協調,面部左右對稱。口外形正常,張口度、開口型正常,口內混合牙列,排列整齊,83未脫落,無松動,咬合關系基本正常。31、41無松動,無叩壓痛,冷熱試(-)。31、41唇側可見一牙冠大部分已萌出的牙齒,牙齦緣稍紅,牙冠形態似尖牙,見(圖1)。拍攝口內X牙片顯示:31、41唇側有一形態完整的牙齒,見(圖2)。未見31、41牙根有吸收跡象。口內其余牙齒未見明顯異常,全身情況良好。
治療:該患者不愿接受矯治及移植治療,堅決要求拔除異位萌出的牙齒。經化驗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及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手術禁忌癥。按常規消毒后,用2%的利多卡因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異位萌出牙齒拔除術。術中注意保護鄰牙,挺松異位牙齒后,用牙鉗將該牙順利拔除。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囑常規注意事項。拔出的牙齒形態符合尖牙形態。(見圖3)
結果:該患者異位萌出牙齒拔除后傷口愈合良好。咬合關系基本正常。該尖牙異位距離過遠,如果采取保留治療,需要拔除83滯留乳牙(83的位置不夠容納異位的尖牙),并進行正畸治療擴大83間隙后在進行再植。患者不愿接受矯治及移植治療,并且堅決要求拔除,經簽字確認后,給予拔除異位萌出牙齒。拔牙后,患者對結果較滿意。
2 討論
(1)尖牙異位一般無臨床癥狀,多因牙列中牙數不全或尋求正畸治療就診于口腔門診。臨床上,上頜多與下頜。輕度的尖牙異位萌出在口腔臨床上比較常見。大多數尖牙異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圍。國內也有學者報道過上頜尖牙異位至鼻腔的病例。如果尖牙異位阻生則會導致鄰牙牙根吸收,或形成萌出囊腫。如果發現尖牙異位阻生,需要密切觀察,及時處理。本病例是已經萌出影響美觀而就診。
(2)尖牙異位萌出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數研究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乳牙滯留、先天性或營養性頜骨發育不足以及局部解剖結構等有關[2]。也有其他相關的解釋:有胚胎發育期牙胚的移位、牙胚發育過程中基因改變、病理性疾病的影響、創傷性骨折等。但這些解釋都缺乏相應的證據。需要注意的是,尖牙在異位過程中會同時伴隨神經遷徙,所以拔除時,有時需要麻醉同側下牙槽神經。[3]
(3)診斷為異位牙而不是多生牙,主要看異位牙與缺失牙的形態和大小是否一致。異位牙與對側同名牙相比較,大小、形態基本一致。多生牙在大小、形態上與正常牙有明顯的不同。本病例符合異位牙的特征。
(4)目前臨床上異位尖牙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3]。①預防阻斷:適用于在正常萌出位置有滯留的乳尖牙,并且尖牙位移距離較小的阻生尖牙病例,Taguchi[4]指出一旦去除位于尖牙萌出通道上的乳尖牙,尖牙的萌出紊亂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②暫時觀察:對無任何臨床癥狀的患者可不做處理,定期復查,若鄰牙松動、囊腫形成等,則應及時處理。③正畸治療:若鄰牙傾斜阻擋尖牙正常萌出并發生輕微的近中移位,可以通過拔牙或開展間隙的方法,將其矯正到正常位置。④手術拔除:考慮到尖牙的功能,臨床上較少拔除尖牙,但當異位尖牙引起鄰牙移位、牙根吸收或囊腫形成時,或異位較遠,甚至異位到對側,則單純正畸治療的難度較高應考慮將其拔除。⑤自體牙移植:如果異位的尖牙發育良好,可將其移植到正常的位置,用其代替松動或缺失的乳尖牙。
參考文獻
[1] 何杰儒.右下頜尖牙對側異位阻生1例報道[J].口腔醫學,2010,30(1):18.
[2] 蔣亞華.下頜尖牙頦部異位阻生1例[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12,35(1):100.
[3] 梅李.下頜尖牙異位1例[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26(4):457-4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