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 要:中職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根據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來確定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具備牢固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這其中,電子信息教育也不例外,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中職教育的一個重點。該文首先闡述了教學中的問題;其次指出教學的改革方向;最后提出優化電子信息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育 電子信息 改革 優化
中圖分類號:TH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230-01
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信息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所以社會對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也就推動了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優化。電子信息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中融合了計算機、存儲、通信等內容,方便了學生對科技專業課程的學習[1]。但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對于電子信息的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采取措施優化和解決。以下對此提出個人觀點。
1 中職電子信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方面
一方面,中職學校在教學決策上出現失誤,會影響課程教育方案的實施,從而導致教學成效不高。另一方面,學校在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上,支持條件不充足,一是體現在觀念上,對課程的重視性不夠,教學過程沒有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因此認識存在偏差。二是體現在設備上,資金投入少,限制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接受不到專業的教育。
1.2 教師方面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自身的水平決定了最終的教學質量[2]。而目前中職教師存在的問題如下:其一,教師的專業技能落后,跟不上當今的科技發展水平,所以在課堂上對專業知識的引導效率不高。其二,電子信息課程屬于科技專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因此教學方法必須具有多樣性,這在中職學校一般是實現不了的。
1.3 學生方面
學生是課程教育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要發掘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電子信息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導致電子信息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舉例來說,學生因自身的學歷水平失去努力學習和就業的信心,或者由于認識不足導致對電子信息課程存在偏見等。
2 電子信息教學的改革方向
2.1 流程改革
選定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方案以后,需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優化,從而實現教育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執行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保證教學方案落到實處。通過改進教學流程,來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舉例來說,在學習電子信息技術之前,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電子技術、電路知識、通信原理等,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電子信息的時候就會減少阻力,提高效率。
2.2 方法改革
對于中職教育而言,在電子信息工程的學習上,未來的發展改革趨勢是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連接電路,并且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獨立進行實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在創新教育手法的基礎上學好專業知識。舉例來說,帶領學生參觀大型的電子和信息處理公司,引導學生自己連接傳感器的電路。還可以以學生的就業趨勢為依據,為其開發設計電子和通信器件。
2.3 方案改革
電子信息的應用,體現出來的是現代科學技術,因此專業課程的教育要嚴格進行。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在這其中,教學方案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文件,優化教學方案,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成效[3]。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方案時,要事先結合電子信息專業的特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特色化的方案。舉例來說,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傳統教學方法或新型的網絡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源,使教學方案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預期。
3 優化電子信息教學的措施
3.1 選擇合適的學習教材
學習教材選擇得當,能夠起到促進學習效果的作用,反之則會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電子信息技術主要是電子器件和電路在科學層面和技術層面的發展和研究,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能夠反映出當下社會科技的發展情況。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習興趣。
3.2 課堂教學要精簡實用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堅持精簡、實用的原則,在不影響總體教學成效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大膽的創新,融入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4]。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將復雜的、無用的理論知識進行簡化甚至直接剔除,使學生把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知識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增加實驗和實訓力度
優化電子信息課程體系的教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5]。為此,應該做到:第一,合理設置培訓課程,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突出實踐操作的地位。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它和普通教育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具有特色的實踐操作性質,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二,增加電子專業培訓,加大實驗室的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化的實習基地。實習基地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專業實踐教學,對于抽象的教學內容來說,模擬實驗室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達到教學目標。如此一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
3.4 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參與到更多的教學活動中,且具有自主選擇性。教師利用網絡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通過互聯網建立起校內網站、網頁,來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上,一方面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對教學觀念和模式進行創新,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伴隨著新的問題和情況的出現,教學改革應該緊緊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進行不斷創新。總結來說,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了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敢為人先、大膽實踐,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晨光.探究中職電子信息教學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2):314-315.
[2] 劉俊先.淺析如何提高中職電子實訓教學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2(9):188-189.
[3] 陸鳳嬌.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職教通訊,2013,18(13):71-72.
[4] 石楠.提高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J].職教通訊,2013,21(15):34-35.
[5] 劉立基.談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1(S5):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