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石
摘 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播電視轉播與發達地區相比有一定差距,如何提升這些地區的服務水平,加速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是當前廣播電視轉播部門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作者以五峰縣廣播電視直屬臺轉播為例,結合五峰實際情況提出以事業留人、逐步改善生活條件、人才培訓和加強領導等措施以有效提高廣播電視直屬臺站工作效率。
關鍵詞:經濟欠發達地區 電視直播臺 工作思考
中圖分類號:G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235-01
湖北省五峰縣地處湖北省西南部,屬于國家連片貧困區—武陵山片區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五峰縣城回遷步伐的加快,飛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邊遠鄉村、普通百姓,渴望及時收聽收看到五峰本土廣播電視節目的愿望更加強烈。擔負著直接向全縣及周邊部分縣、市收轉發射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宣傳覆蓋任務的獨嶺、黃連山等高山直屬臺站,條件艱苦但責任重大,應該如何面對所承擔的工作?作者結合五峰當地實際情況,對該地區廣播電視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1 五峰縣廣播電視發展現狀
1.1 地形地貌的制約,新聞傳播信道嚴重地受到自然條件的阻塞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鄂西南邊陲,屬武陵山支脈,系云貴高原東延部分的尾翼地帶,東鄰宜都市、松滋市,西倚鶴峰縣、巴東縣,南交湖南石門縣,北毗長陽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系之中,五峰縣全境皆為山區,屬武陵山支脈,系云貴高原東延部分的尾部地帶,系典型喀斯特地貌,境內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占總面積的86.3%,其中海拔1200 m以上的高山占44.8%,縣境內最高點白溢寨頂峰——黑峰尖海拔2320.3 m,海拔最低點東部漁洋河橋河峽口150 m。境內溝壑縱橫,峰巒重疊,復雜的地質構造造成經濟發展滯后、人煙稀少的生態環境。不良的生態環境給廣播電視事業帶來了重重困難。近年隨著國家“村村通工程”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該地區電視新聞傳播的生態,但從有關方面的調查顯示,該地區仍然存在一定數量的廣播電視盲區。盡管近幾年投入的設備、人力在不斷增加,但效果并不理想。
1.2 廣播電影電視有效覆蓋較差,覆蓋方式亟需改進
“村村通”等工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該地區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落后面貌,但多種原因所致,其綜合覆蓋率與有效覆蓋率之間仍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看不到、聽不到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該地區地理環境復雜、人口居住分散,很多地方村一級基本未通公路,在行政村實施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不能覆蓋到邊遠的自然村,還有相當的行政村的群眾看不到電視,聽不到廣播;看不好、聽不好的問題普遍存在。由于廣播電視設備單一,不配套和老化現象嚴重,輸出功率低,開播頻道較少,無法滿足城鄉居民看電視的需求。由于地方方言等原因,農村地區看不懂、聽不懂的問題還普遍存在。
此外,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也是該地區新聞傳播的一大掣肘。
2 經濟欠發達地區廣播電視直屬臺站工作思路及對策
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輿論宣傳陣地,是人們獲取資訊信息、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廣播電視技術工作是廣播電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播電視宣傳的重要保證。作為全縣無線覆蓋工程的主戰場——高山直屬臺站,首先應該充分提高認識,搶抓獨嶺臺獲批中央臺覆蓋點,縣城回遷等重大機遇、扎實工作、千方百計作好對上爭取、支持、扶持工作;立足長遠,結合實際,高起點規劃,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真正把直屬臺站辦成老百姓的“精神家園”,用事業留人。
針對高山直屬臺站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生活工作條件艱苦等實際,應變“禁區”為“特區”,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將直屬臺站工作人員的工資上浮、享受與在牛莊鄉工作的同志一樣的待遇;同時還要做好艱苦廣播電視臺站的津貼爭取工作,給高山臺站配備公用衛生藥箱,盡可能為職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引導干部職工能夠在艱苦環境下耐得住寂寞、堅守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臺站應有作用,用適當的待遇留人。
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管用的監督機制。建立和完善技術安全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播出保證制度,檢修測試制度,技術資料(圖紙)和儀器管理制度,業務培訓制度,獎懲制度,重大事故報告制度,安全保衛制度等一系列相關的管理制度,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要結合臺站的實際切實有效并嚴格執行,用制度管人。
針對直屬臺站單位小、人員少、人員年齡老化,青黃不接等實際,每3~5年要新進1~2名青年人才、并作好新進人員的培訓工作,以老帶新,做好傳幫帶、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
營造大氣場,提升正能量。以真心、真情、真做服務高山臺站。建立高山直屬臺站服務長效機制,建立臺站問題收集分析處理機制。對高山臺站存在的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提供技術支持及電臺常規保障。眾人拾柴火焰高,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滿時間,滿功率、滿調制”的安全播出,用實際行為踐行“三貼近”,甘當人民的“千里眼”。
選對配強班子。作為一名臺站負責人,既要懂技術,又要善管理,還要有責任心,更要有吃苦的精神。
3 結語
目前,我局正以“搬遷建設”為載體,扎實推進廣電設備設施等各項基礎建設。全面做好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機關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依法行政等工作,規范管理、高效工作;正以“事業建設”為依托,做好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工作,做好獨嶺、黃連山轉播臺的基礎設施建設,恢復調頻廣播建設,實施“戶戶通”“村村響”工程建設以及其他工程,不斷實現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新突破,滿足全縣人民日益增長物質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加春.縣級電視臺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及其突破[J].東南傳播,2009(6):47-49.
[2] 曾鈺寒.縣級電視媒體在新農村建設中應有的角色[J].新聞窗,2009(3):117-118.
[3] 董亦民,章勇.縣級電視臺發展對策及當前任務初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12):77-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