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
2014年,傳統出版企業對數字出版的探索變得積極、主動,從機制和全產業鏈等各方面進行著全新的探索。
又到年底,2014年的數字出版給我的感覺是,自上至下逐漸趨于理智、務實、自主、個性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推動力度加大,越來越具體
2014年,從政府層面,推動指導傳統出版社的數字出版越來越具體。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產業推進處多次組織召開或出席相關會議,交流經驗教訓,給出了詳細的路線圖。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科技與標準管理處處長馮宏聲和產業推進處處長王強的公開授課在業界引起不小的反響。他們對有關數字出版的一些言論進行了分析,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以正視聽。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創建戰略規劃;②梳理企業在出版社市場表現現狀;③建立專門團隊;④整合優質特色內容資源;⑤夯實技術設備基礎;⑥開發產品和服務;⑦搭建發布分銷平臺;⑧探索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⑨提供專業知識和信息服務;⑩實現轉型升級。馮宏聲和王強還和大家探討了很多具體問題,包括:數字出版發展的癥結在哪里;關于數字出版,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對的等。這種具體的指導影響到了諸多出版社的社長總編及中層主任等。
二、中央財政資金專項用于數字出版
財政部中央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文資辦)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發布文件,支持出版社進行數字出版,包括軟硬件產品購買、內容數字化加工和投送系統建設。
100多家出版企業通過項目申報和答辯,獲得了數百萬元的資金支持。國家財政實現了投入落地。
三、數字出版變得冷靜理智
2014年,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從喧鬧變得平靜,從大大小小的新聞發布會,變為產品和服務的低調研發和小范圍內部交流。
出版企業從感性變得理智,從“不提數字出版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變為低調做事;從攻城掠地,號稱平臺一年要上XX萬種電子書,變為固守自己的內容資源;從創業互聯網企業忽悠風投,變為數字出版企業專心分析受眾立足市場做事。
四、傳統出版社逐漸走出邊緣走向中心
一直以來,數字出版的主導者都是技術商、平臺商或者運營商,出版企業一直居于邊緣地位。2014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從技術商、平臺商、運營商主動找出版社,洽談項目,變為出版社利用內容資源自己進行產品研發。傳統出版企業正在主動進行探索,不再只是提供內容給數字出版商,由別人進行數字出版。
傳統出版企業正在從邊緣走向中心,主動策劃產品或服務,搭建平臺,掌控用戶,進入產業鏈中下游。目前的情況是,技術商、運營商、平臺商、傳統出版商,大家都是主角,或者都不是主角,數字出版正逐漸進入無主角時代。
出版企業冷靜、理智、務實,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而且,是根據自己的內容優勢和資源優勢,個性化地進行著。
五、數字出版從單一模式到多元化
各傳統出版企業的內容、渠道、用戶特點,均有不同。如科學普及出版社,主要是科普圖書,公益性強,立足于中國科協渠道;人民軍醫出版社,醫學內容資源豐富,主要立足于總后渠道等。對于傳統出版社來說,只是向電商平臺、移動運營商提供已有紙書原版原式圖書內容,低價銷售電子書獲取分成,回來再與作者分成,這樣單一的“數字出版”模式,事實證明是不成功的。
2014年,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模式走向多元。如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等,從多個產品、多個渠道、多種用戶出發,做不同的數字出版產品銷售與服務。
六、傳統出版企業數字出版的個性化探索
大眾出版 如果傳統出版企業沒有特定資源,沒有專屬可控的渠道,要走大眾銷售,很困難。傳統出版企業要以自己為主,在精品化、專業化、公司化、走長線上多下功夫,不能機械照搬別人的做法和經驗,而是進行個性化探索。在此方面,中信出版社、磨鐵圖書公司等,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專業出版 如果傳統出版企業擁有特定資源,多年形成的品牌,尚可進行數字出版探索,如醫學、法律、金融、專利文獻等。這些出版企業可以將內容深度加工,結構化,碎片化,形成專題數據庫,銷售給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形成收入。在此方面,人民軍醫、法律、知識產權、中國社科文獻等出版社在數字出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教育出版 數字出版取得成績的好壞,與紙質圖書市場占有率、渠道和用戶的掌控能力有關。地方教育出版社的數字出版,也與地方政府對數字出版的支持力度有很大的關系。教育出版社如結合“三通兩平臺”,以電子教室、電子書包等方式,提供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內容也有不少有益探索。在此方面,外研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云南教育出版社等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七、探索數字出版業務運行機制
2014年,由于數字出版中心這一內設機構和機制不能滿足數字出版業務發展的需要,各傳統出版社紛紛注冊成立專門的數字出版業務公司,或將音像電子出版業務轉化為公司,加入數字出版業務。
這些公司的業務內容,細化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根據用戶需求,重新包裝已有產品,打造全新的產品,做細做透。這些公司與渠道商合作的同時,嘗試建立自己的渠道并逐漸掌控用戶,積極介入渠道的營銷推廣之中,提高在渠道的話語權,而不是急于求成。如人民衛生、中信等出版社。
八、全產業鏈運營
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進入了理性化、個性化、主動化的探索階段。出版企業領導開始真正重視,分析自己企業的內容資源、渠道優勢,建立全新的組織架構與團隊,建立激勵制度,形成良好運營機制,打好基礎,發展用戶。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而不是提供現有電子書,供平臺商、運營商銷售。他們從內容策劃、產品研發、營銷推廣、銷售都環節,都控制在出版企業自己手里,或部分控制在自己手里。例如,作家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等。
以科學普及出版社為例,該社的產品分為三類:第一,科普——大眾出版——多媒體電子書,公眾閱讀,政府買單,科協渠道;第二,科技——專業出版,專業學術數據庫,專業人員閱讀,科研項目課題買單,公共和高校圖書館渠道。第三,教材教輔——教育出版,全課教輔圖書出版資質,中小學教育渠道,提供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內容。這是科普社和其副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數字出版探索之路。
該社目前沒有成立獨立的數字出版部,由總編輯親自抓,協調編輯、技術和銷售部門,在目前的出版社中,也是比較獨特的。他們根據自己特點,如中國科協下屬的科學普及類出版社,國家對科普有一定的財政投入,科學普及有其公益性質,出版社據此發現內容和渠道的優勢,走科技系統和科技館渠道,彌補其在大眾渠道銷售,版權保護缺失、個人買單動力不足的問題。
九、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更加理性
出版企業的冷靜表現在,沒有找到盈利模式的,不再向平臺商提供電子文件。也有許多出版社,觀察多于行動。究其原因:他們認為,沒有發現沒有發現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不能盲動。這也是理智行為,只要不是有些消極,也可以理解。
十、民營教育出版商的數字出版探索步子加大
進入2014年,一些大型民營教輔商或推出不少新的數字出版產品,或是已有業務取得明顯進展,發展快速,進步飛躍。
如山東世紀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手機電視自問世以來,已銷售近30萬臺。北京曲一線圖書策劃有限公司5·3、3·2書系的網絡、Web、手機應用可快速實現錯題整理、變式題推送,從而有效結合圖書與網絡。安徽經綸文化傳媒集團數字產品與紙書互動,社區互動,鎖定用戶、定向推送。江蘇春雨教育集團在今年3月正式上線”教考通”智能化教育資源平臺,相關的“組卷通”、“在線評測”系列產品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江蘇可一文化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人通、電子書包等項目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江西金太陽教育研究有限公 司在今年3月成立了北京望遠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事數字教育產品的開發和運營,推出了“好教育”云平臺。山東金榜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力推動“全媒體數字教育網”“中學生淘課網”向中學生自主學習網站“超市”邁進的態勢。
總之,出版社的數字出版,進入了理性化、個性化、主動化的探索階段。進入了數字出版產業鏈的上、中、下游,而不滿足于只是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提供內容,不能掌握策劃產品或服務,不能掌握渠道和用戶。盡管這一過程,仍在進行之中,還沒最終完成。
(作者單位系果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