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婉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為了與西域各國聯盟抗擊匈奴,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先后共用了18年時間。張騫帶領駝隊到訪了西域及中亞三十六國,踏出了一條舉世聞名的亞歐通道“絲綢之路”(當時這條路并沒有這個名稱)。它繁榮了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也為人們逐步發現、認識、保護、開發這塊神奇大地創造了條件。絲綢之路是千古奇跡,是壯美的畫卷,是探求者的夢想。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進行跨國聯合申遺,是“絲綢之路”申遺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2008年,畢登啟、褚彥環夫婦退休后走上了這條神秘的古道。他們從西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用了5年多的時間,行攝了河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新疆7個省區的許多地方,拍攝了兩萬多張照片,還記了厚厚的兩本游記,縮短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為今天的經行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看慣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東部人,習慣于和風細雨、生活在沃土田園的平原人,您到過祖國的大西北嗎?行走過絲綢之路嗎?如果沒有,不妨也去感受一下它的震撼吧!
絲綢之路分為三段:東段、中段、西段。其中東段和中段在中國境內,西段在中國境外。這三段路又各分為中南北三條路線。
東段:這段絲路主要是漢代開辟的,東起洛陽,西安(長安)西至玉門關、陽關。
東段又分為北南中三條路線。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原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祥、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路經城市和名勝有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武威(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寧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后一條新的商道。
中段,主要是西域(新疆)境內的南、中、北三條路線。
南線(又稱于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至蔥嶺。路經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刺千佛洞(阿克蘇)。
北線: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西段: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的。
作者簡介
畢登啟
男,河北唐山市人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河北自然生態攝影研究會副會長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秦皇島市攝影家協會名譽會長
2008年1月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攝影集《中國西部風光》
褚彥環
女,河北昌黎縣人
河北自然生態攝影研究會理事
退休前在秦皇島電臺電視臺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近40年,副主任編輯;曾任電視臺新聞部、專題部主任,副臺長、常務副臺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