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虎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11月19日—21日在中國浙江烏鎮舉辦,又稱“烏鎮峰會”。這是由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也是世界互聯網領域的高峰會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比喻說: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里面有取之不盡的寶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盡的傷害。
在10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烏鎮峰會的主辦單位之一)主任魯煒說,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目的是搭建一個具有兩種意義的平臺。一是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搭建國際平臺,二是為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搭建中國平臺,讓全世界互聯網巨頭在這個平臺上交流思想、探索規律、凝聚共識,“讓互聯網成為人類的阿里巴巴寶庫,努力不讓它成為潘多拉的魔盒”。
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將世界空前地變成了地球村。網絡正在重塑世界、引領未來,與此同時,網絡空間治理也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因此,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也顯示出其開山意義的戰略定位。烏鎮峰會設置的8大板塊、13個分論壇,涵蓋了網絡空間各領域的重大問題、關鍵問題。
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網相連。當今世界,各國國情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互聯網發展程度不同,因此,治理模式和方法也不同,但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的愿望是一致的。正如魯煒所說:“我們可能有分歧,但我們不能沒有溝通。”
“只要我們站在為人類求福祉、為世界謀和平的立場和高度,我們就一定會共識大于分歧。”魯煒說:“我們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讓世界各國在爭議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讓互聯網造福世界,而不能給人類帶來危害;讓互聯網給各國帶來安全與和平,而不能成為一個國家攻擊另一個國家的‘利器;讓互聯網更多服務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因為他們更需要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讓互聯網保護公民合法權益,而不能成為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更不能成為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的工具;讓互聯網更加文明誠信,而不能充斥著誹謗和欺詐;讓互聯網傳遞正能量,繼承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讓互聯網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因為這關系到人類的未來。”
這一“謀求共識”的愿景,為這個將永久會址定于烏鎮的峰會定了基調。
天時地利人和
作為第一次由中國倡導并舉辦的世界互聯網盛會,烏鎮峰會亦有水到渠成之意。
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已經20年,當前,全球網民有30億,而中國最多,擁有6.3億網民,占五分之一。同時,中國已有12億手機用戶,5億微博、微信用戶,每天信息發送量超過200億條。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中國占了4家。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理應為世界搭建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開放平臺。這個峰會,將全景展示中國互聯網發展理念和成果。
魯煒透露說,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在征求專家對2014年工作要點的意見時,許多專家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提出,中國作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應該舉辦一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來體現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到哪里開呢?專家提出來幾個條件,第一是互聯網經濟比較發達,第二是最好能找一個小鎮,像達沃斯那樣的小鎮,然后賦予它互聯網的魅力,第三是能代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最后,烏鎮入選,并被確認為永久會址。
全球網絡領域的迅猛發展,也需要這樣一個平臺,匯集全球領軍人物共商發展大計。從一千余名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會代表來看,既有國際政要,也有領軍人物;既有ICANN總裁法迪等國際機構負責人,也有互聯網之父等頂級專家學者;既有發達國家代表,也有發展中國家代表;既有微軟、三星、高通等國際網絡巨頭,也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三大電信運營商等中國著名企業負責人。
如果可以比喻,這是一次世界互聯網的“華山論劍”。在烏鎮這樣一個有1300年歷史的中國典型傳統江南水鄉,世界最先進的文明成果和中華文化交流融合,現代信息文明和傳統歷史文明交相輝映,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正如浙江省省長李強所說:“相信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以后,烏鎮一定會鎮小名氣大、網絡故事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