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輿情最熱的前三個省份依次是廣東省、浙江省、湖北省。其中,廣東省以70分的熱度值成為本月輿情榜單的榜首。
9月廣州最熱的輿情事件中,有兩起涉及到群體性事件,一起涉及干警違法違紀,一起涉及公共衛生安全。而在群體性事件中,環境問題和征地拆遷常常成為輿論引爆點,廣東的兩起群體性事件正是屬于這兩個范疇。廣東博羅縣生態環境園選址問題,官方于事發當日便做出回應,采取一系列措施與群眾對話,沒有引發輿論次生危害。相反,9月26日發生在汕頭的群體性事件則因官方的回應不到位,從而引發輿情危機。
27日,《汕頭日報》通報該起事件后,引起眾多媒體和網民的關注。多數網民對公安局通報中所用到的“別有用心”“不明真相”兩詞感到不滿,認為公告頗有“威脅”“震懾”當地百姓的意味。部分網民表示官方給出的通稿中有果無因,避重就輕,真相依然迷離,希望官方盡快公布事件真相。
9月28日下午,廣東省汕頭市公安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稱事件“系少數因賭博案件被查的不法分子借口反對垃圾填埋場擴建,而裹脅不明真相群眾到市委鬧事所引發”。此說法不但沒能平息人們的議論,反而遭到了質疑。約五成的網民對“幾個賭徒裹挾民意”的說法表示懷疑,認為此說法站不住腳。另有不少網民爆出此事系當地土地糾紛引發。官方回應不當引發了輿論次生危害的發生。
9月,浙江省發生的熱點輿情主要涉及食品安全領域以及反腐領域。
早在兩年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此事曾轟動一時,也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兩年之后,毒膠囊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曾經的傷痛被喚醒,網民在譴責犯罪分子的同時亦指責相關監管單位的失職。此次“毒膠囊”事件如果只是孤立的事件,產生的負面輿情量和普通事件幾乎無異,但它與曾經發生過的惡性事件發生關聯,負面輿情就會在傳播速度、傳播廣度、影響面上呈現幾何倍增。
本月湖北省主要的輿情事件集中在教育領域。
9月1日發生在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城關鎮東方小學的持刀砍人事件,繼光山校園慘劇發生后,再次將校園安全這個議題放在人們的面前。有評論指出,“按照規定,校外人員入校必須進行登記與驗證,且未經班主任批準禁止入內,那么,犯罪嫌疑人陳嚴富又是如何順利攜帶利刃進入學校的?即便如報道披露,陳嚴富是以給孩子報名為由進入學校,其情緒激烈等反常行為,似乎也應該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并迅速告知校方,以提高防范意識。繼續追問,如果學校平時開展的應急演練到位,師生具備一定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傷亡或能最大程度減輕。”另一方面,如果確實像央視報道的那樣,陳嚴富的女兒因為暑期作業沒有完成就被拒絕報名,則學校方面顯然存在處置不當的情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