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詹新惠
CNNIC《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有“27%的移動網民會通過手機新聞客戶端獲取新聞資訊。”隨著手機上網人數日益增長,未來使用移動新聞客戶端的人群還將同比增長。
雖然移動新聞客戶端傳播高效,但是,其在編輯、運營過程中暴露出的新聞倫理問題也日益突出。
移動客戶端新聞倫理問題的表現
基于移動客戶端的特性而出現的新聞倫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表現在信源選擇上。移動新聞客戶端頁面窄小,日更新條數有限,一屏只能呈現5-6條新聞。如果在信源選擇上缺少把關和責任意識,編輯為了吸引眼球,將所謂的熱點新聞、爆點新聞編排在一起,就會出現負面新聞、低俗新聞、暴力新聞集中的情況,有意無意間形成了一種議程設置,給用戶一種認知錯覺。
今年九月初開學之際,某新聞客戶端展現一組小女孩被打的畫面。畫面中小女孩因不愿進校園而被父親連扇三個耳光,這樣一組赤裸的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的照片被堂而皇之地呈現在客戶端重要區域,長時間放置,顯然有違新聞倫理。
第二,表現在內容整合上。移動客戶端容量有限,較少制作專題或在單個內容頁整合相關新聞。但是,一旦采用整合的模式,就會形成一種聚焦,產生強大的傳播效果。編輯如果在整合對象上選擇社會負面議題或民意偏激的話題,就有可能火上澆油,非但不能妥善引導社會熱點,還會推波助瀾、惡意炒作,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表現在技術濫用上。現如今,LBS定位功能可以準確掌握用戶的位置信息,cookie技術可以隨時了解用戶的瀏覽行為和習慣,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掀開了個人隱私的面紗。一些掌握了此類核心技術的運營商、服務商一旦濫用技術,就會侵犯個人隱私,在不被許可的情況下強行推送新聞、信息,強行在終端上隱秘設置而不告知。特別是一些與終端捆綁的預置應用,當用戶欲刪除時,總是發出一些“威脅”類警告,導致對技術陌生的用戶根本不敢輕易cancel。
第四,表現在內容營銷上。移動客戶端屏幕窄小,不能如PC端那樣放置各種硬廣告和富媒體廣告,因此,植入性的內容營銷成為新聞倫理的新問題。基于公關、產品的各種軟文、偽新聞混跡在真正的新聞中,讓用戶一時無法分清哪條是廣告、哪條是新聞。這種新聞與廣告的“融合”直接侵害了用戶的權益。
移動客戶端新聞倫理問題探析與思考
移動新聞客戶端是移動媒體中的一個新“品種”,出現上述新聞倫理問題,既有對客戶端產品特點認識不足的客觀原因,也有經濟利益驅動、績效考核壓力下的主觀原因 。
移動新聞客戶端目前還沒有明晰的盈利模式,但增加客戶端的下載量、創造條件增加廣告營收是每一個運營者的追求。安卓系統和iOS系統都有上百萬的客戶端應用,吸引用戶下載的方法除了在各類應用市場進行硬推廣外,利用技術造假和強行內置成為運營商違背新聞倫理而采用的一種手段。
2013年9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鮮果聯播”“ZAKER新聞閱讀”“蜜蜂新聞”等一批移動客戶端進行整頓,這些新聞客戶端違規的原因之一就是“發布色情低俗信息”。新聞客戶端上暴力色情信息泛濫也是受到“流量+廣告”的盈利模式的控制,運營商的趨利性成為移動客戶端新聞倫理缺少的主要原因。
針對移動客戶端存在的新聞倫理問題,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以維護新興移動媒體形象。
首先是從業者的職業操守。不論在哪個平臺從事新聞報道,都要遵從不主動造假,不傳播擴散謠言的底線。文字、圖片和視頻須保證真實,不斷章取義,不截取部分圖片和視頻來證明“有圖有真相”,標題不嘩眾取寵,張冠李戴。不有意識地扎堆、聚焦各類負面新聞、暴力和色情新聞,從新聞選擇的源頭上減少這類信息的傳播,凈化移動網絡的傳播環境。“你不能決定人們怎么想,但是你能決定人們想什么。”
其次,運營服務商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創造多樣化的盈利模式,充分尊重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用戶訪問量和點擊率,以及用戶的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可以作為衡量和評價客戶端的量化指標,但同時也應把稿件質量、傳播影響力、輿論引導、社會效果等因素納入指標體系。同時,在廣告模式之外,創新盈利模式,用增值服務、混合經營等來挖掘市場空間。但無論何種模式,都要充分尊重用戶,將新聞和經營的具體情況告知用戶,給用戶以選擇。如果用戶愿意為享受服務而讓渡出部分隱私,則必須有明確的許可認同協議。一旦用戶改變意向,也應讓用戶便利地收回自己的權益。
最后,管理機構的政策要跟進。移動客戶端新聞倫理缺失表現在新聞采訪階段的新聞敲詐、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等新聞交易方面的較少,但在內容編輯階段的選擇性信源、低俗篩選、低俗標題、負面新聞扎堆等問題較為嚴重,在經營方面的新聞式廣告、植入性行銷呈上升趨勢。同質化傳播、跟風報道帶來的二次傷害也是一個嚴峻的新聞倫理問題。因此,管理機構需要從移動互聯網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加強對移動客戶端的日常評議工作,增加對新聞客戶端從業人員的專項培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