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婷婷
〔摘要〕花瑤嗚哇山歌在其獨特的生存語境中,伴隨著花瑤人顛沛流離的遷徙生活,歷經千百年文化積淀和自然社會發展的篩選,逐步在湘西南的大山深處扎了根。用它高亢、原野、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唱響著花瑤人的純樸、憨厚與勤勞。承載著花瑤歷史文化的嗚哇山歌不僅展示出了花瑤人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從不通角度映射了這支特殊群體的生活習俗,花瑤嗚哇山歌的發展史就是花瑤人的發展史。嗚哇山歌的音樂特點和文化價值不言而喻。
〔關鍵詞〕花瑤嗚哇山歌音樂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在湖南省境內的湘西南,有一支奉黃瓜和白瓜為生靈的古老民族,它是瑤族的一個分支,因該族女性挑花技藝異常精湛,其服飾獨特又色彩艷麗,故稱“花瑤”?;ì幦霜氉跃幼≡诜忾]的大山里,過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生活。由于交通和通訊設施不便,該族人們練就了一種獨特的傳達訊息的方式:嗚哇山歌。嗚哇山歌與梅山山歌有著密切關聯。據《宋史·梅山蠻傳》記載:“上下梅山峒蠻,其地千里,東接潭(潭州,今湖南長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陽),其西則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則鼎(鼎州,今湖南常德)?!本褪钦f,梅山以湖南雪峰山中北部(今新化、安化、隆回北部)為中心,包括今安化、新化、漣源、冷水江、婁底、湘鄉、桃江等縣市以及新邵、隆回、洞口、溆浦等縣的一部分,分為上梅山(今新化及其以南以西地區)、中梅山(今安化地區)和下梅山(泗里河以下地區)三梅。今天花瑤生活的地區屬于古代上梅區域。梅山山歌是以本地原汁原味的方言口語再加巧妙運用文學藝術手法即興發揮創作而成,也是靈活多變,隨看隨唱,這與嗚哇山歌有異曲同工之處。(圖1)
花瑤嗚哇山歌是高腔山歌的一種,所以他既具有湖南高腔山歌的共性,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皢柰邸鄙礁璧默幷Z又稱為“唱訕客”,最初是用男聲純假聲、頭聲來演唱,是鼓舞勞動斗志,喝退野獸的工具,所以其旋律線條蜿蜒突兀。在低音區多以吟誦、宣敘為主,旋律進行平穩暢達,音程在二度之間回旋級進或有略小的跳進。而突然響徹云霄的高音區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以五度、六度甚至八度的音區徒然大跳引入,充分彰顯了花瑤族人自身的力量和斗志。即使是年過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老大爺們,他們的聲音也能依舊那么明亮,充滿生機、活力,不僅把花瑤獨具魅力的“山歌”唱響了虎形山,還唱出了大山,唱到了萬里長城。
有聽過花瑤嗚哇山歌的人將其稱為“民歌中的絕唱”。還有一位作家形容花瑤嗚哇山歌是:時為高天大風呼嘯,時為空谷巨鳥和鳴,時為江?!稗Z”地舉起千堆雪,又“嘩”地跌成萬斛珍珠,滑過古灘,流入金黃的沙地……整個空曠的山谷回蕩著一片“嗚哇”聲。在數日的采風中,筆者有幸接觸到了該唱腔的傳承人陳世達和戴碧生兩位老人,并在與他們交流中更進一步的了解了花瑤嗚哇山歌的美妙絕倫之處。通過對同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湖南張家界“桑植民歌”的分析比較,筆者初步探索出“花瑤嗚哇山歌”的音樂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一、以男性為主的演員陣容
桑植民歌中僅存的高腔山歌“翻天云”(藝人們也稱“童兒音”)對演員性別沒有要求,現在杰出的傳承人就有被譽為“中國民歌皇后”的向佐絨和79歲的“翻天云”高手向貴之老先生。而花瑤嗚哇山歌多為男聲,演唱者(花瑤人稱為“歌師傅”)多為男性,在與陳世達、戴碧生先生等花瑤族人密切接觸過一段時間后發現這與他們的生活習俗密切相關。比如大年初一拜年,在拜年路上,非常忌諱女性走前面;拜年出行路上碰上第一個人如果是男人就是好征兆,相互敬煙兩次等等生活現狀,這些根深蒂固的花瑤族觀念正是“花瑤嗚哇山歌”男演員整容龐大的現實寫照。(圖2)
二、高亢激昂的音樂旋律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農耕時期的生產勞動,質樸、粗放、風趣、詼諧是其主要的藝術風格,而花瑤族人常年隱居在深山密林,生存環境異常惡劣,“通訊基本靠吼”是他們的生活寫照;更為了躲避野獸的襲擊,保全性命,所以花瑤族人力求聲音尖利、穿透性強、傳的遙遠、聽得清晰,一般音調高揚,聲音綿長。其中最高音往往是襯詞“嗚哇嗚哇……”,常出現在第二句后(加腔)和歌詞的最末尾(絞腔)。在歌詞末尾的前一句是固定句式:“十八哥呀×××”或“十八妹呀×××”(男唱時用“十八妹”,女唱時用“十八哥”)來渡韻,預示著歌唱將要結束。[2]
三、本土方言音樂化特征
桑植屬于西南官話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桑植縣人獨特的語音聲調,桑植人把方言聲調和民歌的聲腔完美的融合起來,具有鮮明的本土方言音樂特征?;ì幧礁韪柙~通俗易懂,用方言演唱,而從整個音系來看,花瑤族所在的隆回地區與祁東在內,都同屬于湘鄉型的獨立型方言。顧名思義,這種方言本來就是獨立的,受周圍方言影響較小,原來的特點保留得比較多。所以嗚哇山歌雖然可以同時用漢語和瑤語演唱,但漢語演唱占得比重較多。在對陳世達老人的專訪過程中,老人一時興起,要把他會唱的歌都唱給我們聽,中間還有文革時期歌唱毛主席的樣板戲。雖然方言很重,但基本上用漢語方言演唱,還是較容易理解。(圖3)
嗚哇山歌的藝人們把握了其本土的的方言的特征和規律,靈活運用兒化音、襯詞、襯腔的音樂織體的諸發展手法,把花瑤嗚哇山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特征得以很好的保留。
四、固定名稱化的音調
中國傳統的音調、調子不同與西洋大小調,有其獨具特色的旋法特征和組成規律。且在戲曲音樂里表現的極為充分,每一個曲調都有其特定的曲牌名?;ì巻柰凵礁璧拿恳灰粽{也有其別具匠心的名稱,即:韻腳。韻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調子,跟戲曲曲牌一樣,每種韻腳都有固定的名稱,且這些名稱都由三個組成。諸如:少年乖、我老哥、我老常等等,這是花瑤嗚哇山歌獨有的。由此可見,花瑤嗚哇山歌雖然內容紛繁萬緒、體系龐大雜蕪,但花瑤族人憑著自己的的聰敏智慧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在社會實踐生活的指引下,最終完成了對其寶貴財富進行固定名稱化分類的的壯舉。據統計,花瑤嗚哇山歌按韻大致可分為:話難聽(望郎亭、望郎聽)、少年乖、我個賢、我老哥(笑呵呵)、后生甘、我老祥(我老常、我哥祥)、好恰容(好洽融)、嫩浩浩、水上漂(水上飄、水上苗)、后生妻、少年家(少年佳)、后生姑(好心孤、后生酷)、好恰油(好恰柔)、墨墨黑等十四個韻,加上“好心慈”半個韻,一共十四個半韻腳。
五、結構復雜的歌詞
花瑤嗚哇山歌區別與其它種類山歌的不同特點還包括其復雜多變的歌詞結構。藝人們的演唱多以即興發揮為主,在演唱的時候可以隨著眼前實景的不同改變歌詞來應景,具有很強的自編性和隨意創作性,見到什么就唱什么,或更換意象由此歌創造出彼歌。如山歌:“八月桂花噴噴香,妹是桂花引情郎;過呱三年莫洗澡,身上還有妹的香;十八妹呀我老祥,情妹是蔸桂花王?!笨梢园选肮鸹ā备鼡Q為“金銀花”,簡稱“銀花”。創造出另一首新的山歌:“六月銀花滿山香,姐是銀花引情郎;過呱多年莫洗澡,身上還有姐濃香;十八妹呀我老祥,情姐是蔸銀花王。一般說來,花瑤嗚哇山歌復雜的的歌詞結構多為四句體、六句體和多偶句體。通常情況下,七言、九言、十一言為一句。六句體居多,間或有多句體。
花瑤嗚哇山歌是花瑤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不僅展示出了花瑤人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從不同角度映射出了這支特殊群體的生活習俗?;ì幦死米约呵趧谥腔鄣碾p手,憑借自己憨厚執著的品性,讓這顆藏匿在湘西南大山深處的文化之星逐漸璀璨,成為民歌中的一朵奇葩。(責任編輯:文鍵)
參考文獻:
[1]《宋史·梅山蠻傳》
[2]聶國紅劉懷保:音樂瑰寶--隆回花瑤“嗚哇”山歌初探中國音樂(季刊)2007年第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