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烏蘭察布市2012年7月30日1次大到暴雨過程診斷分析

2015-01-15 14:44:17劉燁焜
南方農業·下旬 2014年11期

劉燁焜

摘 要 應用常規天氣資料和衛星云圖資料,分析2012年7月30日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出現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分析發現,造成本次強降水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它生成于偏南的暖濕氣流中。環流場分析表明,大到暴雨發生前,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處于多波動的形勢場中,高層冷平流和低層暖平流使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低層中尺度輻合是強對流的觸發系統,而高低空急流相配合的抽吸作用使得降水加強。此外,還分析了地形對強降水的增幅作用。

關鍵詞 大到暴雨;中尺度;暖濕氣流;地形

中圖分類號:P458.1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3

1 降水分布及特點

2012年7月30日08:00-31日08:00,烏蘭察布市出現了一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圖1),降水主要發生在南部地區,其中豐鎮全市平均降水量達60.1 mm,最大站點雨量達到70.3 mm。這次降水過程從30日08:00時自南向北開始影響我市,主要降水時段集中在30日17:00-31日03:00,到31日08:00后降水逐漸減弱。由于這次強降水過程時間分布比較長,所以沒有造成明顯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 天氣尺度環流背景場分析

2.1 環流場形勢

29日20:00時500 hPa(圖2(a))屬于兩槽一脊型,高壓脊區位于中亞貝加爾湖地區,本地區處在高壓脊底部緯向環流中;巴爾喀什湖北部地區為較深厚的冷性低渦槽區,溫度場始終落后于高度場,槽后有較強的冷平流,隨著低值系統的發展,不斷有短波槽向東移動。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打通,北抬明顯,外圍584線基本維持在38°N附近,從而阻擋系統進一步南壓。30日08:00時700~850 hPa形勢場,我市上游河套地區有一短波槽發展,后部冷空氣不斷補充,使其經向性加大,降水也逐漸開始。同時,南下的冷空氣疊置于底層暖空氣之上,這種冷暖平流的垂直結構為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形成與加強奠定了基礎,有利于系統的維持和發展,為暴雨天氣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大尺度環流背景。30日20:00時700 hPa上的高空槽發展加深,在貝加爾湖以南形成一個閉合低值中心,槽區進一步加深發展,相對應700 hPa河套東部110°E附近有明顯的風切變,我市正好處在切變線右側的偏南氣流中,此時降水自南向北加強;31日08:00時低渦中心逐漸減弱東移,我市轉為西北氣流控制,降水也逐漸減弱并趨于結束。

2.2 水汽供應條件

充足的水汽供應是暴雨產生的首要條件。30日20:00-31日02:00,低層的偏南風急流建立起向我市中南部地區的水汽通道,南北向的帶狀水汽通量高值區從華北中部地區一直延伸到我市的南部地區,在涼城、豐鎮和興和一帶形成相對濕度>90%的高濕舌,表明大氣中已有很高的水汽含量;30日20:00開始,850 hPa層水汽通量輻合區移到41°N附近,對應高層又是一明顯輻散區,這種垂直結構對于水汽垂直輸送作用十分明顯,使暴雨區上空的水汽不斷堆積,從實況看20:00時之后也正是系統強烈發展和降水最劇烈的時期。輻合上升的水汽在凝結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潛熱,潛熱加熱又進一步促進空氣向上運動,形成了對流發展的正反饋機制[1]。

2.3 環境動力條件

30日08:00時850 hPa層上河套地區為一中尺度切變線(圖2(b)),并存在一條低空偏南大風速帶,烏蘭察布地區處在切變線的東側,處在偏南暖濕氣流中,風場輻合造成水汽的堆積,配合200 hPa層上,在45°N 、80~120°E 區域內存在的高空急流,形成高低空的抽吸作用;高層南下的干冷空氣與低層北上的暖濕氣流之間存在較強的風切變,切變線附近大范圍的輻合上升運動為暴雨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動力條件。分析得出強降水區位于低空大風速帶出口區左前方,切變線右側,風場高低空抽吸作用強烈及水汽輻合明顯的區域里,這對今后強降水落區預報有較好的指示作用。

2.4 物理量場分析

30日20:00時散度場(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散度與暴雨落區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低層輻合中心位于850 hPa,散度達到-1.2×10-5s-1,高層輻散中心位于500 hPa,形成了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有利于降水的散度場結構。暴雨區呈南北帶狀分布,散度場亦具有南北帶狀分布特征。同時,發生強降水時需要有持續強烈的上升運動;在20:00時700 hPa垂直速度圖(圖略)上,我市南部地區處在-15 hPa﹒s-1的大值區中,而42°N以北地區則處在較小的負值區或正值區中,表明南部有強烈上升運動,對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力條件。31日02:00時,500 hPa渦度場上河套偏西地區及山西北部的兩個正值中心基本打通并且加強,我市大部地區正處在大值區的控制范圍內,并且與地面降水區相對應,此時間段我市南部地區的降水正處在最大階段。

3 暴雨系統的衛星云圖分析

從衛星云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直接造成本次南部地區暴雨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于30日04:00時生成于我市西南部河套地區一帶的偏南暖濕氣流中。隨后,云團在東移過程中逐漸分裂成多個中小尺度對流云團。09:00時云團主體移動到我市西南部涼城縣附近,此時云團前部邊緣地區開始出現明顯降水。之后,云團移速略有變慢,14:00時云團位于內蒙古、山西和河北交界處,強度增強,且影響范圍也有所擴大,相應的我市南部地區強降水繼續維持。水汽云圖顯示,云系發展的同時,水汽輸送也不斷加強,南側的暖濕空氣補充到降水區,為暴雨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20:00時云團的主體移動到我市東部地區河北境內,降水天氣開始減弱。

4 地形對降水的增強作用

這次降水過程在我市的空間分布十分不均勻,后山5個旗縣(四子王、中旗、后旗、商都、化德)的平均降水量只為小到中雨,而前山6個旗縣(卓資、涼城、集寧、前旗、豐鎮、興和)的平均降水量達到大雨。分析原因,降水系統整體偏南是一方面,烏蘭察布市特殊的地形條件也為南部地區降水的增強起到一定作用。

烏蘭察布市地形復雜,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烏蘭察布丘陵、陰山山脈、黃土丘陵四部分組成,陰山山脈橫亙中部,使全市形成南北低,中間隆起的屋脊型地勢(圖3)。海拔由北部的1 000 m左右上升到中部的2 000 m以上,向南又降到1100 m左右,將烏蘭察布市分成后山、前山兩個截然不同的氣候區域[2]。

此次降水過程在中低層有一明顯的暖濕氣流由南向北輸送,當氣流越過40°N時,下墊面條件逐漸由丘陵地區向高原過度,海拔高度也隨之上升,從而形成了山脈的阻擋,氣流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其上空大氣必有輻散氣流進行補償。地形高度增加后,阻擋作用加強,水平氣流在迎風坡附近形成風場輻合,垂直方向上出現明顯的氣流爬升—上升—下沉的中尺度環流,使水汽通量輻合加強,垂直氣流增大,從而增強了降水。地形高度降低后,低層風切變不利于低層垂直氣流發展,引起水汽通量輻合區抬升,同時水汽通量輻合強度減弱,所在高度降低,會導致地面降水減少[3]。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除了加強動力上升運動,從而增加凝結量或觸發不穩定能量釋放外,還表現為可以改變降水形成的云物理過程,使已凝結的水分高效的下降為雨。

5 結語

第一,分析表明,短波槽的擾動為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形成與加強奠定了基礎;溫度場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使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中,低層中尺度輻合則是強對流的觸發系統。

第二,直接造成本次南部地區強降水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它的移動發展造成本次降水過程。

第三,地形的逐漸升高,形成阻擋作用,使氣流沿著迎風坡上升,凝結潛熱的釋放觸發了系統的深度發展,增強了降水。

參考文獻

[1]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天氣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

[2]劉景濤,羅孝逞.內蒙古自治區天氣預報手冊(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7.

[3]廖菲.一次華北暴雨中地形動力作用對云和降水物理過程影響的數值研究[DB/C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7.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應用常規天氣資料和衛星云圖資料,分析2012年7月30日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出現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分析發現,造成本次強降水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它生成于偏南的暖濕氣流中。環流場分析表明,大到暴雨發生前,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處于多波動的形勢場中,高層冷平流和低層暖平流使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低層中尺度輻合是強對流的觸發系統,而高低空急流相配合的抽吸作用使得降水加強。此外,還分析了地形對強降水的增幅作用。

關鍵詞 大到暴雨;中尺度;暖濕氣流;地形

中圖分類號:P458.1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3

1 降水分布及特點

2012年7月30日08:00-31日08:00,烏蘭察布市出現了一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圖1),降水主要發生在南部地區,其中豐鎮全市平均降水量達60.1 mm,最大站點雨量達到70.3 mm。這次降水過程從30日08:00時自南向北開始影響我市,主要降水時段集中在30日17:00-31日03:00,到31日08:00后降水逐漸減弱。由于這次強降水過程時間分布比較長,所以沒有造成明顯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 天氣尺度環流背景場分析

2.1 環流場形勢

29日20:00時500 hPa(圖2(a))屬于兩槽一脊型,高壓脊區位于中亞貝加爾湖地區,本地區處在高壓脊底部緯向環流中;巴爾喀什湖北部地區為較深厚的冷性低渦槽區,溫度場始終落后于高度場,槽后有較強的冷平流,隨著低值系統的發展,不斷有短波槽向東移動。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打通,北抬明顯,外圍584線基本維持在38°N附近,從而阻擋系統進一步南壓。30日08:00時700~850 hPa形勢場,我市上游河套地區有一短波槽發展,后部冷空氣不斷補充,使其經向性加大,降水也逐漸開始。同時,南下的冷空氣疊置于底層暖空氣之上,這種冷暖平流的垂直結構為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形成與加強奠定了基礎,有利于系統的維持和發展,為暴雨天氣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大尺度環流背景。30日20:00時700 hPa上的高空槽發展加深,在貝加爾湖以南形成一個閉合低值中心,槽區進一步加深發展,相對應700 hPa河套東部110°E附近有明顯的風切變,我市正好處在切變線右側的偏南氣流中,此時降水自南向北加強;31日08:00時低渦中心逐漸減弱東移,我市轉為西北氣流控制,降水也逐漸減弱并趨于結束。

2.2 水汽供應條件

充足的水汽供應是暴雨產生的首要條件。30日20:00-31日02:00,低層的偏南風急流建立起向我市中南部地區的水汽通道,南北向的帶狀水汽通量高值區從華北中部地區一直延伸到我市的南部地區,在涼城、豐鎮和興和一帶形成相對濕度>90%的高濕舌,表明大氣中已有很高的水汽含量;30日20:00開始,850 hPa層水汽通量輻合區移到41°N附近,對應高層又是一明顯輻散區,這種垂直結構對于水汽垂直輸送作用十分明顯,使暴雨區上空的水汽不斷堆積,從實況看20:00時之后也正是系統強烈發展和降水最劇烈的時期。輻合上升的水汽在凝結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潛熱,潛熱加熱又進一步促進空氣向上運動,形成了對流發展的正反饋機制[1]。

2.3 環境動力條件

30日08:00時850 hPa層上河套地區為一中尺度切變線(圖2(b)),并存在一條低空偏南大風速帶,烏蘭察布地區處在切變線的東側,處在偏南暖濕氣流中,風場輻合造成水汽的堆積,配合200 hPa層上,在45°N 、80~120°E 區域內存在的高空急流,形成高低空的抽吸作用;高層南下的干冷空氣與低層北上的暖濕氣流之間存在較強的風切變,切變線附近大范圍的輻合上升運動為暴雨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動力條件。分析得出強降水區位于低空大風速帶出口區左前方,切變線右側,風場高低空抽吸作用強烈及水汽輻合明顯的區域里,這對今后強降水落區預報有較好的指示作用。

2.4 物理量場分析

30日20:00時散度場(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散度與暴雨落區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低層輻合中心位于850 hPa,散度達到-1.2×10-5s-1,高層輻散中心位于500 hPa,形成了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有利于降水的散度場結構。暴雨區呈南北帶狀分布,散度場亦具有南北帶狀分布特征。同時,發生強降水時需要有持續強烈的上升運動;在20:00時700 hPa垂直速度圖(圖略)上,我市南部地區處在-15 hPa﹒s-1的大值區中,而42°N以北地區則處在較小的負值區或正值區中,表明南部有強烈上升運動,對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力條件。31日02:00時,500 hPa渦度場上河套偏西地區及山西北部的兩個正值中心基本打通并且加強,我市大部地區正處在大值區的控制范圍內,并且與地面降水區相對應,此時間段我市南部地區的降水正處在最大階段。

3 暴雨系統的衛星云圖分析

從衛星云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直接造成本次南部地區暴雨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于30日04:00時生成于我市西南部河套地區一帶的偏南暖濕氣流中。隨后,云團在東移過程中逐漸分裂成多個中小尺度對流云團。09:00時云團主體移動到我市西南部涼城縣附近,此時云團前部邊緣地區開始出現明顯降水。之后,云團移速略有變慢,14:00時云團位于內蒙古、山西和河北交界處,強度增強,且影響范圍也有所擴大,相應的我市南部地區強降水繼續維持。水汽云圖顯示,云系發展的同時,水汽輸送也不斷加強,南側的暖濕空氣補充到降水區,為暴雨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20:00時云團的主體移動到我市東部地區河北境內,降水天氣開始減弱。

4 地形對降水的增強作用

這次降水過程在我市的空間分布十分不均勻,后山5個旗縣(四子王、中旗、后旗、商都、化德)的平均降水量只為小到中雨,而前山6個旗縣(卓資、涼城、集寧、前旗、豐鎮、興和)的平均降水量達到大雨。分析原因,降水系統整體偏南是一方面,烏蘭察布市特殊的地形條件也為南部地區降水的增強起到一定作用。

烏蘭察布市地形復雜,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烏蘭察布丘陵、陰山山脈、黃土丘陵四部分組成,陰山山脈橫亙中部,使全市形成南北低,中間隆起的屋脊型地勢(圖3)。海拔由北部的1 000 m左右上升到中部的2 000 m以上,向南又降到1100 m左右,將烏蘭察布市分成后山、前山兩個截然不同的氣候區域[2]。

此次降水過程在中低層有一明顯的暖濕氣流由南向北輸送,當氣流越過40°N時,下墊面條件逐漸由丘陵地區向高原過度,海拔高度也隨之上升,從而形成了山脈的阻擋,氣流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其上空大氣必有輻散氣流進行補償。地形高度增加后,阻擋作用加強,水平氣流在迎風坡附近形成風場輻合,垂直方向上出現明顯的氣流爬升—上升—下沉的中尺度環流,使水汽通量輻合加強,垂直氣流增大,從而增強了降水。地形高度降低后,低層風切變不利于低層垂直氣流發展,引起水汽通量輻合區抬升,同時水汽通量輻合強度減弱,所在高度降低,會導致地面降水減少[3]。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除了加強動力上升運動,從而增加凝結量或觸發不穩定能量釋放外,還表現為可以改變降水形成的云物理過程,使已凝結的水分高效的下降為雨。

5 結語

第一,分析表明,短波槽的擾動為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形成與加強奠定了基礎;溫度場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使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中,低層中尺度輻合則是強對流的觸發系統。

第二,直接造成本次南部地區強降水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它的移動發展造成本次降水過程。

第三,地形的逐漸升高,形成阻擋作用,使氣流沿著迎風坡上升,凝結潛熱的釋放觸發了系統的深度發展,增強了降水。

參考文獻

[1]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天氣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

[2]劉景濤,羅孝逞.內蒙古自治區天氣預報手冊(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7.

[3]廖菲.一次華北暴雨中地形動力作用對云和降水物理過程影響的數值研究[DB/C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7.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應用常規天氣資料和衛星云圖資料,分析2012年7月30日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出現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分析發現,造成本次強降水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它生成于偏南的暖濕氣流中。環流場分析表明,大到暴雨發生前,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處于多波動的形勢場中,高層冷平流和低層暖平流使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低層中尺度輻合是強對流的觸發系統,而高低空急流相配合的抽吸作用使得降水加強。此外,還分析了地形對強降水的增幅作用。

關鍵詞 大到暴雨;中尺度;暖濕氣流;地形

中圖分類號:P458.1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3

1 降水分布及特點

2012年7月30日08:00-31日08:00,烏蘭察布市出現了一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圖1),降水主要發生在南部地區,其中豐鎮全市平均降水量達60.1 mm,最大站點雨量達到70.3 mm。這次降水過程從30日08:00時自南向北開始影響我市,主要降水時段集中在30日17:00-31日03:00,到31日08:00后降水逐漸減弱。由于這次強降水過程時間分布比較長,所以沒有造成明顯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 天氣尺度環流背景場分析

2.1 環流場形勢

29日20:00時500 hPa(圖2(a))屬于兩槽一脊型,高壓脊區位于中亞貝加爾湖地區,本地區處在高壓脊底部緯向環流中;巴爾喀什湖北部地區為較深厚的冷性低渦槽區,溫度場始終落后于高度場,槽后有較強的冷平流,隨著低值系統的發展,不斷有短波槽向東移動。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打通,北抬明顯,外圍584線基本維持在38°N附近,從而阻擋系統進一步南壓。30日08:00時700~850 hPa形勢場,我市上游河套地區有一短波槽發展,后部冷空氣不斷補充,使其經向性加大,降水也逐漸開始。同時,南下的冷空氣疊置于底層暖空氣之上,這種冷暖平流的垂直結構為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形成與加強奠定了基礎,有利于系統的維持和發展,為暴雨天氣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大尺度環流背景。30日20:00時700 hPa上的高空槽發展加深,在貝加爾湖以南形成一個閉合低值中心,槽區進一步加深發展,相對應700 hPa河套東部110°E附近有明顯的風切變,我市正好處在切變線右側的偏南氣流中,此時降水自南向北加強;31日08:00時低渦中心逐漸減弱東移,我市轉為西北氣流控制,降水也逐漸減弱并趨于結束。

2.2 水汽供應條件

充足的水汽供應是暴雨產生的首要條件。30日20:00-31日02:00,低層的偏南風急流建立起向我市中南部地區的水汽通道,南北向的帶狀水汽通量高值區從華北中部地區一直延伸到我市的南部地區,在涼城、豐鎮和興和一帶形成相對濕度>90%的高濕舌,表明大氣中已有很高的水汽含量;30日20:00開始,850 hPa層水汽通量輻合區移到41°N附近,對應高層又是一明顯輻散區,這種垂直結構對于水汽垂直輸送作用十分明顯,使暴雨區上空的水汽不斷堆積,從實況看20:00時之后也正是系統強烈發展和降水最劇烈的時期。輻合上升的水汽在凝結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潛熱,潛熱加熱又進一步促進空氣向上運動,形成了對流發展的正反饋機制[1]。

2.3 環境動力條件

30日08:00時850 hPa層上河套地區為一中尺度切變線(圖2(b)),并存在一條低空偏南大風速帶,烏蘭察布地區處在切變線的東側,處在偏南暖濕氣流中,風場輻合造成水汽的堆積,配合200 hPa層上,在45°N 、80~120°E 區域內存在的高空急流,形成高低空的抽吸作用;高層南下的干冷空氣與低層北上的暖濕氣流之間存在較強的風切變,切變線附近大范圍的輻合上升運動為暴雨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動力條件。分析得出強降水區位于低空大風速帶出口區左前方,切變線右側,風場高低空抽吸作用強烈及水汽輻合明顯的區域里,這對今后強降水落區預報有較好的指示作用。

2.4 物理量場分析

30日20:00時散度場(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散度與暴雨落區有很好的對應關系。低層輻合中心位于850 hPa,散度達到-1.2×10-5s-1,高層輻散中心位于500 hPa,形成了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有利于降水的散度場結構。暴雨區呈南北帶狀分布,散度場亦具有南北帶狀分布特征。同時,發生強降水時需要有持續強烈的上升運動;在20:00時700 hPa垂直速度圖(圖略)上,我市南部地區處在-15 hPa﹒s-1的大值區中,而42°N以北地區則處在較小的負值區或正值區中,表明南部有強烈上升運動,對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力條件。31日02:00時,500 hPa渦度場上河套偏西地區及山西北部的兩個正值中心基本打通并且加強,我市大部地區正處在大值區的控制范圍內,并且與地面降水區相對應,此時間段我市南部地區的降水正處在最大階段。

3 暴雨系統的衛星云圖分析

從衛星云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直接造成本次南部地區暴雨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于30日04:00時生成于我市西南部河套地區一帶的偏南暖濕氣流中。隨后,云團在東移過程中逐漸分裂成多個中小尺度對流云團。09:00時云團主體移動到我市西南部涼城縣附近,此時云團前部邊緣地區開始出現明顯降水。之后,云團移速略有變慢,14:00時云團位于內蒙古、山西和河北交界處,強度增強,且影響范圍也有所擴大,相應的我市南部地區強降水繼續維持。水汽云圖顯示,云系發展的同時,水汽輸送也不斷加強,南側的暖濕空氣補充到降水區,為暴雨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20:00時云團的主體移動到我市東部地區河北境內,降水天氣開始減弱。

4 地形對降水的增強作用

這次降水過程在我市的空間分布十分不均勻,后山5個旗縣(四子王、中旗、后旗、商都、化德)的平均降水量只為小到中雨,而前山6個旗縣(卓資、涼城、集寧、前旗、豐鎮、興和)的平均降水量達到大雨。分析原因,降水系統整體偏南是一方面,烏蘭察布市特殊的地形條件也為南部地區降水的增強起到一定作用。

烏蘭察布市地形復雜,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烏蘭察布丘陵、陰山山脈、黃土丘陵四部分組成,陰山山脈橫亙中部,使全市形成南北低,中間隆起的屋脊型地勢(圖3)。海拔由北部的1 000 m左右上升到中部的2 000 m以上,向南又降到1100 m左右,將烏蘭察布市分成后山、前山兩個截然不同的氣候區域[2]。

此次降水過程在中低層有一明顯的暖濕氣流由南向北輸送,當氣流越過40°N時,下墊面條件逐漸由丘陵地區向高原過度,海拔高度也隨之上升,從而形成了山脈的阻擋,氣流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其上空大氣必有輻散氣流進行補償。地形高度增加后,阻擋作用加強,水平氣流在迎風坡附近形成風場輻合,垂直方向上出現明顯的氣流爬升—上升—下沉的中尺度環流,使水汽通量輻合加強,垂直氣流增大,從而增強了降水。地形高度降低后,低層風切變不利于低層垂直氣流發展,引起水汽通量輻合區抬升,同時水汽通量輻合強度減弱,所在高度降低,會導致地面降水減少[3]。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除了加強動力上升運動,從而增加凝結量或觸發不穩定能量釋放外,還表現為可以改變降水形成的云物理過程,使已凝結的水分高效的下降為雨。

5 結語

第一,分析表明,短波槽的擾動為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形成與加強奠定了基礎;溫度場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使大氣層結處于不穩定狀態中,低層中尺度輻合則是強對流的觸發系統。

第二,直接造成本次南部地區強降水的天氣系統為一中β尺度對流云團,它的移動發展造成本次降水過程。

第三,地形的逐漸升高,形成阻擋作用,使氣流沿著迎風坡上升,凝結潛熱的釋放觸發了系統的深度發展,增強了降水。

參考文獻

[1]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天氣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

[2]劉景濤,羅孝逞.內蒙古自治區天氣預報手冊(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7.

[3]廖菲.一次華北暴雨中地形動力作用對云和降水物理過程影響的數值研究[DB/C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7.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www.狠狠| 国产精品视频999|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欧美a在线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亚洲无码37.| 成人一区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a| 中文字幕va| 精品色综合|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国产99热|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伊人AV天堂| 亚洲第一色网站|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日韩在线网址|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少妇精品网站| 精品国产网站| 在线国产欧美| 97在线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国产黄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毛片一级在线|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日本在线亚洲|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www|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亚洲综合狠狠| 无码人妻免费|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a亚洲视频|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