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名姍,胡艷英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食用菌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博弈分析
姜名姍,胡艷英*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食用菌出口。該研究在分析我國食用菌食用菌產品出口企遭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的基礎上,構建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博弈分析框架,并結合博弈模型,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食用菌貿易;技術性貿易壁壘;博弈
1978年以來,我國食用菌產業飛速發展。食用菌年產量由1978年的不足6萬t增加到2013年的3 148萬t。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13年我國食用菌產品總產值超過2 076億元,出口創匯26.9億美元,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創匯農產品之一。然而,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我國的農產品貿易遭遇進口國以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為核心的貿易阻礙持續增多,特別是在2006年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美國與歐盟等地區實行新的食品安全法規,使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面臨重重阻礙[1]。另據2013年商務部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摩擦研究報告》的數據,我國已連續19年穩居全球貿易調查發生率的第一位。國內專家、學者對TBT進行了深入研究,潘偉光剖析了TBT形成的國內外原因,提出防范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強我國農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的建議[2];孫澤生等從TBT的特點入手,根據我國面臨的TBT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可行的戰略對策[3];姚志毅引入計量方法,分析TBT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發現就長期而言TBT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正向效應,可有效地推動技術進步并提升產品國家競爭力[4]。莊佩芬通過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深入研究了TBT對農產品出口影響的運行機制[5]。戴曉霞以福建食用菌貿易為例,分析TBT對其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僅抑制了福建省食用菌的出口、影響了其出口價格,還降低了福建省的社會福利水平[6]。
筆者基于博弈分析的角度,對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了研究,并提出合理對策。
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遭遇TBT具有區域性的特點,主要集中在歐盟、日本以及美國等地。主要原因是美、日、歐是我國食用菌的主要出口國,而且技術水平較我國先進,具有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優勢。該研究根據中國WTO/TBT-SPS通報咨詢網所提供的信息,對2005年至2014年8月我國食用菌出口受到日本、歐盟和美國的TBT/SPS通報進行整理得到表1。

表1 我國食用菌出口日本、歐盟、美國受到的TBT/SPS通報分析
注:資料根據中國WTO/TBT-SPS 通報咨詢網站數據整理而得。
由表1可知,2005年至2014年8月近10年的時間里,我國食用菌出口美、日、歐3大市場受到的TBT/SPS通報高達414起,屬于被頻繁通報的產品之一。但美、日、歐對我國出口的食用菌產品通報的原因各有不同。日本通報中以農藥殺蟲劑及二氧化硫超標為主。分析原因發現日本的《食品衛生法》、《肯定列表制度》等,對“農殘”限量標準作出嚴苛的規定,使食用菌的技術門檻和市場準入幾乎達到不可逾越的程度程度。美國通報我國食用菌產品多為產品包裝規格不合格、含有雜質與腐爛物質等。深入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兩國食用菌衛生狀況的判斷方法與標準差別大。美國FDA對食用菌檢驗采用AOAC方法即在離地顯微鏡下,分離出動物毛發(超過0.2 mm)、昆蟲碎片、細小粉塵等非食品有機物或無機物,即作不潔通報。此標準大大高于我國標準,導致我國食用菌產品輸美屢遭通報。歐盟通報中各原因平分秋色,檢出貴金屬、雜菌以及含有異物是最為常見的原因。分析原因發現歐盟制定食用菌重金屬殘留標準并未區別干、鮮產品。我國雖早在2004年就與歐盟關于檢測標準達成協議——鮮、干食用菌最大限量按1∶7換算,但此后仍有不少歐盟成員國采用鮮食用菌重金屬殘留標準,導致輸歐干食用菌由于重金屬殘留超標被通報的情況發生。
2.1 模型假設根據食用菌出口市場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提出以下假設:
(1)在技術性貿易壁壘相關博弈中,存在多個主體之間的行為關系。該研究將中國食用菌出口企業與中國政府視為整體,記為A,他們以出口帶來的總收益為博弈的支付,記為π1;把美日歐等國食用菌進口企業及進口國政府視為整體,記為B,他們以相關生產企業的總收益作為為該方的支付,記為π2。
(2)食用菌產品市場為A、B雙寡頭壟斷市場,產品價格分別是p1和p2,A、B雙方食用菌產品的單位成本分別為C1和C2(C1 (3)分析中不考慮政治因素,只考慮經濟利益。 (4)B國采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方式來限制A國出口,且相當于0配額,即B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后,A不做出相應調整,則A將完全退出該市場,損失巨大。因此,面對B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假設A只有2個策略選擇:“改進”——按B國的要求來改進技術,達到B國的技術標準之后再向B國出口;“斗爭”——訴諸WTO 的爭端解決機構,積極談判、交涉,力圖撤銷技術性貿易壁壘。 2.2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作為B,可以選擇設置TBT與否,因此二者之間存在如表2所示的策略組合。 表2 A、B決策組合 若B未設置TBT,那么對A來說不需要做出應對策略。因此,應對策略選擇是在B設置TBT的情況下A應如何選擇。 此時,A與B的利潤分別為: 由此得到結論1:當A按照B的要求增強產品品質后,A與B的均衡價格比無TBT時高,但A所獲利潤減少,而B增多,即B福利的增多以A福利的減少為代價。 因此A“斗爭”的預期利潤為: 可見如果“斗爭”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且A判斷正確,那么他就會選擇“斗爭”;若判斷失誤他會選擇“改進”。如果申訴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A判斷正確了,他就會選擇“改進”,而如果判斷失誤那么他就會選擇“斗爭”。 2.3 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假設B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存在“合理”、“不合理”2種狀態。B對于自己設置的TBT是否合理是清楚的,但A并不清楚,只知道“合理”的概率為q(0 具體的博弈過程見圖1。 若B選擇不設置,A不需要做出策略選擇,因此分析的重點在于:B設置TBT時,A要根據掌握的信息來估計B設置壁壘的合理性,由此來確定自己的策略選擇,“斗爭”或“改進”。A選擇“斗爭”或“改進”的關鍵因素是A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合理性的判斷,在動態博弈中也就是A經過調整的后驗概率。 設“不合理”時選擇設置壁壘概率為u1,即p(s/f)=u1,則“不合理”時選擇不設置的概率為1-u1,即p(u/f)=1-u1;“合理”時選擇設置概率u2,即p(s/u)=u2,則“合理”時選擇不設置的概率為p(u/u)=1-u2。 根據貝葉斯法則: 即經過修正以后A認為B設置的TBT是“不合理”的可能性高于“合理”的可能性時,他就會選擇“斗爭”,反之則會選擇“改進”。 3.1 結論通過上述靜態與動態博弈分析可得:我國食用菌出口企業面對TBT時的策略選擇很大程度上受到對“斗爭”成功可能性的判斷上,當我國企業認為“斗爭”成功的可能性較大時,企業一般會采取申訴,反之選擇“改進”提高產品質量;若進口國設置的TBT是“不合理”的可能性高于“合理”的可能性時,企業就會選擇“斗爭”,反之選擇“改進”。 3.2 政策啟示 3.2.1建立食用菌產業聯盟,合力應對進口國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斗爭”成功概率p。 我國食用菌產業相對較為分散,大中型企業的數量較少。在遭遇進口國技術性貿易壁壘時,小企業往往無力招架。因為無論是選擇“斗爭”還是“改進”都需要花費相當大的成本,這對于一些中小型食用菌出口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因此,需要建立食用菌產業聯盟,大、中、小型各類企業優勢互補,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共享進口國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相關信息,為食用菌出口企業做出最優選擇提供依據,三人成眾,共同應對進口國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3.2.2正確看待TBT這把雙刃劍,“反客為主”。TBT作為進口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食用菌貿易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國食用菌出口相關方應積極地應對,學會正確地對待美、日、歐TBT。根據實證分析,雖然TBT設置對食用菌出口造成阻礙,但這種趨勢呈下降趨勢,食用菌生產及出口企業唯有正確看待并積極應對進口國TBT,才能在應對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產品的生產工藝與技術,實現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進而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競爭力。唯有這樣才可“反客為主”,變被動為主動,推動食用菌貿易的長遠發展。 3.2.3逐步完善TBT風險預警機制[7]。由于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存在巨額的貿易順差,加之近些年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貿易必然存在貿易摩擦,為保護國內產業,進口國紛紛設置TBT。面對這一問題,政府要成為主導者,通過聯合食用菌行業協會,建立有效的食用菌產品進出口預警機制,以便迅速地應對進口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在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時,我國進出口產品預警系統存在明顯的缺陷,有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加強對進口國新技術、法規、指令和TBT通報等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及時掌握和預警美日歐等進口國針對我國食用菌產品的貿易調查,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為食用菌產品出口企業提供預警信息,規避出口風險。 3.2.4積極開拓新市場,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美、日、歐作為先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技術上具有設置TBT的先天優勢。我國食用菌產品要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加強新興市場開拓,拓展食用菌產品出口發展空間,向東南亞、南美洲乃至非洲市場開進,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需求偏好的食用菌產品出口市場,采取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階梯型的市場價格,逐步降低對美、日、歐市場的依賴性。 [1] 國家現代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中國食用菌產業經濟研究報告[R].2010. [2] 潘偉光.對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成因及對策分析——以近年來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的技術性壁壘事件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3(7):24-27. [3] 孫澤生,阮 尹.國內技術性貿易壁壘研究評述:1990-2005[J].國際貿易問題,2006(6):118-123. [4] 姚志毅.技術貿易壁壘對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國的檢驗[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9(2):78-83. [5] 莊佩芬.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福建農產品出口企業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9(2):48-53. [6] 戴曉霞.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福建食用菌出口的影響[J].臺灣農業探索,2009(4):48-51. [7] 李鵬,逯志剛,張俊飚.新型貿易保護措施的國際特征及對中國食用菌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2(8):1699-1702. Analysis of TBT on China’s Edible Fungus Export Based on Game Theory JIANG Ming-shan, HU Yan-ying*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t present, the export of Chinese edible fungus is affected more and more by trading TBT. A game theory analysis model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BT that Chinese edible fungus export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ame theory analysis model,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TBT were put forward. Edible fungus trade; TBT; Game theory 2013年黑龍江省博士后資助經費資助項目。 姜名姍(1990- ),女,福建武夷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下經濟產品貿易。*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林業經濟管理研究。 2015-03-18 S-9;F 752 A 0517-6611(2015)12-354-03



3 結論與政策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