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凱,閆 晨,洪昕晨,吳毓玲,蘭思仁
(福建農林大學 園林學院,福建 福州 353002)
鄉村地區可持續康復景觀構建初探
——以東營市廣饒縣織女河為例
陳 凱,閆 晨,洪昕晨,吳毓玲,蘭思仁
(福建農林大學 園林學院,福建 福州 353002)
以廣饒縣織女河為例,經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在綜合分析織女河水體生態環境和當地工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利用河道改造以及淤泥生態循環策略、廢棄輪胎可持續利用策略和康復性景觀構造策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實現康復效益,為鄉村地區康復性景觀構建提供設計思路。
鄉村地區;可持續;康復景觀
康復這個詞意味著具有恢復或保持健康的能力,與景觀或花園這些詞結合起來就得出 “能恢復或保持健康的環境”[1]。采用康復性景觀(Healing Landscape)來稱謂這一研究領域,是參考環境心理學領域恢復性環境(Restorative Environments)而確定[2]。可持續康復性景觀是一種基于可持續景觀理念,讓使用者在游覽中能夠調節情緒,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的新景觀形式。
目前,康復性景觀的設計理念主要應用于醫療場所外部環境設計和老人療養院設計,較少應用于綠地公共空間,且更少有研究將可持續景觀理念與康復性景觀相結合。針對鄉村地區生態環境污染,綠地景觀效益低下等問題,以廣饒縣織女河為例,利用河流生態河道生態改造策略和康復性景觀構造策略,探索鄉村地區可持續景觀的構建方法。
2.1 區位概況
東營市廣饒縣位于山東省中部偏北,東營市南部。廣饒縣地處暖溫帶,屬季風型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2.3 ℃,年平均最高氣溫18.8 ℃,年平均最低氣溫6.8 ℃。織女河屬于塌河水系,發源于青州市山巒,最大部分的流域面積位于廣饒縣,是廣饒縣的母親河。
2.2 現狀分析
2.2.1 環境水質分析
由廣饒縣環保局公布的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對織女河東王路橋斷面COD檢測含量均值[3](圖1,2014年3月與4月未公布),根據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織女河的水質為V類水質,屬于污染水質。究其原因是織女河從上游廣饒工業區流徑多處工廠和化工企業,污染排放嚴重,導致水質惡化,生態環境嚴峻,水生動植物死亡率劇增。

圖1 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對織女河東王路橋斷面COD檢測含量均值
mg/L
2.2.2 廢棄輪胎現狀分析
2010年廣饒縣子午線輪胎年產能約為0.6億套,2012年輪胎年產能為1.1億套,發展到2014年約為1.5億套[4]。因為廣饒縣輪胎產量高,所以也導致廣饒縣每年的廢舊輪胎數量一直在不斷攀升,加之居民輪胎使用率的增加,當地廢舊輪胎的數量更是日益增多。目前,當地的廢棄輪胎沒有得到良好的處理,已造成二次污染。
2.2.3 職業病狀況分析
織女河沿岸分布有眾多工業區和工廠,其中輪胎廠和造紙廠是工人職業病的高發工作場所。當地的工人易患的職業病主要為三類:肺部疾病、聽力疾病、精神壓抑和緊張。
病因主要是輪胎廠炭黑在硫化車間空氣中飄散和各種化學物質的飛揚,工人長期工作在該環境下對肺部傷害極大,容易引發塵肺、肺積水等職業病。輪胎廠的煉膠車間和造紙廠長期產生噪音污染,對工人的聽覺造成很大的傷害,引發多種損害聽力的職業病。工人長期工作在狹小面積的車間中,面對流水線枯燥單一的工作,加之缺乏與人溝通,文化生活貧瘠,造成工人精神壓抑,神經緊張,長期以往造成各類身體疾病。
3.1 河道改造及淤泥生態循環策略
河道淤泥不僅僅會堵塞河道,降低泄洪能力,而且含有大量的病原菌、重金屬及某些難以降解的有機毒物。本策略基于織女河河道現狀,將織女河河面均寬拓寬,降低河流流速,同時清理河道淤泥,增加河流擺動,促進水體的自然更新凈化。
河道疏浚產生的淤泥,一部分可用泥漿泵稀釋過濾后,輸送到織女河沿岸的土壤里,進行土壤改良做成有機肥,促進織女河沿岸的園林植物生長,提高織女河沿岸的景觀多樣性。另一部分可用磚瓦廠燒制節能環保空心磚,此舉不但減少了對耕地的侵占,同時也緩解了磚瓦廠土源緊張和對農田的取土破壞,帶動當地建材行業發展(圖2)。

圖2 河道改造以及淤泥生態循環策略
3.2 廢棄輪胎可持續利用策略
廢棄輪胎生態駁岸不僅能夠增加織女河沿岸的景觀多樣性,而且具備凈水功能。根據織女河的水流速度和駁岸現狀,引入兩類廢棄輪胎生態駁岸。第一類適用于織女河中段水流較為平緩的流段,充分利用廢棄輪胎內部空間,添加礫石和沙土為基質,一方面作為部分需水動物、微生物棲息空間,增加景觀多樣性,另一方面增加駁岸穩定性。對于某些特殊土質要在輪胎空隙處打入木樁,并用錨塊進行加固,同時為防止輪胎后土壤跟隨滲入水通過輪胎間孔隙流失,故在輪胎背后加設一定級配的卵石反濾層[5]。另一類適用于織女河流速較快的流段,石籠網裝生態袋—廢舊輪胎生態護岸技術串聯堤防與河畔植物,能增加河流、駁岸與陸地的景觀整體性。種植于生態袋內的植物一般選用根系發達,抗拉強度好,在惡劣環境下也能生存的香根草,對水體中的氮、磷、COD、BOD等具有明顯的去除效果,能顯著改善水質[6](圖3)。

圖3 廢棄輪胎生態浮島構造
根據場地現狀引入廢棄輪胎生態浮島技術(圖4),廢棄輪胎生態浮島最關鍵是浮島凈水植物的選用,原則上具有生長快、分株多、根系發達、植物量大及觀賞性好等特點[7](圖4),能對水體中的COD、氨氮(NH3-H)、重金屬污染物等有強力的凈化和吸收作用。同時要注意選擇符合鄉村地區當地情況的鄉土植物,在實際應用中常用到美人蕉、旱傘草、鳶尾、睡蓮與麥草等。

圖4 廢棄輪胎生態浮島植物生長示意圖
3.3 康復性景觀構建策略
3.3.1 聽覺修復策略
聽覺修復策略以修復工人受損的聽力與營造聲音景觀為目標,在織女河沿岸構建竹濤雨葉聲景觀帶,水聲潺潺聲景觀帶,鳥語花香聲景觀帶等功能帶。竹林聽濤聲景觀帶景觀特色以天氣區分,晴天可以聽到風吹竹林竹葉沙沙的聲音,雨天可以坐在休息亭中,聽著雨聲淅淅瀝瀝低落的聲音,望著雨滴從樹葉緩緩流下,增加景觀趣味性。水聲潺潺聲景觀帶中景觀表現載體是蜿蜒纏繞的小溪,通過聆聽水流富有韻律的聲音對聽覺進行修復。鳥語花香聲景觀帶通過種植引鳥植物和人工鳥巢,吸引鳥類繁衍生息,營造四季鳥語花香的景觀,并且通過材料收集和引種馴化,在本區域引入種植對人體聽覺修復有益的中藥,讓工人在游覽中既能聽到鳥語舒緩心情,又能通過中藥對聽力進行康復。
3.3.2 森林療養策略
森林療養策略是基于密林能夠制造氧氣,凈化空氣,吸收毒氣,阻隔雜音,吸收聲波的功能,在織女河沿岸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種植密林綠帶,提供給工人漫步在森林中進行森林浴舒緩身心的場所。在密林中設置芳香療法區和光療區,通過植物釋放出的有益香味物質和陽光進行康復療養。同時利用松柏等植物可殺死空氣中的病菌,釋放對肺部有利的氣體的功能,緩解工人肺部的職業病癥狀。在密林綠帶的豎向設計中道路和地形需要配合緊密,轉折起伏,地形高低錯落有致,延長游客在森林中停留的時間,增加康復效果,提高康復效益。
3.3.3 心靈休憩策略
本策略以環境行為心理學和人體工程力學為基礎,融入到織女河沿岸的現有景觀中。以多種造園手法給人不同的景觀感受,利用景觀空間開敞到封閉的變化,園路和植物的空間圍合,結合景觀療法和空間療法、植物迷宮、多彩花叢與空間轉移圈等景觀設施能夠給工人不同于工作中的感受,舒緩身心,增強景觀趣味性。利用沿岸已有的開闊空間進行景觀建設,能夠給人提供休憩和相互交流機會,增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和集體活動緩解職業病癥狀。
3.3.4 康體健身策略
康體健身策略的基礎是通過運動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預防各種職業病。本策略第一部分內容為園藝療法策略,即通過進行園藝活動與植物親密接觸,鍛煉身心的同時體驗到親手耕種勞作的樂趣。第二部分內容為健身鍛煉策略,在織女河沿岸修建濱水自行車騎行道以及景觀跑步道、慢步道,提供各類健身器材供人鍛煉身體,通過鍛煉不僅可以增強免疫力,而且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活力,緩解由于車間中多種空氣污染物引發的肺部職業病。
東營市廣饒縣織女河的可持續康復景觀構建圍繞著可持續景觀原則進行探索,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調查數據,采用河道改造及淤泥生態循環策略改善河流生態環境與循環利用河道淤泥、廢棄輪胎可持續利用策略重塑廢棄輪胎景觀生態價值和康復性景觀構建策略緩解工人職業病癥狀,以期在構建可持續康復景觀的同時促進當地產業、人文和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
[1]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陳進勇.康復景觀的世界發展[J].中國園林,2009(8):24~27.
[2]王曉博,李金鳳.康復性景觀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2(2):71~73.
[3]廣饒縣環保局.廣饒縣主要河流水質監測結果[EB/OL].http://www.grhb.gov.cn/,2015.
[4]中國化工報.山東廣饒打造世界一流輪胎產業基地[J].橡膠工業,2012(8):472.
[5]李 勝.園林駁岸構造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7.
[6]關春曼,張桂榮,趙 波,等.城市河流生態修復研究進展與護岸新技術[J].人民黃河,2014(10):77~80.
[7]武琳慧,吳林林,黃民生,等.人工浮床及其在污染水體治理中應用進展[J].凈水技術,2006(4):8~9,50.
文竹的整形
由于文竹生長迅速,小巧秀麗的外形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必須加以整形。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1)盆控法。花盆與植株的大小比例應為1∶3,這樣可限制根系的生長,保持株型大小不變。
(2)摘去生長點。在新生芽長到2~3 cm時,摘去生長點,可促進莖上再生分枝和葉片,并能控制其不長蔓,使枝葉平出,株形不斷豐滿。
(3)利用文竹的趨光性。適時轉動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葉生長形狀,保持株型不變。
(4)物遮法。即用硬紙片壓住枝葉或遮住陽光,使枝葉在生長時,碰到物體遮擋便轉莖或彎曲生長,從而達到造型的目的。
——摘自湖北林業網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Rehabilitation of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Taking the Zhinv River in Guangrao County in Dongying City as an example
ChenKai, Yan Chen, Hong XinChen, Wu Yulin, Lan Siren
(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In termsof the too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in China and theneglect of the waste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iver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disease, the article takes Zhinv River in Guangrao County as an example and adopts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s to conduct a test.Taking the local waste tires as the carrier, the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sustainable rehabilitation of landscape in rural area in the aspect of ecology whose mainlines are the rehabilitation of Zhinv River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n the aspect of humanities whose mainline is to create a healing landscape to healand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the local workers.
rural area; sustainable; rehabilitation of landscape
2015-10-16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JAS150231)資助
陳 凱(1992—),男,福建漳州人,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蘭思仁(1963—),男,福建上杭人,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
TU986.53
A
1674-9944(2015)12-0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