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娜
摘要:在20世紀中葉時期,蘇俄建交關系非常緊密,其國家對我國各個領域建設方面都有一定深遠影響。那一時期,中國為了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發展歷程帶來的歷史束縛性影響,蘇聯給予我國較多幫助與支持。同樣,蘇俄音樂文化對當時我國當時音樂文化歷史發展也起到了重要影響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蘇俄音樂文化作為闡述視角,簡單分析了蘇俄音樂文化對我國社會文化傳播及社會階層等方面的影響作用,以求探尋蘇俄音樂與國土音樂之間的文化交流軌跡。
關鍵詞:蘇俄 音樂文化 中國音樂 發展 影響
俄羅斯的歷史文化悠久,可以說蘇俄是俄羅斯國家的前身,其不僅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同時在文化遺產發展領域方面也十分豐富。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的昌盛興旺與否,主要看其國家及民族的文化藝術發展底蘊是否雄厚,包括其民族文化精髓是否能夠滲透在社會各階層與各組織領域中。對俄羅斯而言,蘇俄音樂文化對其音樂歷史文化底蘊的積聚起到了重要性促進作用。那一時期,蘇俄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現了一批享有國際盛名的音樂藝術家,諸如當時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格林卡等,都是屬于享譽國際的著名音樂家。在20世紀中葉,由于我國與蘇俄當時所處的緊密建交關系,蘇俄音樂文化發展也對我國音樂文化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對蘇俄音樂文化下的歷史發展與藝術作品等予以深刻研究,也是探尋我國那一時期音樂文化形成的探尋途徑,值得我們對其深思與重視。
一、蘇俄音樂對中國音樂藝術家的主要影響
在二十世紀中葉,蘇俄對我國音樂文化領域發展下的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那一特殊歷史時期,蘇俄給我國培養出了大批音樂藝術人才。特別是在音樂教育理念、音樂作品創作風格、音樂演奏技巧等方面都產生了濃厚的深遠影響。
(一)音樂人才培養方面
在當時那一特殊歷史發展的國與國建交時期,蘇俄音樂對我國音樂影響最為深刻。自當時1898年中東鐵路運營以后,沙俄有大批人口移民到了我國東北,那一時期東北人口中有不少俄羅斯人??梢哉f,對于俄羅斯人而言,他們非??釔鬯囆g,不僅建立了大量各類俱樂部,同時也興建創辦了許多音樂學院,為那一時期的中國增添了不少異域文化風情。最重要的是,西洋音樂在當時廣為流傳,也間接的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比如,在1927年成立了國立音樂學府,學府內由大批俄僑任教。一直到1947年,其學府內的教授級俄籍人數多達38人??梢哉f,這些俄僑音樂家不僅為我國那一時期的音樂文化教育植入了較為先進的音樂教育思想觀念,同時在不少俄僑任教的帶動下,當時國內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奏技巧水平與音樂綜合素質都提升了一大截。在華工作期間,諸如扎哈羅夫等俄僑任教先后為我國培養除了賀綠汀、蕭淑嫻等當時著名音樂家,并為近代鋼琴專業學科教育發展帶來了卓越貢獻。
(二)音樂創作風格方面
二十世紀中葉,國內的音樂學府不僅聘用了大量俄僑音樂家來國任教,同時還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音樂學府文化交流活動實行,外派人員到俄羅斯地方音樂學府深造留學。自1952年以后,我國上海音樂學院不少人都被派往到蘇俄留學,包括上海音樂學院的林應榮、徐宜、吳菲菲等人赴俄深造。這些人深造留學歸來,均成為了著名的音樂家,同時這些音樂藝術家的教學理念與作品創作風格都明顯帶有著濃厚的蘇俄音樂風采。比如當時我國著名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兼指揮家吳祖強也深受其蘇俄音樂教育文化影響,在1953年赴蘇俄財科夫斯基音樂學院予以深造學習。自其1958年學業有成歸來后到中央音樂學院任職多年,先后在管弦樂、舞劇、大合唱、獨奏曲等多種音樂體裁形制及音樂作品方面獲得盛譽,諸如舞劇《魚美人》、《紅色娘子軍》,以及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等作品都為國家民族樂器音樂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另外,諸如夏之秋、黃曉和等近代知名音樂家的作品也能透露出明顯的蘇俄音樂色彩??傊?,那一歷史時期下,國內有不少音樂藝術家精曉西洋音樂,對中西音樂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帶來了重要促進作用。
二、蘇俄音樂對中國大眾音樂的主要影響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俄音樂理論與實踐和國家那一時期改革血拼發展階段的時代呼聲兩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左翼文化藝術文化思潮。在當時,許多老電影中的插曲被人們深刻認知,比如《漁光曲》,由任光作曲,并在當時莫斯科電影節享獲“榮譽獎”。
步入20世紀五十年代后,由蘇俄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創作出的《第十一交響曲》也廣為人們知曉。其作品的產生,對我國交響曲創作帶來了深遠影響。其中不少音樂藝術學者結合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其革命題材選題材料,用以創作出了多樂章的交響樂。再比如20世紀的國內不少大都市,像華爾茲、探戈等多種藝術社交舞的流行,都為我國那一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帶來了不少文藝樂趣。
三、蘇俄音樂對中國音樂教育的主要影響
蘇俄對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在國際上的音樂教育建設方面都可以說是典范。他們并不一味主張孩子能夠在未來成為音樂家或作曲家,而是真切希望這些兒童能夠提高音樂素養和通過音樂來陶冶情操,強調的是在玩樂中學習,學習中玩樂。受此教育理念影響,自中東鐵路運營以后,不少俄僑來華任教工作。特別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我國東北一帶、新疆、上海等地都涌入了不少俄國外來人口。其中,不少任職俄僑的到來,不僅將音樂文化理念與教學方法植入了我國音樂教育體系中,同時在國內音樂學院創辦方面也出了不少力,并且教導出了不少音樂人才。如在上海音樂學院任職的鋼筋系主任鄭曙星教授,其師從著名鋼琴家格爾施戈琳娜。總之,那段時期里,不少蘇俄音樂學者來華任教,為我國音樂學院辦學與人才培養等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教育理念對我國那一時期的音樂學者深有影響,潛移默化的提升了其音樂素養。
四、結語
由于歷史因素及多種原因存在,蘇俄與我國建交關系緊密。同樣,這也影響到了蘇俄音樂對中國音樂的文化發展。在中國音樂發展歷程中,必然會鐫刻不少蘇俄音樂文化濃厚色彩因素,他們的音樂文化融入對我國音樂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相信未來,兩國通過音樂文化交流能夠為兩國的雙邊關系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肖黎.二十世紀的和聲思維在蘇俄早期音樂小品中的體現[J].音樂時空,2014,(10).
[2]韓麗娜.蘇俄音樂文化對中國音樂文化的影響與塑造——以哈爾濱音樂文化為例[J].學習與探索.2012,(11).
[3]胡筱錚.音樂先鋒派在蘇俄的形成與發展[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