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我國傳統民族聲樂博大精深,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但是由于傳統民族聲樂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農耕文化的影響,使得我國傳統民族聲樂一直不能成為我國社會聲樂發展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農業色彩。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轉型,傳統民族聲樂的發展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逐漸成為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發展的主要力量,進一步豐富了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內容。
關鍵詞:民族聲樂 社會轉型 工業社會
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發展與我國社會形態的發展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民族聲樂在不同的社會階段都表現出了不同的發展特征。伴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同的形式,本文對我國社會轉型的不同階段中民族聲樂的發展繼續寧惡劣探討,期望能夠對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與農耕文化
戲曲、曲藝以及民族歌曲在宋、元時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戲曲這種藝術形式一直影響著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我國傳統民族聲樂最大的要求和最大的特點是要求演唱者要能夠做到吐字清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聽眾清楚地聽到演唱者的演唱內容和表達的意境。而我國傳統民族聲樂中所強調的“字正腔圓”與農耕文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農耕文化對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傳統民族聲樂發展到20世紀初期,我國總共出現了300多種地方聲樂形式,其中以戲曲的形式最多。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一般來講都會設有戲臺,而戲臺直到今天仍然在農村精神文化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工業前社會,戲曲是我國農村地區教育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說通過戲曲的演繹能夠起到教育的作用。我國傳統民族聲樂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農耕文化的影響,也就是說農耕文化是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發展的力量源泉,民族聲樂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農耕文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我國民族聲樂與社會轉型的發展
從20世紀開始,我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開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我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歷程主要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辛亥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隨著我國工業化社會的轉變,民族聲樂的發展也沖破了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逐漸開始了新的發展。
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傳統民族聲樂逐漸以學堂樂歌為主的新音樂革命。此后救國圖強成為我國社會的時代主題,在這一時期,我國傳統聲樂逐漸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而在延安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了眾多關于文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這成為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發展的指導性綱領,這一時期的民族聲樂主要起到政治任務。《南泥灣》、《翻身道情》、《婦女自由歌》、《繡金匾》等新民歌的出現成為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典型代表。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出現了爭議,其中以“土唱法”和“洋唱法”為主要的辯論成為此時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主要特征。其本質來講,我國民族聲樂在此時出現的不同發展形式是社會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之間的碰撞,也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碰撞的表現形式之一。在這一階段,外來文化的沖擊導致我國農民聲樂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五十年代后期直至“文化大革命”前,中國舞臺上相繼涌現了大批演唱方法講究、民族風格鮮明、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的聲樂作品和演唱藝術家。、
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社會建設以及社會轉型的步伐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和限制,同時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各種民族聲樂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排擠。剛剛邁開步伐的中國民族聲樂又一次在政治浪潮中被淹沒了。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經濟以及工業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我國民族傳統聲樂也開始了再創新的發展。從社會轉型的角度來看,我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化發展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政治形態對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限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工業化是這一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形態,民族聲樂也成為我國社會文化發展中最為主要的形式之一。我國各大院校逐漸開設了民族聲樂的教育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現代化發展。從改革開放以及國際化發展以來,我國民族聲樂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其內容更加豐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結語
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與我國社會的轉型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也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征??偟膩碇v,我國社會從農業社會逐漸向工業社會轉型的過程也是我國民族聲樂從農耕文化向工業文化轉型的發展過程。時至今日,民族聲樂已經成為我國主流藝術形態的一種表現方式,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梁啟超.飲冰室詩話[A].張靜蔚.中國近現代音樂文論選編[C].上海:上海音樂出版,2009.
[2]曾志口.樂典教科書[自序]〕[A].張靜蔚.中國近現代音樂文論選編[C].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7]張憲文.論20世紀中國的社會轉型[J].史學月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