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輝
摘要:低音提琴的形式特點和風格都深受著當地特有的地域文化、風情習俗、宗教文化、地理環境等諸多文化因素的影響,并在不斷傳承和創新發展中引申開來,在中國展示著屬于它的另一種風采。低音提琴這一藝術形式作為體現音樂文化特征的重要載體,擁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傳播功能,使中國的音樂領域不斷延伸和擴寬,使中國的音樂內涵不斷豐富和壯大。
關鍵詞:低音提琴 發展歷史 重要作用
一、低音提琴學會的發展歷史
(一)低音提琴學會發展萌芽
據記載,中國的第一批低音提琴的學習者和練習者出現在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左右,那個時期的中國對于低音提琴的發展還只是初級階段,因此并沒有相對專業的學習低音提琴的課程和老師,那個時期只是存在著一批喜愛低音提琴的學習者和傳播者。比如說,為現在低音提琴演奏家所熟知的鄭德仁先生就是在1943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之后開始學習的低音提琴,鄭德仁先生也可謂是中國開始比較專業、系統學習低音提琴的第一人。在后來的二三十年里,雖說低音提琴也在其愛好者的不斷推廣中慢慢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但由于文化大革命運動使當時中國的環境相對比較混亂,導致低音提琴的發展之路并不是很順暢。
(二)低音提琴學會發展中期
在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之后,中國的學習環境也在逐漸的步入正軌,這時一批熱愛低音提琴的愛好者和學習者也逐漸匯集起來,共同學習低音提琴并組成一系列的組織來推廣低音提琴,力圖聚積更多的愛好者來發展低音提琴。在這種大背景的影響下,低音提琴很快受到了中國音樂家協會的支持,并在1979年舉辦了一場關于欣賞低音提琴的作品欣賞會,同時也匯集了來自多個不同地區的愛好者和演奏者,這一低音提琴作品欣賞會活動的舉辦同樣也受到了來著不同地區的愛好者和演奏者們的響應和支持。因此,在這一欣賞會之后,低音提琴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并認為低音提琴有助于發展中國的音樂文化,這為低音提琴學會在中國的發展也埋下了伏筆。
(三)低音提琴學會走上正軌
在之后的幾十年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局勢下,低音提琴在中國的發展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并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比較專業的弦樂學習小組,這也對低音提琴學會的推廣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低音提琴愛好者也曾改編過一系列的作品,如《黃河頌》、《黃水謠》、《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保衛黃河》、《印度客人之歌》、《山村變了樣》等等。之后,隨著一系列相對專業的關于低音提琴的專家講座活動、座談活動、低音提琴的演出、舉辦低音提琴學會的欣賞會、出版有關低音提琴的一系列書籍等,低音提琴學會也越來越普遍得到了大家的認識和了解,并且也加深了人們對低音提琴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國內外低音提琴演奏者們的交流和探討也使得低音提琴學會不斷壯大。低音提琴不僅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所接觸,也能夠給人們提供一個學習、交流低音提琴的平臺,與此同時,這也使得中國在音樂領域方面不斷地豐富和飽滿。
二、低音提琴學會對中國低音提琴事業的重要作用
現如今,中國的低音提琴學會在中國逐漸壯大起來。而中國的低音提琴學會在中國曲折而較為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使得中國的低音提琴事業更加完善和豐富,與此同時,中國低音提琴學會也逐漸在中國的低音提琴事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特殊作用,它對于豐富和發展我國低音提琴以及中國的音樂文化等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低音提琴學會的建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低音提琴,也促成了越來越多的低音提琴的愛好者加入進來,使得越來越多的低音提琴的愛好者們對低音提琴不斷地進行彼此間的聯系和交流,創作了一系列比較經典的低音提琴作品,這對發展中國低音提琴起著關鍵性作用。中國低音提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甚至中國藝術文化形式的不斷長豐富和壯大都與中國的低音提琴學會的建立有著不容忽視的密切聯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一種文化藝術的創作都是經過一定的實踐活動積累起來的并為人們所共同認同的活動方式及其產生的物質成果和非物質成果。低音提琴是在勞動生活中經過人民群眾的不斷加工、創造而逐漸形成的,因而具有鮮明的文化風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并且也在人們的推廣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由此來說,低音提琴不但吸收了低音提琴傳統的文化內涵,也為中國藝術形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豐富中國的文化形式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凌翔.淺談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J].劇作家,2009,(02).
[2]楊洋.低音提琴的演奏藝術[J].民族音樂,2008,(04).
[3]俞文婷.斯佩格對古典時期低音提琴演奏藝術的貢獻[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于青.音樂架設友誼橋[N].人民日報,2007年.
[5]李天然,姜云飛.謀劃音樂事業發展[N].大連日報,2007年
[6]魏寶正.國際低音提琴比賽會隨記[J].人民音樂.1984,(02).
[7]武少紅.低音提琴演奏員與交響樂隊[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6,(04).
[8]鄧杰.論低音提琴在交響樂中的作用[J].廣東藝術,2008,(02).
[9][美]戴維.布魯姆.薩爾斯論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