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錚
摘要:演員成功的塑造一個舞臺人物形象主要靠演員對社會生活的積累和體驗,這種體驗再通過演員的技藝和才華把劇本所要求的情景、情節表現出來,才能讓這個舞臺人物鮮活起來。筆者通過塑造輕歌劇《遠方的胡楊》中阿拉木汗這個人物,深刻地認識到了對劇本人物的體驗、內心想象的重要性。經過體驗再通過演員的技藝把它表現出來,完成了精神變物質的全過程。
關鍵詞:社會實踐 演員的體驗 意識 技藝
很多演員都知道,在舞臺上塑造角色表演形形色色的人物,是要經過多年技藝和社會生活實踐的積累和對人物的體驗,才能創造出鮮活的舞臺人物,并且讓這個形象真實可信保持經久的魅力。
2011年歌劇院排演的輕歌劇《遠方的胡楊》,筆者有幸飾演女主角阿拉木汗。在這部歌劇的排演過程中,筆者經過了艱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從一個演員到角色的轉變,圓滿地完成了塑造角色和表演的任務。下面把這兩個形象的塑造和藝術創造淺談如下:
當筆者第一次接到排演輕歌劇《遠方的胡楊》飾演阿拉木汗這個角色的任務時,還是一個從來沒有演過歌劇的歌唱演員。拿到的劇本如何把它變成一部戲,筆者心里一點底都沒有。當讀到斯坦尼斯拉斯基《演員創造角色》一書,才知道塑造一個鮮活的舞臺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經過熟讀劇本了解劇情和人物,然后按照劇本的提示在內心通過聯想、想象,挖掘出對角色的體驗。這種對劇中人物的體驗很多是演員生活的積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對角色體驗的源泉。筆者作為生活在高速發展社會里的青年,有很多生活是沒有辦法親自體驗的。特別是《遠方的胡楊》是反映新疆維吾爾族青年愛情和勵志的故事,而筆者這種對新疆維吾爾族生活了解甚少的人,根本就沒有一點這種體驗。
為了激發靈感,快速找到對維吾爾族姑娘阿拉木汗的生活體驗,筆者上網收集視頻資料,觀看了老電影《阿娜爾罕》一個發生在六十多年前新疆維吾爾族民眾爭取解放的故事;《吐魯番情歌》反映愛情的故事,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生活狀況和生活習慣有了初步的了解。還觀看了大量的新疆少數民族的歌舞,如《葡萄架下》、《掀起你的蓋頭來》。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熱情奔放和能歌善舞有了間接的體會。
為了不讓《遠方的胡楊》中的阿拉木汗的體驗停留在對人物淺顯的了解,筆者反復把對阿拉木汗這個人物的內心體驗和劇本所解釋的阿拉木汗相對照,努力把劇本的文字變成自己思想中的阿拉木汗,使自己產生出創造劇中阿拉木汗的沖動。
在創造舞臺人物和體驗阿拉木汗這個人物過程中,筆者認清了一個問題,就是體驗角色僅僅是個過程,而最終目的是要把阿拉木汗創造出來。按照劇本體驗角色是筆者內心的活動,塑造出劇中人物才是體驗的外化。為此,筆者接下來調動自己的專業技能,把前期的體驗通過肢體、表情、歌唱、舞蹈表現出來,讓阿拉木汗這個人物展現在舞臺上。
為了讓阿拉木汗這個人物鮮活,真實可信,筆者在幾個方面做了準備:
1.人物情感方面的準備:《遠方的胡楊》講述的是阿拉木汗和達吾提兩位青年忠貞愛情以及他們像胡楊一樣扎根草原創建帳篷小學的感人故事。阿拉木汗這個人物能歌善舞、活潑直爽、善良可愛、為人真誠。按照劇情的要求阿拉木汗每一場戲都要表現出她的情感變化,才能讓這個人物在舞臺上立得住。如:戲中阿拉木汗離開歌手大賽現場回到草原家鄉時的喜悅,純樸真切;當得知達吾提不能赴約背棄愛情時,阿拉木汗直白地表現出憤恨和決不饒恕的情感;當知道達吾提是因為失明怕拖累自己謊稱不愛時,阿拉木汗又表現出對愛情的忠貞,對達吾提不離不棄的情懷。這些情感的變化,要通過語氣、聲調、眼神、肢體動作在舞臺上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唱段把它表現出來。因此,筆者在情感的變化上做了大量的準備。
2.演唱風格的準備:輕歌劇《遠方的胡楊》的音樂基調是以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風格創作編寫的。阿拉木汗的主要唱段很多都是借鑒新疆的地方民歌音樂元素創作出來的。要想恰當真實地反映新疆維吾爾族風格的音樂特點,讓筆者塑造的阿拉木汗像個新疆維吾爾族姑娘,筆者在演唱風格上下了功夫。在練習唱段時就事先聆聽了著名歌唱家迪里拜爾演唱的維吾爾族的歌曲《思念》;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演唱的《邊疆處處賽江南》等新疆歌曲。仔細地揣摩兩位歌唱家對于新疆維吾爾族歌曲處理方法。嘗試著模仿他們的演唱,找到維吾爾族歌曲演唱的特點。在一次次的模仿、揣摩過程中,筆者發現是因為維吾爾族的語言流暢華麗帶來歌曲委婉動聽的結果,加上維吾爾族熱情奔放性格帶來的演唱風格。為此,筆者在演唱阿拉木汗的唱段時,努力把音色往維吾爾語言的感覺上靠,擺脫漢族塊狀生硬語言狀態,力求讓語音連貫通暢,在歌詞吐露清楚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讓歌聲貼近維吾爾族的風格。
3.肢體動作的準備:《遠方的胡楊》歌劇中的阿拉木汗是一個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姑娘,要塑造這個人物,就要在舞臺上真的跳維吾爾族舞蹈,做到載歌載舞。讓觀眾看到一個歌好舞美的阿拉木汗。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舞動起來優雅靈活,熱情奔放,要想跳好這些舞蹈,手臂要能展開,還要有軟度,腿的律動要協調。沒有一定舞蹈基礎真的跳不好維吾爾族舞蹈。為了讓筆者跳的維吾爾族舞蹈更符合人物,筆者除了觀摩新疆維吾爾族優秀的舞蹈作品外,還集中時間做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專門訓練把桿,手位、壓腿、動脖等,訓練新疆舞蹈組合。為了能形象地表現出阿拉木汗的情感變化,筆者還對著鏡子練眼神、練表情。努力做到表現明顯又真實可信。
由于筆者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排演《遠方的胡楊》這部輕歌劇的時候很快找到阿拉木汗這個人物的感覺,得到了導演和觀眾的認可。
經過艱苦的工作,筆者用舞姿和精心揣摩的嗓音塑造出阿拉木汗的形象,讓筆者心里想象的人物成為了鮮活的舞臺形象。完成了一次藝術創造。在筆者的舞臺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為筆者今后的藝術再創造開了先河,讓筆者有了作為演員從精神變物質的體驗和實踐。認識到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只有熱愛生活,深入社會實踐才能讓演員實現舞臺人物的創造。
參考文獻:
[1][蘇]斯坦尼斯拉斯基.演員創造角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
[2]河南省戲曲學校教學研究室編.戲曲演員的角色創造問題[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