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茸惠
摘要:19世紀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幻想的音樂時期,其核心思想浪漫主義精神彌漫于歐洲各地。浪漫主義音樂在風格特征、體裁、題材、技術嫻熟、旋律色彩、和聲織體等方面都有很大創新,承襲古典,突破傳統,影響甚大。浪漫主義精神在體裁、題材、和聲語言、旋律色彩、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創新,給后世音樂創作提供了素材,做了深層次鋪墊,對后世鋼琴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
關鍵詞:19世紀 浪漫主義精神 鋼琴音樂 風格特征
一、鋼琴藝術
鋼琴,被稱“樂器之王”,從水壓風琴到管風琴,再逐步蛻變發展到羽管鍵琴、古鋼琴,以至現代鋼琴,音域逐漸擴展,音色細膩動人,外觀獨特,是樂器發展史中最重要的象征型。可作為單獨的樂器彈奏,音樂單一、多聲部均可,也可成為一個交響樂隊。在聲樂演唱中,鋼琴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樂器,具有推波助瀾作用;在器樂協奏中,需要鋼琴的協助,在協奏曲主題旋律表達之后,由鋼琴充當主角,重復或者擴展旋律線條的同時增添音樂色彩;鋼琴也可運用在電子音樂制作中,如MIDI電腦音樂制作等,利用計算機軟件將鋼琴和更多樂器合為一體,豐富和聲效果,為后來的電子音樂的更好發展做鋪墊。
二、音樂風格特征
浪漫主義音樂,指19世紀前后一百多年的西方音樂史。浪漫主義精神,具有哲學性,渴望永恒和絕對,將理想國和現實同步,尋求精神解脫,憧憬未來。貝多芬的作品充滿戲劇性和歡樂精神,充分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所追求的博愛、平等和自由。浪漫樂派將詩作為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形式。浪漫主義精神興起,是整個歐洲時代的象征精神,對后世鋼琴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民族性和自傳性。民族性特點是該時期的音樂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同時創作作品內容具有自傳性特點,根據自身情感和思想進行創作。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就屬于自傳性內容。肖邦,大部分作品圍繞民族展開,表達出愛國情愫。波羅乃茲舞曲和瑪祖卡舞曲,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風格和多愁善感的波蘭民間鄉土氣息情調。
(二)幻想性和抒情性。抒情性的表達,不僅是作曲家自身的感受,也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內心的呼喊。創作題材為神話故事,是對現實社會矛盾的不滿,在作品中進行刻畫和解決,追求理想。
(三)炫技性和標題性。從作品中可看出其炫技性和標題性特點。李斯特的作品最能說明這兩點,其作品多而精,自身也屬炫技大師,標題明確,如《超級演技練習曲12首》和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都是鋼琴作品中的精華。
綜上,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在理念上崇尚浪漫,整體風格熱情大方旋律賦有詩意和浪漫幻想色彩,自由奔放。音樂形象賦有個性,創作情感化、抒情性和新精神特點明顯,標題音樂盛行。作品體裁和表現手法與以往各個時期有很大不同,以鋼琴小品為主,是十九世紀最富特性的體裁和最突出的音樂表現形式。采用創新手法,注重情感特色和自身感受的發揮。
三、浪漫主義精神對西方鋼琴音樂的影響
(一)對西方鋼琴音樂體裁的影響
浪漫主義時期,為了體現浪漫主義精神的核心,器樂曲方面,出現了很多新體裁形式,如前奏曲、即興曲、夜曲等;聲樂方面,出現藝術歌曲和聲樂套曲。
(二)對西方鋼琴音樂題材的影響
浪漫主義精神下的鋼琴音樂,在內容上不僅突破了古典傳統特點,同時在形式上也具有多樣化,內容方面比以前更加自由。題材方面,寫歷史和神話內容的部分大為增加,作品自傳色彩濃郁,幻想性強烈。描寫大自然的作品也有很多,大自然的純潔和平靜,是人們心中最完美的理想境界,也是最渴望的原始無矛盾狀態。
(三)對西方鋼琴音樂和聲織體語言的影響
為了充分體現出浪漫主義這個時代精神,創作作品較以前有所創新,作品中出現了轉調、不協和和弦和半音和聲的使用,使和聲織體自由獨立,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擴大了和聲色彩,音響效果更為宏大明亮,膾炙人口。大大提升了和聲織體的運用和發展,將和聲體系逐步現代化和完美化,給以后的和聲寫作提供素材和堅實基礎。
(四)對西方鋼琴音樂旋律個性色彩的影響
浪漫主義音樂崇尚主觀感情,旋律激動,追求傳奇色彩,這也是浪漫主義精神的核心。因此在浪漫主義精神的影響下,旋律線條優美,色彩更加豐富,音樂聽起來沒有巴洛克時期的復調音樂感覺,也沒有古典音樂的死板統一,而是充滿幻想和激情,音調賦有號召和激進色彩,節奏形式多樣,鏗鏘有力,使旋律音色大為改變,促使鋼琴音樂在后時期的發展中全面的向現代化音樂進程邁進。
(五)浪漫主義精神對西方鋼琴演奏技巧的影響
隨著作曲技法和音樂表現的豐富,鋼琴踏板裝置的安裝,這個時期的演奏技巧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炫技高度。肖邦的演奏,如女人般細膩,由于他體弱多病,演奏輕巧自由和優美,用輕力度進行演奏。
綜上,浪漫主義精神對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創作風格、演奏風格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鋼琴藝術的表現力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演奏的技法方法,還促進了西方鋼琴音樂的傳播,系統更加全面完善,音樂語言更為豐富,為二十世紀后的音樂創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和堅實的基礎,使審美和美學思想的有了進一步發展和突破。
四、結語
在浪漫主義精神下的西方鋼琴音樂,在音樂發展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極高位置,不管是在創作體裁還是創作技法方面,都具有廣泛的意義,題材內容的豐富,致使音響效果更加宏偉大氣,演奏技巧超脫非凡,在創作中的成就是后人無法超越和比擬的,它將永遠成為世界鋼琴音樂中的不可估量的財富。
通過對此時期西方鋼琴音樂的學習和探討,我們要不斷學習這種藝術的精神和內涵,包括它的背景和文化,從中體會它的演奏技巧和風格,讓音樂發展成為永恒,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它將是我們永遠欣賞的對象,在現代音樂中借鑒和學習它的長處和精神,促使鋼琴音樂更好更快的發展,登上世界之巔。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李秀軍.西方浪漫主義音樂分析與鑒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錢仁康.歐洲音樂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李天義.西方音樂史[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
[5]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6]黃騰鵬.西方音樂史[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