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蘭
摘要:本文著眼于手風琴彈唱以加強音樂表現力為前提,重點闡述培養高師學生手風琴彈唱音樂表現力的途徑與手段,倡導培養方法的同時,加強彈唱的各種評價機制,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
關鍵詞:高師 手風琴彈唱 音樂表現力
手風琴傳入我國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后,當時不少僑民涌入中國,以賣藝為生,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藝便是手風琴演奏。在我國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手風琴歷經豐富的角色,它曾是鼓舞人們抗戰斗志的武器,曾是歌詠運動中人民喜聞樂見的樂器,至八十年代末,手風琴的學習更是一種風尚。縱觀手風琴發展的浮浮沉沉,無不得益于它攜帶方便、音樂表現力較強的特點,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手風琴價格便宜,和聲豐富,音色變化多樣,滿足了不少偏遠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在高師手風琴教學活動中,彈唱與音樂表現力的結合尤為重要。
一、手風琴彈唱必須以加強音樂表現力為前提
“真正的音樂藝術,要求把一種深刻的內心情感體驗通過聲音形式,非常藝術化地轉換成樂音結構,給人以藝術享受和審美愉悅。”①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他們日后面臨的教育對象多為中小學生,而作為這一階段的音樂受眾群體,對音樂的直觀反映更為顯著,施教者必須以樂器和聲音為依托,身心完全融入音樂情緒中,傳達歌曲或悲傷或活潑或思念或歌頌的音樂感受,此時,演奏者自然地身體律動,豐富的面部神情,不僅使受教者們感同身受音樂氛圍,更能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獲取美的感受。
二、培養高師學生手風琴彈唱音樂表現力的途徑與手段
(一)手風琴彈唱技巧是提高音樂表現力的前提
手風琴彈唱包含彈和唱兩個部分。其中卓越的手指技巧是彈奏的基礎,放松的彈奏狀態、舒適的觸鍵、連音跳音的清晰表達、身體與手臂手指力量的完美結合,都是手風琴演奏中不可跨越的能力培養。另外,風箱的運用也是手風琴演奏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決定了演奏的音質優美與否,音量的大小,音樂的連貫與停頓等。歌曲的演唱技巧則需要培養學生氣息自然下沉、清晰的吐字咬字、頭腔口腔胸腔互相配合等能力,發出讓中小學生易于接受、易于模仿的聲音,不宜發出“美聲腔”。盡管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涉及歌曲的難度不大,但是規范的彈唱技巧訓練不容忽視。
(二)提高音樂素養,為提高彈唱表現力提供重要保障
1.聽覺能力的培養
音樂是一門時間藝術,它的音響稍縱即逝,要做到掌控音樂得心應手,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加強自身的直觀反映。首先,體現在音準和節奏的把握上。近些年由于各個院校的擴招,致使音樂專業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不乏有學生對自己音高和節奏的準確與否毫無反應,有些音符因為誤碰或是識譜的錯誤已經彈奏錯誤,自己卻渾然不覺,如果將這些錯誤帶入中小學課堂中,后果又將如何?其次,聽覺訓練的培養體現在對音樂力度本身力度和彈唱力度的配合上。通過耳朵的聽覺感官,彈唱者必須分配好旋律與伴奏的主次位置,彈與唱的主次位置,根據學習的需要適時調整。眾所周知,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后仍創作大量作品,完全依靠內在的聽覺完成,因此手風琴彈唱作品應是耳、心的共同任務。
2.伴奏能力的培養
一首優秀的彈唱作品必須具備如下條件:首先,學會合理的和聲配置,它直接決定了伴奏的合理性與科學性。I-IV-V-I的和聲序進能解決一般的少兒歌曲的和聲選擇,但在色彩上過于單一、平穩,適時增加一些重屬、副屬和弦為增加音樂表現力錦上添花,高師教學中需加強和引導學生對于各種色彩和弦的運用。其次,織體的準確選擇是把握音樂風格的重要環節。常用的織體有柱式、半分解與分解等幾種形式,如在表現較為寬廣、歌頌、莊重等音樂風格中,多使用柱式和弦,較活潑的歌曲可選擇半分解式或無旋律伴奏織體。通過分析旋律,在歌曲的不同情緒部分相應變換織體。最后,加強歌曲的整體性把握。一首完整的歌曲伴奏必須有前奏、間奏、尾奏,為演唱者理解作品、表現作品、烘托歌曲氣氛起到引領和導向作用。
3.提高音樂思維能力,為音樂表現力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音樂的想象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源于內心對音樂的共鳴。合理的音樂想象必須與作曲家的創作初衷吻合,是建立在對歌曲理解、掌握基礎之上的,是源于自身的天賦和自我培養而達到的感受。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可以通過一下幾個途徑:
(1)彈唱者自身需了解音樂表現手法。如遇到各種場景、事務的描繪時,通過自身演義某種角色,想象某些情景的畫面展開,還可以通過了解某一作曲家在某一時期的生活經歷進行挖掘。毋庸置疑,了解的音樂手法越多,想象力越豐富,音樂內涵越有深度。
(2)豐富相關理論和實踐。思維必須源于生活,豐富的知識,扎實的理論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藝術來源于生活,既要豐富知識,又要積累各方面生活經驗,才能為想象綻放希望之花,更易于理解作品。
三、建立科學的手風琴彈唱表現力的評價機制
評價可分為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社會評價。自我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及心理進行評價,學習過程是否夠專注,及時總結各方面不足,為長期學習提供動力。就手風琴彈奏本身學習內容而言,不盲目彈奏大曲目,客觀評價自身能力,選擇難易適中,使個人的進步能持續發展,也不盲目自卑,害怕接受各種建議批評,長此以往,失去學習的動力。教師評價主要指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將某一階段的學習成果交由更富經驗的長者評價,明確學習方向。社會評價指通過業余考級、各種文藝比賽表演等形式的外部鍛煉與考核,通過各種證書客觀對待自己的學習結果,不因自己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更不能某一次的失敗產生懼怕心理,自暴自棄。
基金項目:
本文為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手風琴彈唱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2jyxm596。
注釋:
①于潤洋,“從交響音樂鑒賞談音樂的特性——從全國高等學校交響音樂課教師培訓班上的學術報告”,《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