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靈
摘要:鋼琴彈奏是一項全面的心智藝術活動,它需要相關各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與長期的練習,本文首先敘述了筆者在鋼琴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彈奏之前的準備及樂曲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總結了鋼琴學習中的認識與理解。
關鍵詞:鋼琴技巧 音樂表現(xiàn)力 樂感 合作意識
鋼琴,被人們稱作“樂器之王”,“音樂王冠上的明珠”。是現(xiàn)如今普及最廣,學習人數(shù)最多的一件樂器。它需要有曉路明途的“老師”,更需要自己堅韌不拔,刻苦練習的決心。通過老師們的耐心教導,自己的琢磨、感悟及許多音樂之外廣博豐富知識的支撐。下面談談筆者在鋼琴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鋼琴彈奏的準備
(一)彈奏鋼琴的姿勢及基本手型
人們常說:“站要有站像 ,坐要有坐像”,就是干什么事,最起碼的站和坐都要有所講究,所以我們在彈琴之前合適的坐姿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每個彈琴者的年齡不一樣,個頭高矮不一樣,身體、胳膊、手臂的比例不同,彈琴時首先要調(diào)整琴凳,以一個合適的固定高度來確定與身體保持平衡,并將琴凳與鋼琴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腳撐地、胳膊重心落下及換踏板。坐姿的舒適將會影響學習過程中整個狀態(tài)。為此,正確的彈琴坐姿是學習的第一步。其次就是彈奏“手型”。應當說,正確的手型是沒有絕對概念的。老師們常說:“手指彎曲,手掌像握雞蛋似的成半圓形,三個掌關節(jié)突出,胳膊與琴鍵平行。”這種狀態(tài)最符合人手的自然狀態(tài),于是我們管它叫做“基本手型”。然而,隨著作品的難度不斷增大,不同風格的作品要求我們不同的觸鍵方法及聲音色彩的變化,由此,因聲音的需要,有時也許一個手腕的輕微轉動,聲音變得柔弱了;有時因手小,在彈奏快速的八度技巧時,或許手腕稍稍抬高一些,有助于彈奏的速度和準確度。所以,不能把初學階段的“基本手型”視為一成不變的。掌握好手型的舒適度后,要強調(diào)手指的支撐(也就是常說的手指站立)。這個概念似乎很模糊,其實就是手指的觸鍵。因為每個人手指結構不同,先天的手指機能不一樣,尤其是相對于“第四指”、“第五指”,天生機能相比較而言弱一些。在練習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關節(jié)的站立支撐(指掌關節(jié))。常見到許多人五指(小拇指)總是“躺著”彈琴。關鍵還是第三關節(jié)的支撐,可以利用另一只手幫助將第三關節(jié)頂出凸起來,慢慢的有意識的專門訓練,最終手指成半圓形,彈出的聲音聽起來像“立起來”似的,堅定有力,這就是最理想的。
(二)關于放松
鋼琴彈奏的放松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針對緊張而言的。到底什么是放松?如何做到放松?一直都困擾著我們。彈琴時易出現(xiàn)端肩、聳肩、身體僵硬導致曲子還沒彈完胳膊已酸痛不堪。在筆者看來,要想放松首先要消除自己內(nèi)心的緊張心理。我們常常會在自己認為難點的段落心理自然的給予緊張,不自信,手指不由自主僵硬起來。其次就是緊張的身體,當手放在琴鍵的那一刻起,也許胳膊跟著就緊張起來了,甚至是架著胳膊彈琴。有時也會為了所謂的“手型標準”,或因個人的技術有限,在練習一些較難的樂曲時為了完成某個技巧使身體緊張。為了更好地體會手臂的自然放松,我們經(jīng)常會練習“吊指”(斷奏),即手臂自然的落在琴鍵上,手指力度支撐在指尖,把聲音彈到底隨之身體其他部位立即松弛下來,不能繼續(xù)給力壓琴鍵。在這個基礎之上,大量的使用各節(jié)奏型練習,想必會有明顯的放松效果。
二、練習中注意的問題
(一)準確的讀譜
正確的讀譜是練習樂曲的第一步,首要是把樂譜上所標注的彈奏出來。就譜表而言(G譜表—高音譜表,F(xiàn)譜表—低音譜表),隨時會因音色的變化、讀譜的方便而更換譜表,此時,就需要認真看好譜表的變化。調(diào)號則是最重要的,它聯(lián)系著整首樂曲曲調(diào)的順暢,但常常在練習中忘記了調(diào)號,以致該升不升,該降不降。此外,臨時記號的出現(xiàn)也需引起格外的重視。而筆者認為節(jié)奏、節(jié)拍則是一首樂曲的核心,如四分音符,容易彈成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符,其次一定要重視休止符的時值,所謂“無聲勝有聲”就是強調(diào)休止符的重要性。像連線、跳音、重音等一些表現(xiàn)符號以及力度記號、踏板記號、延長記號、反復記號等表情記號都需要仔細讀譜,給予準確的彈奏。對于樂曲結構整體的分析,如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結束部的分析,樂句之間、樂段之間的的關系,尤其是一些鋼琴的奏法。音樂和說話一樣,都要呼吸、斷句、有語氣、有情感的表現(xiàn)。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又有很大的不同,如巴洛克時期偉大的復調(diào)大師巴赫的作品,幾乎在手稿上沒有任何的表現(xiàn)記號。古典時期莫扎特就裝飾音與浪漫時期肖邦等寫作的作品在彈奏上有很大的不同,而貝多芬卻是所有作曲家中第一位詳細標明表情記號的大師。越是晚期作品,標注得越詳盡。這就要求我們在練習中準確地讀譜,品讀樂譜背后作曲家的深層寓意。
(二)有效的練習方法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練琴呢?在筆者看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慢練”。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趙曉生先生說:“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通過慢練,應當使演奏者在一接觸樂曲就走上一條正確演奏的軌道。”的確是這樣,慢練使許多動作分解化,把一切細節(jié)放大化。在慢練中分手練習,即使一首簡單的練習曲都有必要分手練,確定好合適的指法,確定出音樂走向,對樂曲的整體結構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在認為困難的地方耐心的分解慢練、反復練習。很多琴者總是從頭到尾一遍一遍的彈,殊不知,這是最愚蠢的方法。而一首樂曲的精彩表現(xiàn)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還需豐富的感情。同一首樂曲不同的人彈奏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根據(jù)樂曲的性質,根據(jù)自身的彈奏能力,在速度的選擇上有所不同,根據(jù)樂曲旋律的發(fā)展走向,伴奏織體的層次等做出鮮明的力度對比,每一樂句都在表達一定的情感,否則彈奏就是蒼白無力、平淡無味的。最后通過熟練的掌握樂曲風格、節(jié)奏韻律,方可逐漸提高速度,達到演奏的要求。
三、加強音樂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相關學科的學習
音樂的綜合素養(yǎng)是音樂理論知識、藝術等方面所具備的綜合培養(yǎng),其視唱練耳的學習對聽覺的訓練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在視唱練耳中需練習聽寫單音、音程、和弦、節(jié)奏、旋律等,模唱大量的單聲部、多聲部的視唱練習,同時對節(jié)奏、節(jié)拍、音高、調(diào)式調(diào)性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系統(tǒng)性的綜合訓練。而樂理是音樂者進行相關音樂知識及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前提,也是和聲、曲式、配器等相關音樂課程的基礎。在彈奏作品時,會涉及很多的理論知識:如準確判斷調(diào)式調(diào)性、節(jié)奏節(jié)拍、表情術語等。它好比是一座大樓沒有好的根基就不可能建好。所以在練習鋼琴的同時,一定要學習相關音樂知識,為我們的彈奏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此外,對于音樂史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對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的相關音樂體裁、音樂本身的一個認識,從體裁形式、旋律特征、和聲、織體、配器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理解,從而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時代、歷史環(huán)境等的學習。最后通過耳朵的聆聽去想象音樂表達的畫面,通過不同樂器、不同聲音色彩的對比感受音樂的內(nèi)容。
(三)加強鋼琴合作藝術的學習
如今,鋼琴伴奏在社會實踐中有著廣泛的需要,其對于聲樂、器樂等其他表演藝術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實上它更難把握,它需要伴奏者與對方默契的配合,學會傾聽對方,有著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及良好的視奏能力。練習時可在曲目的選擇上由簡到難,與合作者通過多次的練習培養(yǎng)彼此的默契感,即使對方臨場發(fā)揮不當,個別音準的不準確、節(jié)拍的錯位等問題,伴奏者首先得保持鎮(zhèn)定,并給予一定的提示,這就需要伴奏者長期不斷的練習積累。而鋼琴重奏的合作也是提高鋼琴水平的一個有效練習,如四手聯(lián)彈、雙鋼琴、四重奏等,都需要互相傾聽的同時能夠很好地掌握對方的主旋律,最好是單獨練習時還可以唱出其他聲部的音樂,在此基礎上都需要仔細的讀譜、注意細節(jié),聆聽彼此,從而提高個人的合作能力、演奏的能力,最后在展現(xiàn)自己的同時鍛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結語
在練習時基本的坐姿及手型一定要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讓全身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當彈奏樂曲時讀譜的細心、指法的準確及手指靈活的轉換顯得尤其重要,而慢練是最有效的方法。總之,通過刻苦的練習,加之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及情感的投入,準確塑造生動的音樂形象,就能不斷提高個人的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蘇]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3]黃大崗.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4][美]露絲·史蘭倩絲卡.指尖下的音樂[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出版社,2008.
[5]但昭義.鋼琴教學與輔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