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大學 張曉芳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較與借鑒
西華大學 張曉芳
中外各國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且不同國家所采用的方法+形式多樣,各有特色,將我國與外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就可以看到對方的長處,從而取長補短。借鑒外國優秀的教育方法,融入到我國的教育方法體系之中,對于促進我國教育方法的不斷完善與創新,提高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有重要的意義。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鑒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的到廣泛認同。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或者說是教育者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對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要解決問題,方法很重要。不論古代還是現代,我國還是外國,都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運用。毛澤東同志曾說過“過河要有橋貨船,沒有橋或船,河就過不去,方法就好比過河的橋或船”,在他看來,我們不但要善于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方法不解決,任務是瞎說一頓。
國外的政治家、教育家也有很多相類似的言論和看法。比如,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說,在論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事,特別強調家庭、學校、社會對于方法的協調一致。同樣,日本也在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日本的企業文化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日本某為企業管理專家說:“我們對于企業這一套的對人思想管理,一些來自美國的行為科學,一些則是從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中學來,再加上我們日本人的拼搏精神,就構成了日本式的企業思想管理。”日本近些年很注意對職工的思想行為及心理進行研究,形成一套獨特的日本企業文化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沒有科學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并努力進行改進。
(二)注重灌輸教育方法的運用。
灌輸理論最早是由俄國革命家普列漢諾夫提出的觀點,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過程中,結合新的實際,把蘊含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文獻中的思想闡發出來,把銬茨基等人對“灌輸”的論述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并進行了新的理論創造,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灌輸論”觀點體系,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灌輸法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傳授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經驗,并一直沿用至今。我國一直很注重將灌輸法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要通過國家和學校專設的機構進行教育。二是思想政治講道德教育,主要是民主法治,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愛國主義教育,主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大環境來進行灌輸教育。在國外也一樣,因為,任何階級為奪取政權或鞏固政權都必須向本國公民灌輸本階級的主流意識和價值觀,只是外國在重視灌輸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受教育者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教育。比如。在美國,是通過社會環境來對公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他們讓公民路過紀念碑石停下來致敬,組織公民到法院,市政廳等地方參觀,來了解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機構。歷屆總統在進行就職演說時都大肆宣傳民主、平等、自由,以此來灌輸美國的政治價值觀。美國的教育家卡扎米亞斯指出:““即使在具有民主傳統和聲稱民主之冠的國家,也必然要進行政治灌輸和禁止異說,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三)實施方法不用,效果相同。
不論哪個國家,也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目的均是維護各自統治階級的利益,同時也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說不同國家,不同的實施方法帶來的效果是相同的。
1.政治目的相同。
雖然中外試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稱呼不同,但其政治目的均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比如,國家制度的建立及各種路線方針政策的實施都需要公民的支持,就需要向廣大民眾宣傳制度建立的原因及有關政策出臺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內容,已得到廣大民眾的知悉和支持。至于采用何種方法和方式宣傳,取決與各國民眾的理解和接受方式。例如我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我們采用典型示范法時,就依我國的價值觀去樹立先進人物和先進思想的典型。比如,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樹立的榜樣人物——雷鋒,在他身上,我國傳統美德,無私奉獻精神得到了集中體現,全國上下都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甚至雷鋒精神都名揚海外,這對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在美國,宗教教育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艾森豪威爾認為,總價是美國自由的根基,力量的源泉,上帝是一種團結的象征,所以美國采用宗教教育法去維護政治統治。宗教是團結所有美國人,國民生活與多樣化的信仰之間建立聯系的橋梁。克林頓也常常借助商都的威力,引用《圣經》的言語,股東美國民眾為他的統治服務。總之,雖然中外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均是為自己的通知目的服務,即政治效果相同。
2.經濟效果相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經濟領域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眾所周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有助于政治上的穩定。新時期我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求在方法上緊緊圍繞并服務于經濟建設,該方法有助于使生產建設從實際出發,依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從而為繁榮經濟做貢獻。國外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日本等的有些企業非常重視個人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們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工作培訓,這是物質生產力發展自身的需要,也是經濟建設本身的需要。又如許多國家提出的“顧客是上帝”都說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對經濟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顯性教育法與隱性教育法的側重不同。
所為顯性教育法,即通過有意識地、直接的、外顯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受到影響的有形的道德教育。它具有目標準確、條件可靠、效果顯著的特點。而隱性教育法則是通過無意識的、間接地、內隱的教育活動是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道德教育。它具有教育作用的無意識性,教育影響的間接性,教育方式的內隱性,教育范圍和內容的廣泛性等特點。雖然兩者的特點不同,但是均是圍繞同一目的采取的不同的方法。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顯性教育方法。我國設有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機構,通過專門的工作人員,劃出專門的教育時間,借助黨組織、團組織對各類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體現了明顯的政治性與階級性。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圖明顯,把理論、觀點、要求直接明確地告訴受教育者。我國在高校設置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均為公共必修課,但除了少數文科專業有德育滲透外,在理工科專業的教學中很少進行道德的滲透教育,以致理工科學生對政治歷史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
與我國不同,外國側重于隱性教育法。外國似乎并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法,但卻通過各種形式實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他們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校、家庭、社會的各項活動中,同時強調受教育者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中領會和感悟。這種非課堂式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這比課堂教育容易接受得多,效果也好得多。俄羅斯的高等教育系統中也沒有明確開設思想政治的相關課程,但卻開設大量諸如哲學、歷史、心理學等相關課程作為必修課。由此可見,在國外,很多國家通常是通過隱蔽和無形的方式對其公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強制性灌輸與柔性灌輸的側重不同。
灌輸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的一種方法。中外均重視使用灌輸教育方法,但對不通關書法的使用的側重不同。我國主要采用的是強制性灌輸,而國外則主要采用柔性灌輸。
所謂強制性灌輸,即是教育者根據自己的意志,將教育的內容強制性地灌輸給受教育者,而不論受教育者的理解與接受能力,也不允許受教育者有懷疑。這種灌輸方法曾在我國起過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方法已經不完全適用了。尤其是對不同的對象均使用該方法也不合常理。比如,對小學生采用強制性灌輸能有效引導他們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而對大學生來說,采用該方法只是徒勞,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對于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判斷能力較差,這就需要給與他們肯定的強制性的引導,而對于大學生來講,他們已經具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傳統的說教已經不起作用,甚至令他們感到厭煩。特別是在信息化的今天,他們所接觸的信息量大,內容繁多,不同文化,觀點的交融交鋒,均對他們的思想造成一定影響。于是一味強制性的灌輸顯然不合時宜。而在國外,則側重于柔性灌輸,主要通過引導和啟發讓教育者自己去判斷,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是什么,怎么做。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是這個道理。例如,美國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按照“設置場景——引導角色進入——體驗——選擇“的過程展開的,其中無不貫穿著學生的思考活動。[2]又如新加坡的 “5E”活動,即新加坡在課堂講授外創設的一種陶冶情操的學校環境,他們在中小學普遍開展了五項輔助活動:榜樣、闡釋、規勸、環境、經驗。因這五項活動首字母都是E而得名。這種道德經驗場景讓受教育者找到自我的尊嚴和價值,積極進行道德選擇,調動了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始之成為真正的道德實踐的主體,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中外在利用宗教教育方法上存在差異。
由于各國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宗教教育方法的利用也存在很大差異。在我國,宗教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很小,因為這與我國信仰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是孑然對立的。中國政法允許信仰自由,但也對宗教信仰進行了必要的規制,規范信教者的行為,使其在守法的前提下信仰自由,從而發揮宗教對社會有益的一面。同事我國也看到了宗教道德對社會風氣的凈化作用并進行批判的接受。比如基督教中所提倡的“愛”即被我們批判的接受了。其“愛人如己”之意是我們所提倡并接受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引導我們追求善德,消除邪念、欺騙、猜疑起到了作用。雖然宗教的道德體系與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在一個層面上,但我們應取其精華,合理利用它勸人向善,寬容待人等方面的內容,從而促進社會道德風尚的提高。在國外,宗教教育方法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像在美國有90%的人信仰宗教,宗教可以約束他們的行為舉止,規范其道德操守。在美國的很”多旅游景點 街道,經常可以看到各種語言譯本、各種版本的圣經和宗教書籍在免費派送 很多教徒經常義務傳授教義,免費接送信徒到教堂做禮拜。[3]另外,我們在美劇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程序:即在美國法庭審理案件中傳喚證人作證時,都會要求證人將手放于《圣經》之上發誓所有證詞均屬實,可見宗教在美國所起的作用。
通過上述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較,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從中借鑒并進行創新來適應時代的要求,以下是從中得到的啟示:
(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現行教育為主,特別是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改造時代,我當運用這種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方法的劣勢也愈加明顯,這種方法效果立竿見影,但太過直接,目標過于明顯,運用不好易使受教育者產生逆反心理。而國外推崇的隱性教育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游,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但效果不明顯,失效長。對此,我們應當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的實效性。比如,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文字,傳媒等手段大生活中的先進人物事跡加以宣傳和弘揚來感染,教育人。又如,利用某些場所,如展覽館、科技館、紀念館、航天館等,以生動的食物和準確的資料來熏陶人,教育人。這些形式的顯性教育彌補了顯性教育的不足。也廣泛傳播了我國的核心價值觀。
(二)中使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加強柔性灌輸方法的使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枯燥的,填鴨式的理論說教容易引起受教育的反感,致使事倍功半。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達到要求的目標是內在的動力和外部引導雙重作用的結果,然而外部的引導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最關鍵的部分還是受教育者自身的內化。人是教育中最基本的著眼點,滿足人自身生活,發展需要,促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4]因此我們應該中使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動性,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如多為受教育者創造實踐活動的機會,將“講”和“做”結合起來,使受教育者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所謂實踐出真知即是這個道理。
(三)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因其具有自然、親切、輕松、沒有強制性,加上其手段多樣、形式靈活的特點,能在公眾中產生強大的感召力,滲透力,正強烈地影響著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傳播思想和文化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極大的影響和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可見大眾傳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這一重要手段,重視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在利用大眾傳媒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中應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要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從而正確地引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其次,要貼近生活。針對生活中受教育者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引導。再次,要大力弘揚正氣,對先鋒人物和先進事跡進行大力宣傳,對于假惡丑現象給與揭露和批評,從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辯證的認識并利用宗教。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制度和指導思想決定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因此,決不能用宗教教育方式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宗教的許多內容都是勸誡信徒敬人、克己、寬容、助人等,這與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不沖突,同時,宗教中也融入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再加上宗教的群眾性特點,辯證的認識并利用宗教,將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總之,在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的形勢下,我們要不斷尋求和探索適合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借鑒國外思想政治教育中適合我國的好的方法,充實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使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
[1]明卡扎米亞斯.教育的傳統與變革[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何婉平.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異同論[J].黑河學刊,2013,(07)
[3]高婧婧.對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及得出的啟示[J].黑龍江史志, 2010.(11)
[4]楊會敏.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0,4
G641
:A
671-864X(2015)02-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