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 張京京
淺析詹姆斯的“徹底的經驗主義”
黑龍江大學 張京京
“徹底的經驗主義”是詹姆斯的整個學術思想的一條主線。它雖然沒有最終被建立為一個完備而明晰的理論體系,但它超越了傳統哲學的二元論,也為實用主義的真理觀提供了支撐,對后世的許多理論建構都起到了極強的借鑒作用。本文通過介紹詹姆斯的“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一學說的含義、要件和境遇,來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這一學說,以期待更準確地理解詹姆斯的整個思想。
詹姆斯;徹底的經驗主義

我們通過整體的把握詹姆斯的哲學、宗教學以及心理學的思想,我們會發現詹姆斯在自己的思想中存在著一個思想的沖動,即是詹姆斯所說的“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一學說。在他提出這一學說之后,他即把這一學說當做是他思想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他研究中最重要的事業,甚至在他給朋友的信中也曾提到過,他對這一學說很感興趣,甚至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更感興趣。由此可見,要想理解詹姆斯的思想,必須理解他的“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一學說。
“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一學說,是詹姆斯在他的晚年提出來的,是他對于自己的思想的一次自我澄清和自我闡釋,由于這一學說本身思考難度大以及詹姆斯晚年的身體狀況欠佳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他直到生命結束也沒有將之構建為一個完整而明晰的體系,也沒有形成專門的著述,而只是發表了若干相關主題的論文。
在詹姆斯看來,理解“徹底的經驗主義”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即:“純粹經驗”是什么和“純粹經驗”何以可能這兩個方面。
(一)“純粹經驗”是什么?
“純粹經驗”這一詞語是詹姆斯的“徹底的經驗主義”學說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理解這一學說的關鍵所在。詹姆斯在《“意識”存在嗎?》一文中提到,首先假定只有一種原材料或者物質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用這種材料制成的,這種材料被稱為“純粹經驗”。
詹姆斯在這里所提及的世界,并不是指物質世界、自然世界的外部現實,但我們必須把握世界,是我們以某種思維方式所理解的世界,是一個“意識域”或“經驗域”,也就是詹姆斯所說的直接的“生活之流”。“純粹經驗”只具有一種性質即“存在”。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這種存在既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存在,也不是心理意義上的存在,我們甚至不能說它是中性的。而應該理解為它是一個時間和空間,以及存在的原始位置,因為如果我們承認了它是中性的,就等同于我們承認了它是一種二元論的存在。但是這種初始的存在,一定要被給與某種意義,才能顯現為經驗的材料,即經驗的對象;而經驗的主體,也只有在經驗的材料生成時,才能夠同時生成。
(二)“純粹經驗”何以可能?
在詹姆斯看來,我們將能夠為主體材料的經驗與經驗的對象進行區別,即是我們對“純粹經驗”進行區分的結果,經過一系列的區分和整理,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我”、“思維”以及“我所思”這三個概念。而且,因為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過程幾乎是和經驗發生在同一時間,以至于我們幾乎不能沉淀的即時操作過程。詹姆斯特別強調了“關系”作為“純粹經驗”的組成部分的重要性,他拒絕假設存在著這樣一個經驗,即是指一個能夠對思想進行思考、對感覺進行感受或者對不同的材料進行組合的實體性的經驗的存在,因為他認為自己所直接面對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經驗之流”。詹姆斯對于認知作用的這種解釋,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哲學的主客二元論的禁錮。
詹姆斯在《真理的意義》一書的序言中給出了三元的“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三個要素包括:“一個共同的標準,陳述事實和一般結論。”
一個共同的標準是指“哲學家中間只有辯論,事情會從經驗得出了可以用來解釋事物的東西”,也是指作為方法意義上的“純粹經驗原則”。事實的陳述是指“事物之間的關系(或結合或分割)不是事物本身,屬于同一個人直接經驗的東西,不多不少恰好就是這樣。”因此概括的總結是:“直接把握宇宙不需要外來的超經驗性的理論的支持,而是自己就能夠擁有一個相連的或連續的結構。”經過了這樣的概括,“徹底的經驗主義”不僅是一個認識論,而且也是一個形而上學。
我們可以將這三個要件理解為是在“徹底的經驗主義”學說中起總領性作用的一個綱領。從以下兩個方面中可以體現出來:第一,它規定了哲學的論域,即經驗的世界。這個規定絕不僅僅是將超驗的“實體”、“自在”等關在哲學的大門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回擊了“我們的認知究竟如何跳到掛物”這一糾纏不清的問題;第二,關系和事物一樣,都是直接的經驗,而且這二者都是處于連續不斷的狀態,并且同時表現為緊密無隙的狀態。所以,經驗的世界不是由它之外的東西作為原因或目的而存在的,經驗的世界是自足的世界。
通過這個綱領我們可以看出,“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一是對詹姆斯在其著作《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所提到的“意識流”這一理論的更深層次的形而上學化。事物的經驗其實不過就是意識的實體狀態,關系經驗無非就是意識的過渡狀態。
雖然詹姆斯本人對“徹底的經驗主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它并不被世人所重視。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它所處的時代有實用主義這一“勁敵”;另一方面,“徹底的經驗主義”還存留著許多傳統的經驗主義的因素,由于詹姆斯本人對理性主義一直保持著一種批判的態度,讓許多人以為他是傳統的經驗主義的宣揚者和代表者,使大家只注意到了詹姆斯對傳統經驗主義的繼承,而忽視了他對傳統的經驗主義所持有的批判的一面,但恰恰就是其批判的一面使詹姆斯的“徹底的經驗主義”有了原創性。
詹姆斯認為實用主義的價值就在于實用主義自身所處的一種現代哲學的背景為它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同樣面對真理問題,傳統哲學就只在認識論的層面分析,但詹姆斯把它變成個人存在的經驗世界,從發生學角度來分析,并試圖克服二元的主、客對立,這樣就在現實生活中,將認識論和本體論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實用主義“新”的地方,這是它現代氣氛的表現。而實用主義的“新”正是植根于“徹底的經驗主義”。
雖然“徹底的經驗主義”這一學說尚未成熟,但仍然不能抹殺它在詹姆斯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1]陳亞軍.實用主義:從皮爾士到普特南[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詹姆斯.徹底的經驗主義[M],龐景仁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詹姆斯.實用主義[M],陳羽綸,孫瑞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尚新建.美國世俗化的宗教與威廉·詹姆斯的徹底經驗主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艾耶爾.二十世紀哲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張京京,女(1993-),黑龍江大慶人,本科,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B01
:A
:1671-864X(2015)02-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