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群
“規章制度尚不健全”“有關制度有待完善”……此類話語已成為一些官員的口頭禪。似乎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不是他們不盡職盡責,而是法律、規章制度存在缺陷,而“進一步完善法律、規章制度,還要有一個過程……”
不錯,法律法規的完善確實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并不應成為一些官員或有關部門推脫、搪塞甚至免責的理由或借口。其實,有些時候,即便法律法規已經規定得明明白白,官員或有關部門照樣視而不見。在此,我們不妨略舉幾例:
某市的《城市綠化條例》中規定:“新建工程項目,其綠化工程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建設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拆除綠化用地范圍內的臨時設施,平整場地,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綠化用地進行驗收。”現在,該市某博士公寓已經進戶多年了,可是,整個院內一棵樹都沒有。
該市的《城市綠化條例》還規定:“建設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安排綠化用地面積占建設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應當符合下列標準:(一)新開發建設的居住區不低于30%,舊城改造建設的居住區不低于25%……”規定得這么明白,可老百姓卻一頭霧水:我們的綠地在哪里?
我買了一臺VCD影碟機。回到家連接好,按說明書進行操作卻亂了套——什么重復播放、定時播放,統統不好使。我找到商家,卻被告知只能修,不給換,更不能退。一氣之下,我將這臺VCD影碟機拿到省電子產品檢測站先行自費檢測。拿到“產品說明書與實際產品功能不符”的鑒定后,我到法院起訴,要求商家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一加一”賠償。法院卻判商家賠償我“一加二分之一”。
前些日子家父橫遭車禍,如果按省《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賠償要比按市《交通事故處理條例》多一些。按法理,上位法優于下位法,應當執行省里規定。可是,區交警部門負責人卻說:“我們是市屬單位,不執行省里規定。”
各醫院都規定,不許醫生收紅包,患者手術前都與醫生簽訂“不收紅包協議”。事實卻是,一些醫院醫生照收、患者照送。規定成了一紙空文,協議不過是醫生向患者索要的一張受賄“保險單”……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不妨套用魯迅先生關于“路”的一段話:其實,這社會本來有法律,也有規章制度,只是有的領導、有的部門、有的人壓根兒就不拿它當回事兒。不當回事兒的人多了,也便沒了法律、沒了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