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羨林 李豪
“爸,這2000塊錢您快拿上,地里的活兒多雇幾個人,別太累著......”
“閨女,爸爸不能拿你的錢,你掙錢也不容易。”
“爸,你不要這么說,你撫養我20年,你就是我的親生父親,我孝順你是應該的……”
2014年10月16日,五師八十六團十連職工李蘭平與養女李慧的一番對話,讓在場的每個人聞之動容。
過去20年里,李蘭平義務撫養3個孩子。如今,他們都長大了,跟父母特別貼心,比親生的孩子還要親。
在連隊,職工們幾乎都知道,李蘭平有5個孩子,2個是親生的,3個是抱養的。
無論生活多艱難,李蘭平不僅堅持把這些孩子養大,而且還把博大的愛與家庭溫暖給了這最需要的3個孩子。
“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況且我們都有孩子,為人父母,見到被遺棄的孩子怎么能不去管呢?”說起當年撿回第一孩子的事,李蘭平還有些激動。
那是1988年冬季的一天。當時李蘭平還居住在老家安徽省阜陽縣。那天他在村里走路時,聽到了孩子微弱的哭聲?!斑@么冷的天,怎么會有孩子在哭呢?”李蘭平決定去看個究竟。
一看,嚇了他一跳,在路邊草叢里,一床單薄的小被子裹著一個出生不久的女嬰……
看著眼前這個嗓子已經哭啞的孩子,李蘭平來不及多想,抱起孩子就跑回了家。由于長時間被遺棄在室外,孩子已經開始發高燒。李蘭平脫下自己的衣服包上孩子就沖到鄉上的一家醫院。
剛開始,醫生還在埋怨李蘭平太粗心,孩子都高燒40攝氏度了才來就醫,可事后得知這是撿回來的孩子后,醫護人員都敬佩地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李蘭平夫婦先后有了自己的一雙兒女,家里一下供養3個孩子,費用開銷增多,為補貼家用,李蘭平總是早出晚歸,但一天辛苦掙來的錢還是不夠家庭開支。在老鄉的推薦下,他決定來新疆兵團發展。
1992年3月,李蘭平從安徽阜陽來到五師八十六團十連,在連隊分給他的一間不到20平米的土坯房里住了下來。
為了養家糊口,李蘭平在種好40畝水澆地的同時,還利用農閑時間去10公里外的博樂市紅星市場擺地攤。
在李蘭平夫婦的辛苦努力下,在連隊干部和團場好政策的幫助下,李蘭平種植棉花的水平不斷提高,棉花單產由原來不足200公斤增加到了300公斤,李蘭平在還清了外債后,家中還有了一定的積蓄,這一切讓夫婦倆感到十分滿足。
就在這時,一個噩耗傳來:1993年冬季,跟他一起在紅星市場擺地攤的一對夫妻,因為煤氣中毒,離開了人世。而他們的兩個孩子,頓時沒有依靠。
怎么辦?
李蘭平再一次果斷伸出援手,把兩個孩子領回自己家。從此生活的擔子重重壓在李蘭平和妻子的身上。

圖為李蘭萍在維護自家的打藥機。
雖然李蘭平和妻子也有一雙親生兒女,但他始終都把收養的子女像自己親生的子女一樣對待,有時甚至自己的子女吃虧,也決不讓收養的兒女受一點委屈。無論生活多困難,他也堅持讓5個子女都上完了學。
現在子女已長大成人,而李蘭平卻因為過渡勞累,落下一身的病。他患上比較嚴重的心臟病、哮喘病,干不了重活,可是想到自己的兒女,李蘭平的心里滿是欣慰。
“每一個娃娃都疼我,我把他們幾個都養大了,我的心愿也達到了?!崩钐m平說。
李蘭平人好,也勤勞能干,家里的收入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這兩年,他家不僅買了小車,還添置了一臺404大馬力機車,更換了一個液壓式全自動噴施藥罐。
在連隊,誰家有了困難,李蘭平都會幫一把,天生一副熱心腸。
職工吳德泉,妻子身體不好,2013年兒子考上了公安大學,高興之余,一年4萬多元的學費讓吳德泉睡不著也吃不下,李蘭平知道后,拿著4萬塊錢主動送上門。
職工朱先明的兒子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好不容易談了個對象,女方家提出2萬元錢的彩禮,可朱先明卻連1萬元也拿不出來。朱先明找到了李蘭平,李蘭平馬上拿出2萬塊錢借給他。8年以來,李蘭平借出去的錢足有50萬元,有些至今都沒有收回來。每年春播秋收兩季大忙,李蘭平總是先幫別人干活,然后再干自家的活兒。他經常對連隊的職工說,多幫幫別人,別人也會幫助自己,大家互相幫助多好。妻子和女兒對李蘭平的做法很是支持,有時,李蘭平因為幫助別人回家晚了,妻子總會熱好飯菜等他回來一起吃。
他說,我不能忘了兵團的養育之恩。沒有兵團,哪有我的種植和農機事業?
一雙粗糙的手,一張黝黑的笑臉,一片赤誠的心。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書寫著一位普通共產黨員的贊歌,在奉獻中收獲著快樂的人生。□